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传媒类院校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轻德”的现象。比如,许多高校把采写编评等技能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看做是硬指标。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有的高校甚至除了思政课,根本没有开设相关的德育课程。德育教育是传媒类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未来的传媒人才,良好的德育培养才是根本,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何谓“大德育”理念?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这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德育工作的内容上,偏重理论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德育工作的队伍上,教师的教书育人、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育人等方面存在很大偏差;在德育工作的范围上,校内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内容较多,对社会、家庭在德育工作上的影响考虑的较少。其实,这些德育教育模式是传统“小德育”式的工作模式教育,只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培育,而造成德育工作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与教学工作相分离,与社会需要相背离,使高校的德育教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德育”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所谓“大德育”,主要是指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的培养。该理念认为,高校传媒人才的德育教育应是方法多样、全员参与,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入学、学习到毕业,甚至走入社会,都应该坚持“系统道德教育”的全过程。
“大德育”理念培养传媒人才的必要性。传媒院校为什么要用“大德育”的理念对传媒人才进行德育教育呢?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教学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用“大德育”的理念培养新时代的传媒人才。改革的深入使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市场经济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和学生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这些学生部分呈现出缺乏学习积极性、人生目标模糊不清等特点,这种状况与作为传媒人的道德素质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院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应时时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这迫切需要用“大德育“的理念把培养敢于担当、有良知和道义的现代传媒人才的办学方向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高校传媒人才的德育教育实践与现实生活脱节严重,甚至有人认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否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有德育功能,但大多数传媒学生却把它当作智育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实现德育目的,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仅仅作为中性知识来介绍,用社会热点、奇闻轶事去迎合学生的心理,以趣味性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使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德育向智育偏离。因此,要达到传媒人才的德育教育目的,就需要用“大德育”的理念把理论与实践、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
“大德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的措施。院校德育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笔者所在的河北传媒学院在用“大德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方面做了如下努力。
首先,全员参与、全方位贯彻,构建“大德育”教育体系。河北传媒学院认识到“小德育”的弊端后,通过各种方式构建“大德育”教育体系。比如,全员参与进行德育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通过检查出勤督促学生学习,管理人员转变作风,后勤服务人员通过文明服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时也注意利用“校园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宿舍”评选、校园文化节、校园文明建设月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音乐工程系学生到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为孤儿和老人演出,带去师生们捐赠的日用品,为他们服务。艺术设计学院、影视学院学生利用写生、摄影灯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基地,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当地的群众生活,提供志愿服务。在社会发生突发灾难时,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组织表演、舞蹈、音乐等专业学生,参加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综艺晚会《中华诵?颂歌献给党》、大型情景歌舞剧《人间正道》、大型政论体话剧《寻找李大钊》,使学生的道德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河北传媒学院多次邀请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讲座。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管理干部的德育工作水平。同时,也让学生同这些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接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学校充分利用音乐家阎肃、著名播音员方明等来校授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北烈士陵园、革命圣地西柏坡、平原地道战的代表——冉庄、狼牙山等德育教育基地祭扫烈士陵墓,参观革命圣地,走访革命遗址,进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在网络资源上,充分利用电子信箱、QQ软件等进行师生互动,院长、辅导员、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信息交流、解惑答疑、业务辅导、心理咨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传媒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显著。比如,学校影视学院的学生拍摄的以弘扬家庭孝道为主题的视频短片《天堂午餐》广受好评,在1个月内点击率达上万次,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同时,河北传媒学院也十分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09年冬季,学校4名同学在民心河下水救人的行为,受到了地方媒体的关注,为此,学校专设道德模范的典型予以表彰。
再次,加强党建工作,保证德育效果。“大德育”理念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党建工作是其最好的保障。河北传媒学院坚持党的领导,引领行政、党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保证德育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学校首先明确高校党委的角色定位,强化党委职能,把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作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有力抓手,用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统一党政领导,保证“大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为“大德育”教育体系提供组织支撑。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员人数的增加,相继完备党委职能部门,各教学院系部也都设置了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为实施“大德育”教育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德育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大德育”教育中发挥表率作用,把教育事业当作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
总之,对于传媒类院校来讲,在面对当前特殊的社会环境、传媒人才的素质亟需提高的背景下,学校应把“大德育”理念落到实处,形成德育教育的全方位与全天候格局,培养有良知和道义的传媒人才,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者系:河北传媒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