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多种类型、多个代际导演在此汇聚,形成一个有趣的文化场域。简单划分一下,既有功成名就的第五代,也有来势汹汹的新生代,还有好莱坞学成归来的海归派。既有一如既往迎合大众的粉丝电影,也有一身孤傲坚守艺术的文艺片,类型不一,风格迥异,在电影观众消费热望的刺激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观影热潮,在文化上也呈现出如万花筒般斑驳多彩的奇观。
国产电影的三大类型
郭敬明的《小时代4》和何炅的《栀子花开》最先开启这场票房大战,两者都是标准的青春类电影。从最终呈现来看,《小时代4》依然是“90后”价值观的影像投射,奢华瑰丽的影像背后是对“90后”观影喜好从头到脚的迎合。它的排片量惊人地超过六成,在淘宝电影上预售票房就达到了5000万,成为又一个互联网营销新纪录。《栀子花开》是一部标准的IP电影,主角采用当红“小鲜肉”,套用公式般的剧情,整部电影的背景全部设定在校园,格局之小让人惊讶,即便这样,依然无法阻挡粉丝的热情,取得超过3亿元的票房。
第二类是第五代导演出手的作品。现在看来,第五代既是资历与名望的象征,但自身也有追赶市场需求的文化焦虑,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就是典型。这是一部连错误都非常接近《无极》的电影,通过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的堆砌,用后现代的光怪陆离的突兀影像,承载其标签式的文化思索,看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也有些不合时宜。我认为,在新生代导演发光发热的现在,第五代如果不能快速转变,将会被市场抛得更远。
第三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今年暑期档有两部电影让人眼前一亮,堪称业界良心:一部是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无疑是今年最大的黑马,另一部是古装玄幻片《捉妖记》。这两部电影都有很强的“西学东渐”的特色,都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原型,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与西方合家欢叙事方法上做到很好的融合,受到市场热捧。其中,《大圣归来》票房逆袭到达近4亿人民币,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捉妖记》目前票房已过1亿美金,成绩喜人。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在全民对高品质电影充满消费饥渴的风口,只要你的作品够出色,你就能一飞冲天。
模式化青春片对中国电影无益
从市场大盘来看,今年的暑期档创造了新的纪录,国产电影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冲击波似的观影热潮,一改上半年被好莱坞压抑的憋屈态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显而易见,电影市场井喷式的发展,带来的是电影观众群体的急速培育,电影终端快速扩张和互联网力量的迅速介入。对新生代导演来说,这是最好的年代。反过来,正因为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更加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贴近他们的生活,相互作用,对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正向促进。
但是,是否票房就能成为衡量电影品质的唯一标准?《小时代4》、《栀子花开》轻松取得高票房,基本上是躺着把钱给挣了。作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现象,青春片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类型。电影制作过程项目化,导演类似于项目经理,一切以经济收益为目标。启用当红的偶像明星,以校园故事为面子,以所谓的情怀为里子,套用公式般的情节,轻轻松松赚个钵满盆满。然而,这不是艺术的胜利,而是资本的威力。一部部青春片如过江之鲫,跟风之作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真正能留在观众心中的又有多少?在我看来,青春电影的不正常盛行,对中国电影整体的发展并无多大益处。一方面,小成本、模式化的青春片在市场上一本万利,必将吸引资本过多地投入,谁都不愿意投拍真正代表中国电影水准的、充满厚重感的中国大片,电影的形态就会过于畸形和单一,真正受害的是观众。另一方面,青春电影多以迎合观众为主,这样电影市场会被捆绑,一起承担着风险,毫无创新、急功近利的后果就会如曾风靡近十年的古装大片,必将因市场的抛弃而式微。
良性电影市场应包容所有类型
良性的市场,应该是作品和市场相互正向促进相互激发。从今年的暑期档来看,市场应该培育和鼓励的是《大圣归来》和《捉妖记》这样有诚意的作品。《大圣归来》因为资金技术的原因,前后耗费了8年,投资不低于1000万美金。《捉妖记》更是经历了换角风波,可谓磨难重重。但是这两部电影,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将国产电影拉升到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同等水平。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故事合格,制作精良,手法成熟,价值观正确——这难道不正是市场所需要的电影类型吗?它们改变的是观众对于国产片固有的负面印象,同时,两位导演也为国内的新生代导演上了一课:时代的变化决定了电影观念的变化,如果一味地跟风青春片,或者如第六代过于沉溺于自说自话,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
另外,良性的市场,还应该是对所有类型都能包容的场域。李霄峰的《少女哪吒》,是典型的小成本文艺片,在这个急速变化的市场上非常吃亏,上映之时几乎遭遇了零排片。电影缺少明星阵容,缺少话题性,在艺术上并非成熟臻善,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隐喻性,有别于当下千篇一律的青春片。《少女哪吒》并不是孤例——我们一方面为票房创造新纪录而欢呼,却总是忘了那些默默守护艺术底线、勇于艺术探索的文艺电影。如近两年备受好评的《推拿》、《十二公民》和《闯入者》,市场成绩都不太理想。市场对商业的过分倾斜,必将打破市场本身的一种良性平衡,艺术电影的缺失,也必将导致整个电影文化底色的暗淡无光。
由此可见,暑期电影确实是检验电影市场和电影水准的一个档期。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但是电影的整体质量却依然有待提高。市场的火爆,无论是资深的前辈导演还是新生代导演现在看来都在同一起跑线,面对的是同一块砧板,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好不好就要看个人手艺。电影的制作必须是以艺术为核心,市场热捧的IP化,票房至上的生产方式只能获得短期利益,对于电影长期发展必然无益。(胡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