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题材展映月,主旋律的抗日戏成为荧屏主菜。由于总局管理趋严、观众眼神趋尖,各种“雷剧”、“神剧”基本消弭,取而代之的多为中规中矩的正剧,整体收视疲软。在此大环境下,北京卫视刚刚播毕的《异镇》可谓一个“异数”——它用原生态、荒诞的样式来呈现那段残酷的历史以及关乎拯救的沉重主题。这部剧中,处处可见夸张、荒诞、暴力,甚至不合历史、架空历史,但整合在一起,又没有人认为它是雷剧、神剧。而且《异镇》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前史”,就是去年本已排片上档,却因审查不过关被临时叫停,经过近一年的整改终于得见天日。因此,这部没有大明星却有大野心的实验性作品小心翼翼低调播完,尽管它不完美甚至可以说缺点明显,但至少提供了抗战题材如何正确“避雷”以及避雷的同时避免乏味的经验。
当下不少国产剧都习惯于抱美剧的“大腿”,硬生生扣上顶洋帽子来吸引眼球,诸如“国产史密斯夫妇”、“抗战版拯救大兵瑞恩”云云。然而,观众最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不会只为一个噱头买单。 《异镇》之所以被鉴定为“最接近美剧风格”的国产剧之一,在人物设置、剧情悬疑和数次情节反转,以及影像美学的追求上,都能看出编导的明确执行性。比如人物设计与《越狱》有着惊人的相似:一个被遗忘的小镇,一群有着不同背景的神秘高手,而他们要完成的特别任务更是出奇——生活。同样是群戏,但《异镇》是“戏中戏”,每个角色都要在白天隐藏真实身份,执行生活的任务,晚上摇身一变成为杀人机器。《异镇》里的一大看点是人物的虚实交替,让你很难分辨出他们哪些状态下是真实的自己。实际上,霸下镇21户居民,共67人,除8名儿童外,其余59人都来自民间抗日组织及各爱国社团,都受过严格的训练。这样一群武功各异但任务统一的能人志士相聚于此,而在被组织放弃、展开绞杀后,带着宝藏逃离镇子成了大伙的目标……这么“悬”的故事设置,在当下国产抗战剧的大环境下,确实有点HIGH、有点狂想,但它硬着头皮拍摄最后竟然也播出了,决定性的因素想必是出发点的根本不同:追求理想主义的创造,还是功利主义的收视率。
《异镇》显然选择的是前者。编剧和导演有很多话想说,武侠式的“恶人谷”构造,密室杀人植入,貌似荒诞、异类的包裹下,藏着一个拯救的主题,幸运的是找到了它正确的打开方式:不要作为一个情节剧,而是要作为一个情感剧来拍。当所有反转都以情感作为理由时,它的一切荒诞、夸张、戏谑、戏剧化、黑色幽默,就都顺理成章地转向严肃的主题,自动跟雷剧划清界限。
当然,《异镇》并不完美,甚至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抗战剧,跟当年《潜伏》对谍战剧创作的突破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它的缺点、硬伤比优点更让人遗憾,比如表达“时尚”但不接历史,人物断裂和跳接的痕迹比较重,翻来覆去等等。但是,在抗战剧内外因共同造成瓶颈期的当下,《异镇》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它的求异,而求异正是创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