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7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探析

——以《康熙来了》为例

钟娅

2015年07月21日13:21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1993年以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逐渐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发展速度快,节目数量多,是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互动的特殊节目形态。人物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交流,嘉宾一般只有一位,大多数是某领域的学者专家或某件事的当事人,话题自然就严肃一些。本文所研究的谈话节目则是娱乐性谈话类的,也就是指受邀嘉宾为娱乐圈内的明星,娱乐谈话节目人数可多可少。访谈式谈话节目与娱乐式谈话节目有很大区别,前者的话题、角度往往经过重重筛选,专业性更强;而后者的话题、角度比较接地气,气氛更显轻松,话题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非确定的,在主持人的引导之下,在节目中了解人物以达到娱乐目的。本文以台湾娱乐谈话节目《康熙来了》为例,分析其主持人的采访技巧,以供大陆的电视谈话节目借鉴经验。

一、《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采访技巧的特点

(一)主持人采访风格搞怪随意

徐熙娣和蔡康永在主持《康熙来了》的过程中几乎采用即兴方式,很少需要准备台本,他们在节目中时常调侃被访嘉宾,且语言风格明快大胆,给人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例如,“情歌王子”张信哲做客的那期节目里,主持人尤其是徐熙娣不时拿他高亢的嗓音开玩笑,在节目一开始蔡康永就问徐熙娣对唱歌调子比自己高的男生有什么看法,随着节目的进行两人又分别以“你觉得自己会渐渐变成费玉清吗”“你在家会穿女装吗?”“你连骂人都会很书生气吗?”之类的看似搞笑的问题调侃“情歌王子”。

徐熙娣和蔡康永不仅仅会拿嘉宾开涮,也会经常无所畏惧地嘲笑搭档或自我调侃,尤其是徐熙娣更是对破坏自己的形象屡试不爽,使观众在观看每期节目时都爆笑不断。另外在多期节目中,徐熙娣都会跟女嘉宾比身材,还时不时显摆自己会跳恰恰,甚至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与嘉宾互动,还不忘调侃蔡康永人气没有她高,大有将搞怪进行到底之势。

(二)主持人的搭配技巧

徐熙娣和蔡康永的搭档,组成别具一格的“奇怪”组合,与节目定位——为年轻人打造报道“奇人怪事”的谈话类节目——是极为吻合的。“康熙”二人组合奇怪的原因在于他们是风格迥异的人。徐熙娣是古灵精怪且以刁钻快嘴闻名的娱乐圈活宝,而蔡康永一个饱览群书而想法另类的知名作家,这样两个反差极大的主持人搭配在一起,成功地俘获了观众的心。为了追求节目的综艺效果,同时也是节目的需要,又增加了助理主持人陈汉典。在两位大牌主持的“百般凌辱”下陈汉典反而迅速蹿红,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看点与笑料。

(三)主持人的言语风格

《康熙来了》的三位主持人在节目现场的谈话充分发挥智慧头脑随机应变的能力,适时地使用一些语言技巧对节目进行了有效的掌控和引导。他们善于与嘉宾、观众沟通交流,除去背记台词外,还能依据现场反应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即兴发挥,以达到烘托气氛、引发共鸣的效果。

徐熙娣和蔡康永的主持语言风格特点是刁钻、搞笑、开放,并且充满戏谑的生活化色彩。这样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节目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这种带有后现代色彩的语言风格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下感受到节目所带来的愉悦感。《康熙来了》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口语

由于《康熙来了》的观众群主要是以台湾地区的年轻观众为主,因此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中大量运用了年轻人喜欢的流行用语及本土化口语,使主持风格生动活拨、狂野粗放,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当然,流行口语的大量使用也容易造成部分语言的粗俗化,对青少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语言夹用

由于《康熙来了》是现场录制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会在事前根据当期话题做一些准备,而现场谈话部分完全依靠即兴发挥,因此难免会产生口误,出现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实际上,《康熙来了》的三位主持人是有意使用一种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式,即语言夹用,比较常用的是汉语中夹杂英文,使节目风格显得轻松活拨、生动有趣。但是语言夹用的使用需要注意场合和方式,避免过度使用显得矫揉造作。

3.话语打断

按照日常会话的基本规律,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是交替进行的。但在实际谈话中,可能出现多个接话者争抢回答或者受话者对发话者谈话结尾判断失误的情况,这时候就会导致发话者的谈话被强行打断,使话轮发生了转移,这种现象被称为话语打断。

在《康熙来了》中,话语打断现象比比皆是,除了活跃气氛,话语打断有时还能发挥其他功能,比如延续话题、转移话题、提出己见、更正补充等。主持人可以通过话语打断来控制话题发展、掌握节奏。虽然从礼貌原则来看,打断嘉宾的讲话有时有失礼貌,但在《康熙来了》的娱乐氛围中,打断彼此的谈话不仅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反而成了制造娱乐效果和推进节目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康熙来了》的主持人也会根据不同的嘉宾类型选择不同的话轮交替方式:对于娱乐性较强的来宾,主持人话语打断的频率极高;而对于稍严肃或正式的来宾,主持人就会釆取偏正统的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但偶尔的灵光一闪式的话语打断,同样能够在这种严肃的谈话氛围下创造片刻娱乐的火花,这也是《康熙来了》作为一档谈话类娱乐节目与其他正统谈话类节目不一样的地方。

