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发现"e+人":指尖滑动,重返向邻居借盐的美好时代

苗珊珊

2015年07月17日0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指尖滑动,重返向邻居借盐的美好时代

  开栏的话

  “e+人”专栏想开给每一个读者,是的,我们想邀请每一个普通人来分享互联网对你的影响和改变。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你打开电脑,小心翼翼地用鼠标点了一下那个大大的“e”,从此变成了e家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想用心呈现你和互联网的故事。发现e+人,成为e家人。

  那年,李厚辰大学刚毕业,租住在南锣鼓巷胡同里的一间小平房里,隔壁住着爷孙俩。有天爷爷在院子里烤羊肉串,香味顺着窗户飘进来,正当老李咽口水时,小孙子端着一盘羊肉串送了进来。老李大快朵颐。

  此后的一个周末,老李摸索着炖了一锅牛肉给爷孙俩送去了些。坐在屋里忐忑不安,却听到他们吃得开心。那种幸福感“就像在胡同里凉风习习又温暖的夏夜”。

  慢慢地,老李和大院里的邻居熟络了起来。左邻右舍相互照应,帮西家抬个电动车啦,修房顶时跟东家借个改锥啦,邻里之间的往来让老李感觉回到了小时候:那种敲敲门就能借到两勺盐的温情体验。

  再后来,他搬出了小院,住进了高楼。“邻居都躲在白墙和坚固的防盗门后,在电梯里也熟视无睹”,老李觉得自己“再也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机会再为他们做些什么了”。隔着一道门的陌生感让老李很怀念小院里的邻里感情。

  怎样才能重回拥有好邻居的美好时代?

  手机点一下,想借就借

  “享借”App就这样诞生了。

  出生在1986年的老李,从法律专业毕业后,磨蹭了半天却也最终奋起一跃,投身互联网大海,创建“享借”App。这款应用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找回小时候邻里间分享的快乐和温情。

  “享借”,想借就借,名字是老李想的。从去年10月份组建团队到今年1月份正式上线,距今已有半年多。在享借平台上将自己闲置的物品挂出,供需要使用的朋友“想借就借”。

  借东西是免费的,交付的押金还回时退回,这不会给老李的“享借”带来一分钱的收益。“起步阶段收益为零,但后期发展起来后,就会带动其他消费带来利润,比如快递,代买等等。”老李充满期待。

  而通过享借,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还结成了朋友,这是老李最愿意看到的,他想让大家感受到近邻的那份暖意。

  “我相信享借一定会火”

  7月13日早上9点,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位于东四北大街的胡同里,一个小院闹中取静,“享借”团队已经开始忙活起来。

  三间砖砌红漆的平房是“享借”App办公地。写字桌、电脑、椅子、一间会议室外加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再加上15个人,这是“享借”团队所有的家当。

  “脑子就像个陀螺,一直在转。”老李伸了个懒腰,“真想休息会儿,但不能、也不敢,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技术的研发升级、产品的策划,哪一块都不敢懈怠”。互联网的竞争太激烈,稍一松懈就会被淹没,老李坦言,“我想成功。”

  老李从不偷懒,和员工们一样,早上9点就准时到达小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像个机器人,把以下流程一气呵成:打开邮箱,查看邮件,再一一回复。查看产品部的推广方案,一阵敲打键盘,直到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发给对方后,开始习惯性地眉头紧蹙,陷入深深的思考。

  直到结束这一切,老李才顾得上搭理自己的早餐:啃口面包、喝口水。

  午饭时,满是80后的“享借”团队更像是在开一个大party,一群年轻人闹哄哄。

  “老李,真的,叫我老李就行”。李厚辰不好意思地“命令”着自己的员工,虽然是团队老大,可他绝不肯接受“经理”、“老板”这样的称呼。

  “享借”每天的讨论会,都是一次“拍砖”:没有谁压过谁,只有谁的创意用户体验最佳。讨论会最后,老李又开始“打鸡血”:“我相信‘享借’一定会火。”

  就连产品讨论会,也像是个“游戏”那么开心。“董大大”是搞技术的,老李对她佩服不已,直赞技术大拿,“董大大”的绰号由此而生。“董大大,1.5的版本快好了吗,代码做出来了没有啊?”一整天,老李就像个大男孩,打趣着,玩笑着,工作着,团队的同事笑骂他“没正型”。

  团队里的欢乐气氛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慢慢平静下来。

  接近下午4点,老李和产品部经理要和一个电玩巴士的论坛商谈论坛线上的活动合作,以此来带动“享借”的宣传力度,为更多人所知、所用。

  日夜努力去做的一些创造和改变,乐此不疲

  对于“创变客”老李来说,他的一天仿佛没有那么多严格的界限,不似“上班、下班”这样黑白分明。这是他的梦想,是他和一群小伙伴日夜努力去做的一些创造和改变,乐此不疲。

  凌晨1点,老李卸下一天的疲惫,松开绷紧的弦,用打车软件叫车回家。

  寂静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只看见一个个骑着电摩去代驾的人,老李称他们是“陪伴自己回家的兄弟”。

  “有时路过扎啤摊,挺想去撸串喝酒,但肯定5分钟就走,脑子里各种事,能坐住才怪。”20分钟后回到家,老李又打开电脑写起了产品策划稿。

  那些曾和他分享过一餐饭、一顿酒的老邻居们,也常常在这些深夜被他轮番想起,让他坚定,也让他前行:“在这个巨大的都市中,我们和另一群人住得如此之近,我们似乎不应该彼此沉默下去。”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