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5年7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中国传媒公司上市融资利弊分析

龚彦方 田迪迪

2015年07月22日09:48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摘要]从长远来看,上市传媒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得依赖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内部比较优势——这一点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性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正因为缺乏企业自身的能动力而过多依赖行政资源,外界投资对传媒板块的热度有限。

[关键词]传媒公司 资产证券化 利弊 困境

6月16日,辽宁日报新媒体集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这是全国首家经中宣部批准的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省级党报新媒,简称“北国传媒”。据悉,该项工作是辽宁省委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制定的2015年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无独有偶,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国家级地方新闻网站“华声在线”境内上市的方案于2014年9月23日获得省财政厅批准同意,同年12月18日获得中宣部批准同意,中宣部同时向中国证监会发函推荐“华声在线”上市。目前正在筹备之中。

在进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上市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特征

从传媒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途径(或融资场所)来看,辽宁日报新媒体集团是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俗称“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这是一种场外交易的方式;还有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RTO)两种场内交易的方式。

“新三板”市场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传媒企业中较早采取这种资产证券化方式的企业是广州日报,2001年借壳登陆三板市场,当时称“粤传媒”,在2007年成为第一家从三板转主板上市的企业,曾经被视为三板公司“转板”的破冰之举。如今,三板市场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同时亦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较之主板市场有明显不同,“新三板”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对于挂牌企业没有明确财务指标要求,着重考察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能力,属于“孵化板性质”。因此,这为那些还达不到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要求的企业,提供了通过“新三板”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

当然,更多的传媒企业采取间接上市方式进行资产证券化,即通过反向收购(Reverse Take-Over,简称“RTO”)进行上市融资,俗称“借壳上市”。中国传媒RTO的特点:(1)一般会选择一家非传媒类、经济状况不太好的上市企业,俗称“壳”(一般指“*ST”股),通过注入传媒资产或现金置换其大量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经过大量资产重组或兼并,以及对公司进行比较全面的整改,同时将原上市公司名称更改为传媒企业的名称;(3)向证监会重新申请开盘交易,或转换在其他证券交易系统上市;(4)利用这种方式上市的公司,其主营业务复杂,既有媒体业务,例如广告代理商、报章印刷、投递与零售网络及配送平台、网络游戏和网络平台、电视网络和通讯等,也有“非传媒类”业务——多为“壳”公司的“遗产”,如酒店业、房地产业,甚至还有煤矿业,等等。

2000年1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子公司广州大洋实业有限公司受让建北集团36.79% 股权,成为当时处于NET交易系统(后来成为三板市场)的建北集团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广州大洋实业公司将其印刷业务相关资产、广州大洋文化95%的股权以及《广州日报》招聘广告10年独家代理权和部分现金注入,以置换建北集团公司原有的应收款和投资资产。

2002年3月,陕西广电网络公司受让正处于停牌交易的黄河机电(股票代码600831)56756217股(占总股本的51%);后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黄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掉了已戴四年的“ST”帽子,同时股票更名为“广电网络”。

2010年12月,浙报集团通过浙报控股将下属报刊传媒类经营性资产整体注入当时暂停交易并进行重组的白猫股份,实现浙报集团报刊传媒类业务的整体借壳上市。此次收购完成后,白猫股份的总股本为4.3亿股,浙报控股将占有64.62%的股权,成为白猫股份的控股股东,股票更名为“浙报传媒”。

其他的传媒企业RTO案例还有新华传媒受让上交所的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成都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上交所的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华闻传媒前身是海南石化煤气公司,等等。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选择直接上市,即企业直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称为“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一般来说,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基本流程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俗称“主板”市场;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俗称“创业板”,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相比RTO的间接上市,直接上市的申请时间较长,交易所对企业资产规模和企业经营能力的要求高得多,因此,在中国境内主板直接上市的传媒企业相对较少。1994年上海广电总局下属的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媒体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人民网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2.76亿股,其中本次A股公开发行6910.57万股,发行价格为20元/股,共募集资金总额13.82亿元。

此外,由北京青年报控股的北青传媒有限公司在2004年12月成为首家大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传媒公司,招股价为18.95港元,融资额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参股的新华文轩也在2007年登陆港股市场。

从经营业务的类型来看,目前中国传媒上市公司大体有四类:第一类以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东方明珠、广电网络、中信国安等公司为代表的具备特许经营牌照的“垄断通道型”传媒上市公司。例如歌华有线主要从事有线电视网、宽带网服务,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用户节目消费收入、数字电视节目套餐、独立付费频道、点播收入、节目频道收入分成等。东方明珠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华东地区,是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公司。

第二类多为地方性的平面媒体集团,例如浙报集团、广州日报集团、北青传媒、新华文轩等。主营业务多为出版业、发行和广告业,同时还有其他非媒体业务。

第三类多为全国性媒体主办的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中青在线等;地方政府主办的综合类网站,如北京市的千龙网、上海市的东方网等。主营业务多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广告业。

上述三类公司多为国有控股企业。第四类公司则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例如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引力传媒、华视传媒为代表的户外媒体,依托渠道整合,打造以广告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上市作为融资渠道的利弊分析