(四)主持人的体态语言

徐熙娣一直以她多种多样的面部表情和毫无章法的动作表现勾勒出她独特的主持风格。从节目早期的片头就可以看到,在搞笑的音乐声中,伴随着一只不停摆动的“百宝箱”的出现,飞出的是各式各样的主持人的脸部特写照片,徐熙娣急速转换的各种“狰狞”表情让人笑不可抑。还有她劲爆的语言以及在节目中的大胆动作无不让人捧腹大笑。《康熙来了<华人电影巨星光临康熙>》这期节目中,徐熙娣问刘德华现在爱练哪一种舞,刘德华本想认真地回答,徐熙娣突然起身扭动身体大跳起国标,还对天王大喊“你过来接我啊”。刘德华想把她劝回座位,可徐熙娣却借势绕着刘德华跳得更起劲……这些都使节目的娱乐效果大大增加。

二、《康熙来了》节目发展的理想状态

(一)走亲民化路线

《康熙来了》的收视率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节目的形式、内容、效果需要走高端的路线,但是要得到更多的收视群体的认同,更多的人去观看,有了一定的收视率,节目才能生存下去。“高端”是电视访谈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一个特点,所以在节目的开始,主持人就应该运用适当的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的话题与嘉宾交流,把高端的人物拉向低端化。人物与观众的距离感是互相的,这不仅仅与观众,在演播厅中,人物与主持人也有一定的距离感,而主持人必须先克服自身与嘉宾的距离感,把自己当成观众,去问一些观众想要知道精英人物的问题,从而让观众有种亲民的感觉,从生活话题切入是很好的选择。

(二)雅俗共赏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以及大众文化都已经在它们各自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独立的文化阶层,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一直以各自独立的状态来显现出来,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而是呈现出一种共时性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两者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交融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两者的界限已经逐渐消融。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电视的谈话节目更应该弯下腰,走一种“雅俗共赏”的道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应该同等对待,这样无论对受众精神文化的接受,还是对电视节目自身价值的实现,都大有裨益。如今电视节目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观众想看的,另一种是媒介想让观众看的。高雅,可以贴近观众所想时就会多一点主动和理性;通俗,可以媒介在制作出想让观众看的节目时,少一点功利、强制。电视文化类节目需要把握好“雅”和“俗”之间的度,实质上是对自身的文化目标与价值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缩小“观众想看的”和“媒介想让观众看的”两者之间的距离。

三、《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采访技巧对大陆娱乐节目的借鉴

笔者认为以《康熙来了》为代表的台湾电视谈话节目有以下三方面值得大陆同类节目参考学习。

(一)注重主持人个人风格的塑造

主持人在娱乐谈话节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品牌形象。这一点尤其在台湾谈话节目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康熙来了》的两位主持人在个人风格方面、外形、气质和语言都与节目的风格相得益彰。还有如台湾综艺节目《超级星期天》等节目的张小燕开创了台湾的快嘴主持风格,成为台湾综艺主持界的当红偶像。同样名嘴吴宗宪敢于丢掉偶像包袱,以搞怪爱乱讲话与机智滑头形成独特的“吴氏风格”,奠定了其在台湾主持界的一哥地位。而这也是内陆的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当然在大陆的电视娱乐节目中,也有为数不多的个性主持,其中《快乐大本营》节目的主持人何炅、《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鲁豫等个人风格塑造比较成功。这些主持人或沉稳冷静,或机智感性,或轻松活泼,已独具一格的个人风采获得了多数观众的认可。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形成自己个人风格的主持人,因此也就难以吸引关注和抓住观众收看节目的欲望。

(二)节目嘉宾类型的多样化

《康熙来了》作为一档电视谈话娱乐节目,大部分的嘉宾来自娱乐圈,但并不只局限于演艺界。《康熙来了》还邀请过比如连战、马英九等台湾政坛要人,向观众展示政坛人物不为人知的幕后生活,还邀请过hold姐这样的社会热点人物,通过其搞笑的表现以及大众对其熟知度来制造娱乐效果。《康熙来了》首期嘉宾邀请的是国学大师、素有“毒舌”之称的李敖,快嘴快舌的李敖在节目中与两位主持人互相的调侃使节目大受欢迎,节目一炮走红。相较之下,大陆同类型综艺节目的嘉宾类型就显得有些单一。

(三)制作成本低但回报率高

《康熙来了》为了降低成本:没有现场观众,避开了奢华的演播厅进行节目录制;对明星大腕上节目的时间精心选择档期,节省出嘉宾高额的出场费。既没有煞费苦心的特效,也没有奢华的演播厅,但却凭借精彩的节目内容以最低的制作成本赢得了最高的回报。《康熙来了》将娱乐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让名人平民化,往往能在随意的闲聊中爆料,使观众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反观大陆的谈话节目演播厅大都布置豪华,可谈话内容大多是嘉宾的陈年旧事,并无爆料且缺乏新意。

结论

众多台湾娱乐谈话节目不仅受到大陆观众的追捧,也成为大陆各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可由于社会制度和环境等方面,大陆跟台湾媒体的性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台湾的谈话节目。台湾的商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导致各个电视台以追求高收视率作为目标,难免降低节目品位,造成低趣味的现象产生。在台湾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偶尔会使用一些不雅词汇,此外在多期节目中还充斥着许多妖魔鬼怪的迷信言论。对于这些不良现象,媒体应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予以规范和避免。总之,在追求精神食粮的过程中,娱乐性的谈话节目不能失去原则性,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综艺节目都应该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为准则。(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江山. 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对比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8)

2.闫伟.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类型比较分析 [J].今传媒,2007(2)

3.夏心愉.在大众传播情景下进行人际交流[J].运城学院学报,2006(3)

4.易文.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十年回顾 [J].新闻知识,2004(8)

5.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