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7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新媒体形式下寻找电视新闻的创新点

董 杰 王 莺

2015年07月17日14:4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电视新闻真的将会被新媒体、自媒体所瓦解吗?大家一直在探讨这个话题,作为电视媒体人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寻找新的生存格局。作为普通记者,对待更为具体的新闻素材,要从内容、表现形式上深入,凸显电视画面语言的魅力,发挥电视自身特点,来寻找电视新闻的创新点。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创新思路;创新策略

一、引 言

互联网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颠覆了每一个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传播技术。当新技术和新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随之发生变化,更多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新闻客户端,来源于自媒体。当“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被爆出,后又因各种评论、各种声音在网络媒体持续发酵,一时间引领了事件发展的走向。而近些年类似的新闻事件比比皆是,一方面,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成为了新闻的策源地、主战场;另一方面,电视已不再是最主要的信息渠道,电视的即时传播和现场视觉感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民生新闻更多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于琐碎狭窄,陷入发展瓶颈期,不能与观众产生互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缺少资源占有率(省级卫视及地方台)。这使得电视新闻的格局在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电视新闻究竟是否会被新媒体、自媒体所瓦解,已成为业界一直讨论的话题,作为电视媒体人,我们也在积极探寻电视新闻的生存之道。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赵红梅说,在大数据时代,呼唤“大”新闻理念。要做“大策划”来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在大数据时代,要更多地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1]。要把电视新闻做大做活做全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但是作为普通记者,对待更为具体的新闻素材,要从内容、表现形式上深入,凸显电视画面语言的魅力,发挥电视自身特点,来寻找电视新闻的创新点。

二、电视新闻的创新思路

电视新闻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立体作用的方式、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随着新媒体的碎片化日益加剧,今天在传播速度、互动性上虽已不及网络,但是在形象、内容、立体作用方式上电视新闻还有其优势。所以电视新闻的创新应秉持这样的优势在思路、观念上创新。

1.平民视角,贴近原则

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走出陈旧套路的唯一方式是贴近百姓,以近民为报道基调。我们说《新闻联播》是中国电视新闻的晴雨表风向标, 近些年《新闻联播》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在变化。比如2012年10月20日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而且用了较大的篇幅,鼓动社会力量帮助寻找。这是民生新闻增加贴近性的表现,更是一种既高端又深入的平民新闻。央视的幸福调查“神回复”、“你幸福吗?——我姓曾”一度成为最热的流行语。但是这样的新闻语言平实、深入,内容充满力量,既吸引了观众,又赚足了眼球。这就是新闻理念的持续加速变化。

2.适度娱乐化满足

看今天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新闻》《新闻直播间》《西安零距离》等新闻栏目,依然是一板一眼,十年前大家如何做新闻,今天我们还依然怎么做新闻,更不要说什么新意。虽然信息体量大,内容多,但简单的画面、简单的编辑剪辑、简单的播报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因为不生动,不丰富,甚至不能体现记者编辑的新闻意图。早在十几年前,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就以“说新闻”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固有模式,那在今天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社会, 追求一点娱乐元素,一些娱乐精神是有必要的,新闻娱乐化不等于新闻低俗化。比如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中的娱乐明星资源,也被看作是很好的新闻资源,田震,看新闻的观众也可能想了解她从一个知名歌手转型当主持人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新闻做出来,一样有收视和关注度。一方面,新闻节目也可以通过综艺节目来扩大影响[1];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通过向观众提供轻松娱乐的新闻信息,传递一种价值观,给受众以精神的启迪。从创新的意义上来说,这才是用轻松诙谐的报道方式,对新闻真实性本质的把握[2]。

3.强调媒介融合,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今天这种关于媒介融合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浙江卫视的夜新闻《新闻深一度》就是将网络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它直接把网络引入到电视节目当中,首推“公众评论员”这一中国电视荧屏全新的群体,使之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与受众的密切互动。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史无前例的创新[3]。除此之外,节目在选题策划上,也大大利用互联网空间和新媒介内容,对碎片化的素材深度挖掘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电视新闻。

《新闻深一度》为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实践。自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的兴盛,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将被瓦解,或是传统媒体的消亡。

互动这个词在当前对电视新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也需要受众参与到电视新闻中来,因此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方式与观众沟通非常必要,我们不但要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更要与受众一起讨论,以平等的视角报道新闻。

