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破风》上映一周票房过亿 为中国体育电影"破风"

2015年08月18日07:37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破风》为中国体育电影“破风”

  《破风》剧照

  《破风》海报

  在上映一周后,《破风》的票房终于破亿。尽管相比于上映首日票房就破亿的《捉妖记》和《煎饼侠》而言,它不那么显眼,但在国产体育题材影片中已是佼佼者。

  观众被电影传递的价值观触动

  《破风》是由香港导演林超贤拍摄的运动题材影片,讲述一群年轻热血的天才骑手,在一路征战的自行车赛事中,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抉择和成长。“骑车就像人生,最难的是爬坡,不进则退。”这部电影成为林超贤的心境写照。从构思到上映,花了他14年时间。

  破风手,高速骑行比赛中的奉献型车手,在赛道中抵挡风阻,让冲线手将体力保留至终点线前的冲刺。冲线手,最后集荣誉和关注于一身的赢家。因而,“破风”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之举。这部影片用时尚运动“包装”了集体主义这个最传统价值观,引发人们共鸣。在聚集了较多高观影水准影迷的豆瓣网和时光网上,该片评分分别达到了7.5分和7.2分。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写下一段小诗来描述青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处的自在涌流。”

  刚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林皓钰,想起了这段诗歌,他被这部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深深触动:“电影所传递的精神,除了最凡常的永不放弃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去检视个人心灵的黑暗面与不足。”这部影片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其精神内核——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当个人既能与集体价值相配合,又能保持相对独立的思考,便是一种自我实现。

  “传统文化和精神应在当代社会加以继承,这样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90后纪录片导演杨宝磊说。

  中国体育题材电影仅约100部

  体育题材电影在全球一直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一类型往往佳片频出,业界甚至有着“运动无烂片”的说法。《百万美元宝贝》《一球成名》《我爱贝克汉姆》等体育题材电影获得了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丰收。

  然而中国电影诞生至今,能称得上体育题材电影的仅约100部,精品更是微乎其微。许多人对于此类电影的记忆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女篮五号》《沙鸥》等。

  文艺评论人石述思表示,欧美体育电影发达,其成功基石是每一项运动背后数以千万计的拥趸。一个以体育运动作为周末活动的家庭,自然而然就是体育电影的目标受众。反观国内,说“体育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时尚早。

  杨宝磊认为,中国电影普遍注重影片中的娱乐精神,不少影片只强调大制作,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快感,而忽略了电影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电影作为大众的一种文化产品形态,娱乐性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对于娱乐性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独特精神产品的电影,还应追求其社会价值。”

  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又一波体育热的东风已经吹到了中国,内地电影人或该考虑如何借着这次东风扬帆起航了。(任沁沁 李思思 朱恩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