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烈日灼心》、《聂隐娘》和《三城记》三部影片同日上映,此前由于史上罕见暴涨的7月影市,让电影人对接下来的电影市场信心猛增,因此对这三部影片寄予厚望,期待再创《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三箭齐发的影市奇迹,但这只是主创者的一厢情愿,残酷的影市尚没有具备同时吸纳这三部影片的能力。
三部片中,《烈日灼心》无论从口碑和商业性都期望值最高,相比较另两部影片那浓厚的文艺色彩,《烈日灼心》的导演曹保平早早就在采访中将这部作品归入可以带来市场认可的商业片范畴。再加上在上海电影节该片捧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三黄蛋”,这也更加印证了其品质已达到业内的高度认可。
因此在《烈日灼心》上映前,舆论一片赞美之声,但笔者在首映日当天去电影院看后,感觉平平,没有夸得那么好。
首先,《烈日灼心》定位于警匪刑侦片,扑朔迷离的案件和丝丝入扣的悬念应该是此类影片最为引人入胜的地方,但《烈日灼心》显然做得不够。能够看出,这部改编自小说《太阳黑子》的电影原本有一个不错的故事,但电影在故事的改编和讲述方式上有很多大问题,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之感,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讲的遮遮掩掩,让人看得不清不楚。从剧情的编排和逻辑来看,甚至远输给许多国产警匪电视剧。更让人失望的是,影片片尾落脚在“世上没有好人坏人”、“活着或死去都是为了孩子”这样的鸡汤哲学中,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犯罪分子在逃亡多年内心的纠结与忏悔,最后告诉你他们被冤枉了,真凶另有其人,然后用抚养孤儿这样的亲情筹码为他们的罪孽洗白。这等于是对前面所有情绪的否定,让一部本能挖掘人性深处的电影以荒诞收尾,让人十分不解。此外,节奏把握得也有问题,前半段高度紧张,后半段拖拖拉拉制造大量冗余信息。
从角色与演员上来看,虽然段奕宏、邓超和郭涛同获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下出了史无前例的“三黄蛋”,但段奕宏饰演的警官伊谷春明显比邓超和郭涛饰演的逃犯高一个档次,在片中,伊谷春对这桩七年前的大案始终耿耿于怀,步步紧逼,他的眼神、语气、肢体细节都出色地诠释了一个洞察力超群的神探角色,几乎无可替代。但遗憾的是,影片前面一再塑造伊谷春办案之神,观众都期待他一层层揭开谜底,但最后伊谷春破案却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摘了别人的劳动果实——一个到最后也没有交代背景的房东有偷听癖,干了警方该干的事情,这无形中削弱了伊谷春这一人物形象。而邓超饰演的钟小丰与郭涛饰演的杨自道,片中为他们设计的情节竟然多次出现雷同(邓超两次从高空伸手救人,郭涛两次被劫匪扎伤),这种重复在节奏紧张的警匪片中都是大忌。王珞丹虽然在本片献出半裸,勇气可嘉,但她饰演的小夏仍然像在《破风》中饰演的黄诗谣一样,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且她与杨自道的感情戏毫无道理,不是说警察的妹妹不能爱上开出租车的大叔,但至少你得给我看到理由吧。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毒舌,只是觉得《烈日灼心》被过度追捧,可能与其警匪、同性恋、死刑等敏感题材搬上大银幕带来的惊奇有关,也凸显了观众对国产警匪电影的期待值之低。其实,国产电影在警匪片上是有优良传统的,上世纪80年代芦苇与周晓文合作的《疯狂的代价》、《最后的疯狂》为警匪片树立了很好的起点,只是后来因为种种限制,警匪情节大多转移到电视剧上去了,近年来银幕上罕见反映现实题材的破案故事(有一部获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在影片质感和人物心理上都胜过《烈》),这可能让人为《烈日灼心》增加了不少同情分。然而,以我国土地之广阔、社会之复杂,此类故事素材并不难找,您订上《北京晚报》多看看警法报道,没准也能成一编剧。至少《烈日灼心》远没有我期待的那样精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