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7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全球化阅读”对本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及其应对

谢玄曦

2015年07月21日10:30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出现了“全球化阅读”。“全球化阅读”对于本民族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全球化阅读”的背景下保持自我,能够走向世界,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流行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的多种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加快了文化传播的发展,本土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在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磨合中,出现了“全球化阅读”这一独特的现象。可以说,“全球化阅读”是一种在当下文化全球化时代中,无法回避的趋势与潮流。

一、“全球化阅读”的含义与表现

全球化时代,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等在内的不同文化,通过网络传播进行传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阅读”这一传播现象,即外来文学、影视、音乐等流行文化借助媒体进行传播,并在其他地区进行本土化的再创造,从而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通过对这些外来流行文化所蕴含的文本内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阅读,达到学习、了解和认知的目的。

“全球化阅读”最主要是表现在流行文化上。一个模式能够走出本土,走向世界,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可以提供一个全球化兴趣点。“The Voice”节目模式是“全球化阅读”的一个典范。它最早是来自是荷兰的一档综艺节目《Voice of Holland》,现在这一综艺节目的模式已经在全世界的多个国家取得了可观的人气和商业利益。中国版的《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引进以来广受好评,迄今为止已播出三季。“The Voice”节目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节目模式,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独特性能够引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关注和兴趣。每个国家在将其引进之后,都会根据其本土的特色将其重新打造,这也正体现“全球化阅读”的特征,保留外来文化外在形式并进行基于本土的再创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全球化阅读”的重要传播载体。网络主宰流行潮流,作品在网络上受关注的程度成为了“全球化阅读”创造的商机。例如韩剧《仁显王后的男人》,2012年通过网络在中国播出,在积攒了相当的人气之后,2015年湖南卫视根据中国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改编和翻拍,仍是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如今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有相当部分是来源于网络。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本地的受众对于这些作品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兴趣点,就为商家创造了商机,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阅读”由于其传播媒介的艺术性,具有想象成分。比如美剧中所塑造的美国社会,只是选取了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加以浓缩和升华,受众所看到的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剧情和社会生活。它既不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也不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经过加工和创造,向非本土观众传达的是一种“拟态环境”,受众结合自身文化背景来建立“全球化阅读”的文化共识。

二、“全球化阅读”背景下的本民族文化意识

“全球化阅读”与文化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其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优势,极力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输送到世界各地。在如今的世界格局中,国家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为支撑,也需要“软实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球化阅读”正是由于外国“软实力”的输出所造成的一种现象。它对于本土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丰富本土文化,使其吸收人类最新的文化成果,更具有生命力;同时强势的外来文化也在逐渐弱化本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淡化本民族文化意识。“全球化阅读”的关键就在于文化认同,即人们对强势的外来文化认同度越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对外来文化的依赖性越强。这样的依赖性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生活的表面层次,更重要的是它在不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样的影响在年青一代的身上尤为明显。

所谓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可以总结为一种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汤林森在论述民族国家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时候,借用了安德森关于民族国家的定义,即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社群”。①也就是说,一个社群中的人互相不认识、不了解,但仍具有坚固的联系纽带,即共同的文化与价值观。而随着“全球化阅读”影响的加深,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与本民族文化相碰撞,潜移默化中造成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有所下降,年轻一代对新颖、强势外来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全球化阅读”产生了多元文化,但如果缺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本体突出,“全球化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一个民族本来共有的文化共识逐渐瓦解。

本民族文化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它能激发成员的热情,更好地建设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特色。美国的个人主义就是美利坚民族的重要标志,几乎在所有的好莱坞大片中都有所体现。而日本、欧洲甚至韩国,这些文化输出的大国和地区都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这些国家和地区并不是脱离了全球化的现状,而是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把本民族的特征和外来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导,外来文化为补充的文化格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最终形成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导,其他民族文化与其有机结合的中国文化。任何一种文化不可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使得文化在借鉴学习中必然发生变迁。②本土文化需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核心价值。就如封建时期的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来适应其自身的等级制文化,但是日本还是未能接受中国那种世俗皇帝的观念,天皇对于他们来说更为神圣不可侵犯。③可见,在“全球化阅读”背景下,要使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被外来的价值观取代,就应该对本民族文化有所侧重,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吸收外来文化。

三、面对“全球化阅读”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战略目标,必须依赖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崛起,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国家层面来说,应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对于国内的文化产业不应采取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的做法,要有效地结合市场竞争,使文化产业更具有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球化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它的传播是基于人类一种共同的审美追求。“引进来”已经是普遍现象,要想“走出去”就要积极寻找可以引起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共同兴趣点。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本土,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水平,同时注重多元化,提高输出的可能性。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播出以来,以其精良的制作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好评。2015年,《甄嬛传》为打入美国市场,进行了全面改编,最终压缩成6集在美国播出。《甄嬛传》的改编也许并不完美,但这是一次“走出去”的有效尝试。

(三)文化产品要符合观众审美和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存在“一窝蜂”的现象,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同一类型的文化产品供过于求。例如近年来穿越小说的泛滥,已经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同一类型的泛滥,让文化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不符合观众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自然难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此,国家在扶持文化时,应该鼓励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对于不同种类的优秀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发展衍生产业,扩大市场和影响力

产业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衍生产业可以为文化产品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和消费需求。这一点在日本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的漫画、动漫都能衍生出各种“周边”,即与动漫内容相关的产品。而我国目前还缺少这种产业融合的意识。如果能将已经“走出去”、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出衍生产业,那么在“全球化阅读”的背景下,就更能扩大其影响力。(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硕士生) 

注释:

①[英]汤林森. 文化帝国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57

②何莺. 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文化、民族认同[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③[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M]. 商务印书馆,1990:42

④李文珠.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全球化危机[J]. 电影评介,2011(04)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