对于中国传媒企业来讲,上市有着显著利好:能提升上市公司公共形象、有利于传媒机构内部改制等;当然,最重要最直接的利好是,资产证券化使传媒企业可以进行公开融资。

截至2015年1月,有2100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与主板和创业板有一个明显差异,即没有财务要求,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类注册制”的市场。但其局限性也较明显。一是制度设计上“不以交易为主要目的”,有“交易不够活跃,流动性不足”的缺陷。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新三板挂牌公司共1400多家,但融资总额仅有116亿元,虽然相对以往其融资规模增长很快,但大量新三板企业“挂了牌”却“未融到资”。二是企业挂牌新三板,除了融资,主要还是为了能“转板”,但由于主板和创业板对财务和盈利的高标准要求,现实中新三板企业进行转板依然很难。有观点认为,如果通过调整制度设计让新三板活跃起来,则有可能加重投机,对新三板市场的稳定运行不利;但如果维持不活跃的交易状态,融资功能难以发挥。这是新三板面临的一大尴尬。

RTO的融资方式尽管提升了传媒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效率,但是留下一些后遗症,即“壳公司”遗留下来的经营业务使得公司的经营边界模糊不清,“壳公司”的遗留业务与核心业务的相关性较低,造成内部管理成本较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例如博瑞传播有限公司包括前身四川电器的业务,上市后公司业务涉及高科技产品开发和国内贸易、电子商务等。赛迪传媒的经营业务包括原海南国际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业务;信息源服务;网络技术服务;承接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部设备、通讯产品;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以及自有房产的物业管理等等。粤传媒的销售业务则包括原清远建北集团所涉及的建筑材料及设备、金属材料、机电产品、汽车零部件、皮革制品、五金交电、纺织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甚至还有矿产品、日用百货和化工原料等。

上市传媒公司的三个困境

有研究对在2012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34家文化传媒类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不高。其中只有3家公司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3家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居较优水平,其余28家综合技术效率都较低。纯技术效率方面,有1/3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方面,仅有3家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较低。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包括在新三板、主板和创业板三个市场挂牌),较之以往的集团化改制等动作模式来讲,企业收益和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但是,相比其他竞争度更高、市场化模式更成熟的行业来讲,仍有三个明显的短板:

1. 对政府主导和行政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股权结构单一

中国传媒产业的二元功能特征决定着公司政治责任与经济责任并行的困境。中国传媒业自形成一个产业以来便具备“二元特色”:它必须首先具备政治性的党和人民利益的“喉舌功能”,然后才是经济性具备盈利能力和目标的“产业功能”。中国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不能像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步到位,完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而是在企业经营功能与其政治功能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既可能使得传媒进行经济运作,又不会影响党和人民对新闻的主导权。现实观察,在这个缓冲区内,各个地方党政部门仍对其内容产品和经营方式具有相当范围的管辖权和监督权,因而出现政府主导市场的现象。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过程,在初期可以带来市场交易成本减少的福利,特别是可以获得某些特许经营牌照,使得行政垄断迅速转化为市场收益。但是,这些福利或收益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政策注意力的转移而消解。当然,从现实来看,行政部门仍在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追加这种资源投放,以保证国有传媒企业能持续地获得市场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得依赖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内部比较优势——这一点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性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缺乏企业自身的能动力而过多依赖行政资源,外界投资对传媒板块的热度有限;从股权结构数据分析来看,前述三类传媒上市企业的国有资本大多处于绝对控股状态,有的高达70%,最近5年且有深化趋势,只有少数企业,如博瑞传播的国有资本处于相对控股,这种股权单一的企业很难得到投资人的欣赏。

2. 明显依赖广告、出版和发行等传统业务

上市的传媒企业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大多数传媒企业50%以上的运营收入依然靠广告,即使有相关性的经营资产,但盈利能力有限,整体经营缺乏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点。曾被国内外投资者寄予厚望的新闻网站,与腾讯、搜狐等商业网站相比,其盈利模式单一,与传统媒体一样仍然高度依赖广告、出版和发行等传统业务。盈利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仍是企业缺乏自我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3. 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低下

在传媒企业内部,仍存在着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本质特征。例如传媒机构的高层管理者仍由上级主管部门,即由各级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任命,且对于管理者无量化的绩效考核。这种内部经营权的授予非公共竞争,并且,经营权既不能转让和交易,剩余利益索取权同样也不可以转让或交易,因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市场经营的“人才缺位”现象十分明显,面对市场的多变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和能动机制。

更有甚者,由于企业内部相对产权的模糊边界(包括“权利”和“义务”),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机会。传媒经营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例如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包括利润和成本)、恶性举债等非理性行为。管理者往往缺少动力去关注传媒的长期发展战略,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最近20多年来,中国传媒产业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市场化改制过程:第一阶段,转型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媒机构从完全国家财政拨款转向部分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阶段。第二阶段,准市场化经营。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在行政命令和市场盈利驱动之下,传媒机构开始推动以管办分离为特色的“企业集团化改制”,广告经营成为主要盈利模式。第三阶段,产业发展。本世纪初期以来,传媒机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开始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突破口的“数字化技术”与“金融经济”双重资本合作模式的产业发展阶段。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正是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并且处于双重叠加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在这种作用同样体现在中国传媒产业的转型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