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天团BIGBANG发布的第四张迷你数字音乐专辑《E》在国内正式上线。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张售价5元的专辑销量便达45万张,一天之后,突破74万张。截至目前,BIGBANG四张数字专辑《M》《A》《D》《E》的销售总量已超过300万张。在所有人都说“实体唱片已死”的年代,数字专辑似乎成了拯救唱片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在数字专辑繁荣的背后,被拯救的,真的是音乐本身吗?
“表忠心”与“凑份子”
其实,BIGBANG并不是在国内音乐市场试水数字音乐专辑的第一组艺人。去年12月,周杰伦就已经在QQ音乐上发行了数字专辑《哎呦,不错哦》,每张20元,并以16万张的销量震惊乐坛。今年6月,周笔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以5元一张的低价,发行了她第一张数字专辑《翻白眼》,并宣称可能从此“放弃实体”。“爆红”于网络的数字专辑究竟魅力何在?相比于实体CD的低价,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对更多粉丝来说,他们更钟情于这种全新的“玩法”。
曾经,当粉丝拆开偶像的实体专辑时,心中总是充满惊喜与期待。同样,在成功购买到一张数字专辑后,电子终端上显示的专辑也被包装成一个未拆封的礼盒。上面不仅印着偶像的高清照片,还扎着精美的绸带。轻点鼠标,解开绸带,礼盒的盒盖缓缓消失,一张“CD”出现在眼前——一张数字专辑就这样被打开了。
“除了打开礼盒的真实感之外,数字专辑还提供了与社交网络深度结合的新体验。”据腾讯数字音乐部高级产品总监计鸣钟介绍,数字专辑并不是把原本储存在实体CD的音乐“转存”到互联网那么简单,而是尽可能地创造粉丝与粉丝、粉丝与明星互动的机会。
“铭牌”就是一个被引入数字专辑的全新概念。它是每一张数字专辑都有的专属ID,以一串数字的形式记录着这是这位艺人的第多少张专辑。这一串数字的出现让原本属于虚拟物品的数字专辑变得与众不同。不少粉丝开始争先恐后地购买和自己生日数字相同的专辑铭牌,并在社交网络上炫耀。据说,有铁杆粉丝为了抢购周笔畅数字专辑的第10万号铭牌,竟一次性购买了800张专辑。正如一位粉丝在网上留言所说:“如果只为买几首歌听,我们就不这么拼了。”购买数字专辑,已经有了浓厚的“表忠心”与“凑份子”的意味。
偶像明星的专属游戏
数字专辑虽然大获成功,但毕竟仍是新生事物。它的大卖,连计鸣钟本人都没有完全料到。“当初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们只想做一个比较好的标杆案例,所以选择了华语乐坛的顶级艺人周杰伦。”对于一次行业性的试水,具有超高影响力的偶像型艺人当然被优先考虑。
随着数字专辑一张一张地推出,计鸣钟渐渐摸到了规律。“那些拥有活跃的、忠诚度较高粉丝群的艺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位艺人的音乐作品在平台中的播放量,他的粉丝在空间、部落以及各类社交群中的活跃度都是判断标准。”
显然,想在数字专辑领域获得成功,大数据成为必须依托的指标。据了解,在EXO前队员黄子韬发布数字专辑之前,几乎所有曾加入过EXO社交群、或加入过EXO的兴趣部落乃至在腾讯视频里看过EXO作品MV的用户,都被判定为数字专辑的潜在用户。当黄子韬的数字专辑发布时,专辑信息就被准确地推送给了这些粉丝。
“不过,这也意味着,数字专辑并不适合所有人,至少乐坛新人就无法复制这种模式。”恒大音乐市场部总监王毅如此认为。细数在市场上大卖的数字音乐专辑,从张学友到周杰伦,从黄子韬到BIGBANG,无一不是具有活跃粉丝群的知名艺人。
太合麦田CEO詹华也认为,就目前来看,数字专辑更像是粉丝经济的副产品,“对粉丝来说,自己偶像出的数字专辑,和其亲笔签名的海报、同款设计的T恤衫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狂热的粉丝会为偶像的行为买单。”据了解,在周杰伦发布《哎呦,不错哦》时,早已预定实体专辑却依然购买数字专辑的粉丝并不在少数。就这点来看,数字专辑更像是偶像明星的专属游戏,而非普通歌手可以尝试的模式。
“听”音乐变“看”音乐
从磁带到CD,从实体唱片到数字专辑,承载音乐的介质几经改易。依然对实体唱片的沉淀质感充满怀念的人们,不得不一点点去习惯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数字专辑炒热了“互动”,活跃了“社交”,但是在其背后,音乐本身又将如何安放?
对此,音乐人李宏杰的态度比较乐观。“数字音乐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他认为,听歌是乐迷的刚性需求,数字专辑的出现至少增加了乐迷的付费意识。在消费习惯已经改变的情况下,数字音乐的便利决定它很可能成为未来音乐的主流。
然而,尝试销售古典、民谣等小众音乐数字唱片的顶真唱片店创始人黄歆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现在市面上发行的流行音乐数字专辑不过是互联网公司为吸引粉丝抛出的“诱饵”,“和音乐本身关系不大。因为无论是互动的设计,还是并不算高的专辑定价,为的只是把粉丝吸引过来购买周边产品。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版权费也不过是用来购买‘诱饵’的价格,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流量,音乐本身是什么,变得并不重要。”
知名乐评人王晓峰也拥有一丝数字时代产生的音乐失落感,“或许我的想法有点偏激,但我不客气地说,在当代,音乐这个东西已经变得不纯粹了。”在他看来,数字音乐所带来的,是音乐本身的不被重视,乃至音乐人的不被尊重,“数字音乐出现之后,由于版权保护出现问题,越来越多的艺人不再出唱片,无论是实体还是数字,出唱片会让他们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反而被转移到了电视节目上,被转移到现场演出中,创作者不断被要求放弃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市场,去适应营销,音乐变成了‘看’的内容,而不是用来‘听’的艺术。音乐,变得越来越不是音乐了。”(记者 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