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幕后推手、不太被观众关心的两位制片人,却因为暑期档的票房大卖而“人气急升”,这两人就是《捉妖记》的监制江志强和《煎饼侠》的监制陈祉希。其中,陈祉希是位“80后”全才,演员出身,身兼演员、歌手、电视出品人、电影制片人等多重身份。而且,她还是《泰囧》的制片人。一位“80后”,如何能让两部电影票房均超过10亿,她有什么独到的眼光和投资秘诀?前日,陈祉希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
性格不适合做演员 才转而做了制片人
北青报:从《泰囧》开始,你成功转型为制片人,当初为何放弃做演员,投资电影?
陈祉希:我从2002年大二开始拍戏,也接拍了一些很不错的电视剧。那时我总觉得,演员太被动了,很难保住自己的位置,并且是处于被选择的状态。实际上,在娱乐圈中有很多的规则,做演员难免会有潜规则这么一说,但以我的个性,我很难接受这样的规则存在,更无法去遵循别人给我制定的规则。我的性格更适合做有掌控力的事情,所以就转到了幕后。我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可以更大化地完善自己对电影的认知以及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
大家可能觉得,《泰囧》的成功是幸运使然。幸运的成分肯定不可避免,但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很多的项目,比如电视剧《都是兄弟》、电影《活该你单身》、《边境风云》,所以在《泰囧》之前,无论是对电影类型的分析还是对电影投资,我都已有了很多的储备。
北青报: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制片人是很难的,但是你在这么短时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认为这与之前你做演员的经历有关吗?
陈祉希:跟做演员肯定会有关系的,因为做演员的时候你会积攒一系列资源,当时的投资老板现在变成了合作伙伴,当时做演员的合作伙伴现在成了我投资的影视剧中的演员。拿《泰囧》来举例,当时认识徐峥就是通过《李卫当官》这部剧,最后成了合作伙伴。
北青报:有人给你冠以最具商业敏锐度的“中小型投资电影市场操盘手”,你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陈祉希:我认为我自己身上有敏锐的那个部分,但同时还有幸运的部分。综合了幸运、直觉还有洞察力以及方向判断等等因素,逐渐会形成自己对项目判断的体系。
北青报:作为制片人,你认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陈祉希:自己的气场会包容所有的人。我经常和朋友说女孩子一定要像水,要绕山而行。对于我而言,这个山就是指男人或者是合作伙伴,不要想说自己也变成一座山去和另一座山磕,因为两座山的山尖儿是永远都不能到一起的,那么就永远都无法谈合作,但如果你是水,那么就会自动地绕山而行。你会去包容他,那么就算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一些小问题,如果从情感的角度出发都可以迎刃而解。女性应该是独立的,应该用自己身上的个人魅力去感动别人。我跟别人谈事情的时候一定不带着敌意、攀比心或者是盛气凌人的感觉去谈。我就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然后心平气和地当做朋友去谈。
有很多东西都是要看你到底用不用心。我虽然很忙,但是我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用心地跟别人交往或者交朋友。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也不要比较谁付出得多。我现在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格局,遇到纠结的事情也不要太纠结,一定要学会舍得,但一定要讲清楚自己的原则。
投资电影不是赌博
北青报:《泰囧》和《煎饼侠》都票房大卖,也证明了你商业眼光的独到性,你选择投资作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陈祉希:我没有办法去判断什么样的电影一定会成功,但我会判断什么样的电影是一定不会好。有人给我推荐一些项目,我自己感觉就不好,那就通不过了,但是有些项目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又没有什么亮点,这个项目你就要琢磨需要从哪方面改才会好。其实一个好的项目,剧本够好,导演够好,投资方合适的话,一定会请到好的演员,然后就会想要找到好的制作团队,到后期你的宣传和发行,你的合作伙伴选得没有错的话,这个项目就不会有不成功的道理。
虽然你不能够预测到这样的项目会进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最起码你会确保这个项目不会赔钱。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所以说有些人说,“投电影就是一场赌博,你根本无法判断”,我觉得这个是没有根据的,虽然存在少部分黑马,但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分析类型、演员阵容、宣传指数,你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一个电影大概会分到多少票房。
北青报:你投资的电影,基本都是中小型电影,你会去尝试投资大制作吗?
陈祉希:这要看剧本,如果说你的剧本给我的感觉是四两拨千斤的,那我会选择做这种以小博大的中小型电影,但是随着不断的合作,一些新锐导演的想法会更加成熟。他们可能就不再满足于中小型电影,他们可能会尝试去拍摄质量更好、质感更高的真正的大电影去充实他们的导演梦。随着这种想法的出现,我们也会随之加大我们的制作和投资。
北青报:与江志强相比,你觉得你们的投资眼光与他们这些老牌制片人有什么不同吗?
陈祉希:老牌的制片人会有他们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体系和人脉,还有他们丰富的经验。我们只能说在目前阶段去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四两拨千斤。我们也会制作精良的电影,跨出自己的第一步。但是相较于老牌的制片人以及所合作的导演,我们毕竟年轻。我们的一些想法、思路和理念可能不被老牌制片人或者导演们接受,所以跟新锐导演合作对我们而言的优势就是,我们之间可以有商有量,我们可以非常直白地讲自己的想法,与他们沟通,大家有问题就会一起来探讨。
时代变了,并不是说老牌的制片人和导演就落伍了,只能说这个领域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去填充了,不可能永远让60年代出生的人主导市场,不能永远停滞不前。如果到下一个时代还是这样的格局,那这个领域就永远不会进步甚至会倒退,每一个时代都应该存在一个主流去占领市场。
做项目赌的是人
北青报:很多人都说你眼光独到,《泰囧》、《边境风云》、《分手大师》、《煎饼侠》的成功,也印证了你的商业眼光,你选片的标准是什么?
陈祉希:首先,我选片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把自己变成真正的观众。我常觉得自己有一个屌丝心态,按照这样的心态去看喜不喜欢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会不会让我开心,以及我会想象未来它变成影像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第二,我合作过的导演都很有才华,他们在做剧本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第三,他们都具备普世价值观,所以他们做出来的电影肯定是大家喜欢的,愿意去看的。
北青报:你合作的都是徐峥、大鹏这些新导演,你是怎么看待他们这些“绩优股”的?
陈祉希:所有人都问我为什么要不停地挖掘新锐导演,我一直跟大家开玩笑说因为老导演也不会跟我合作,因为我太年轻,也没有资历和经验,没有机会有一个项目可以跟老导演合作。对于我来说,跟新人导演和同龄人沟通成本更低,更容易对一个项目跟大家讨论和分析,最后共同给出建议让项目往一个良性方向去发展。从我自身来讲,和他们合作我的投资风险会变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明星,跟他们合作除了电影的制作难度增加外,其他的一些因素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有保险系数。
我常常说做项目赌的是人,所以在我看过《泰囧》后,认为它是非常好的题材,徐峥和王宝强在里面有很出色的表演,加上黄渤肯定对电影市场会有很大的冲击。三人的组合会产生很强的化学反应,所以我才会不遗余力、非常坚定地做了《泰囧》这个项目。
北青报:你觉得《煎饼侠》有可能冲破《泰囧》的票房纪录吗?
陈祉希:我没有任何野心。我觉得不能把《泰囧》作为标准,做好眼前的电影就已经很好了,因为时间和背景包括很多的因素都发生了改变。你把当时拍《泰囧》的钱拿来现在拍,拍不出同样质量的电影了。作为同类电影,我没有办法去比较,但是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