4.电视新闻需要人文关怀

袁文逸,上海东方卫视记者,她是战地记者,在过去的四年里,她去了世界的战乱地区,有超过600天的时间在新闻现场。有人问她那些新闻那么远,为什么要去拍它,她说她太热爱生命了。她的镜头对准了那些战争中的平民,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真实的故事凝聚在电视荧屏里。袁文逸的故事突然让我感受到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使命,理想和人文关怀。新闻的真正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的是新闻工作者是否本着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对新闻事件真实性客观性的描述。一组策划、一则报道,一个画面是否能展现普通人的人性张力和情感关怀,并通过语言、画面、文字直接或是含蓄的表达,是电视新闻立体作用方式的体现,这一点其他媒体都不具有。利用这样的特点,把新闻做到精致、极致就是一种创新的体现。因此让电视新闻更有品格、有境界、有情怀、有魅力,就必须回归新闻理性,回归平凡小事,回归新闻真实,接地气。

三、电视新闻的创新策略

1.故事化叙述

面对新闻素材,如何来制作拥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节目,从而实现电视新闻的创新呢?除了选取角度、叙事结构,选择不同叙述形式也是电视新闻创新的重要方面。我们说以往电视新闻叙述分为三类,“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谁在说”代表央视,“说什么”代表凤凰卫视,“怎么说”代表各地方卫视地方台[4]。但多年前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绘声绘色的讲述新闻,卖关子,抖包袱,让观众看了也很新奇。在保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以生动的语言,悬念设计、情趣画面,主持人来讲故事,可以将新闻展开,深入。全国很多电视台都做过这方面的新闻创新尝试。四川电视台的《视线》,央视以前的《走进科学》都是主持人抛出悬念,加上画面、音响、字幕配合,提起观众的兴趣,将新闻娓娓道来。这样的故事化叙述,不失新闻本色,但向观众传达了一个新的新闻理念。

2.视听语言的精致化

电视新闻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画面的表达,画面语言更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基础。虽然人们对信息追求速度已经超越了内容、形式,但是尽量做到画面精美,语言精美,让电视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让观众感受美的存在。《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精致的镜头都传递出别样的信息。

电视新闻是需要经过编辑、剪辑、包装而成型的,有时我们也在强调内容为王,忽略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包装的色彩。当人们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中去甄选时,大多感受的只是文字或是图片内容。它没有视听强烈冲击,但是视频剪辑手法的创新,除了给观众一个具体的新闻事实外,通过精美画面、同期声的强烈刺激,带给观众新闻背后的人文情感。《新闻深一度》正是在海量信息的梳理中,用画面、用评论、用观点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觉。如何在严肃的新闻素材里加上审美元素也是电视新闻的一个创新点。

3.强化电视新闻编排

电视新闻的编排有特定的规律和规定,这属于新闻常识的范畴。正是编排有规律可循,所以电视新闻的编排就更讲究创新。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一方面需要更多地承担对新闻进行解释与评析的任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改进编排手段,创新新闻生产,延伸电视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5]。编排的创新讲求的是播出方式的多样性,新闻事件与新闻背景的结合;正面评论与负面评论的结合;新闻事件的持续追踪,或是新闻当事人对播出后的回应反馈,这些编排的集合会让新闻事件更深入、更立体,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多样。编排不同的新闻形式,会让新闻本身更生动。

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备受观众好评,都是因为编排的精巧。陕西电视台的《第一新闻》在编排上采用受众最为关心的内容作为头条,还增加了评论员连线评论,从新闻的深度、广度、密度上做了扩展;《都市热线》则是把参与讨论的话题渗透在电视新闻中,让观众的感受新闻就在身边,参与其中更为务实。

四、结 语

以上是本文从电视新闻思路和策略上寻找的创新点。电视新闻不仅为受众传播一种信息,还传播一种美,一种深度,一种能量,一种社会责任。它在海量的信息中,精心梳理,深入调查,引导舆论,让新闻回归真实,这是电视新闻基本特性。因为浮躁,因为浮夸,因为面对新媒体冲击,我们束手无措,却又真实忽略了电视新闻的本质,才让电视新闻的路越走越窄,压力越来越大。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原则,认真去做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新闻节目,我们是不难找到生存的途径,来缓解压力,迎接挑战。这需要智慧、勇气,也需要电视人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思路与方向[EB/OL]. http://ent.sina.com.cn/c/2013-10-28/17534032164_2.shtml.

[2] 杨琪.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思路及策略探讨——以《东方新闻》为例[D].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3.

[3] 李晗.“新闻深一度”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模式[D].北京大学,2011.

[4] 余海龙.电视新闻节目的表达创新[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6(4).

[5] 谢金华.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4(3).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