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以《关山飞渡》为例浅析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雷 雨

2015年09月09日15:5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纪录片是传递人类间信息和感情的基本方式之一。近年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飞速的向前发展,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对纪录片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界对电视纪录片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因此,研究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及审美,对于提高纪录片的质量和人们的审美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关山飞渡》的分析来阐释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

关键词:纪录片;美学特征;审美

纪录片是从真实的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的纪录片表现的总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存在、一个流程、一个片段。[1]”纪录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在于呈现人生真实的一面,给予受众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和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本文以纪录片《关山飞渡》为例(该纪录片讲述一位越野圈的独行侠,驾驶单车行驶一千多公里,无后援穿越五千米海拔的藏北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的故事)从不同方面对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以及审美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史

1.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轨迹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以来,总体分为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和拓展期四个阶段。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体可归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即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的影响;内因,也就是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和主观表现的审美艺术特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两个基本支点和重要的划分依据。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起步期(1958~1978)由于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发展环境的不成熟,作品寥寥;发展期(1979~1990)经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也给纪录片的创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短短十余年,中国电视纪录片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潮;繁荣期(1991~1996)纪录片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第一次获得国际奖项;拓展期(1996至今)中国电视纪录片对各种新理念、新手法兼收并蓄,同时又注意展现个性,形成了新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2.中西方纪录片对比

中国纪录片较国外纪录片起步较晚,需要借鉴国外纪录片的表现手法,由此,制作思路和发展思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中国电视的市场化运作,纪录片制作人开始懂得关注纪录片在大众传媒中所扮演的角色,某一主题大热特别是获奖,同类型影片一时间扎堆出现,使得中国纪录片的题材过于单一。国外的纪录片与中国的纪录片相比都是大手笔、大制作。以法国拍摄的《鸟的迁徙》为例,总投资高达4000万美元,共600人参与了拍摄。而中国的纪录片却是“快餐文化”,选取了非电影的运作模式,任其在电视媒体中泛滥成灾,却很少看到有经典之作。

二、电视纪录片《关山飞渡》的美学特征

1.选取题材的发现美

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超出拍摄内容的意外发现和事先无法预料和设置而直接进入镜头和现场的真实拍摄对象的价值。“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通过画面和声音去发现世界要比去创造一个世界更有意义。[2]”“发现”的意义涵盖了带给受众的别样感受与创作者的心理期待。一个大都市金融企业的高管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去探险的故事,足够值得去发现和讲述。开着一辆自己改装的越野车,带着几箱八宝粥,几袋干饼和真空牛肉,带着几大桶汽油和一台单反照相机,深入国内目前没有人可以穿越的无人区,一路上的经历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止是主人公发现一片新大陆,更是每个观众跟随摄像一起飞渡了无人区,这种体会实为罕有。

2.复原现实的真实美

真实,是纪录片的美学特质,也是纪录片的美学原则。优秀的纪录片拓展人的美好情感,让人在修炼中日趋高尚和完善。所以说,“美感是对真的体验,对善的领悟,对美的向往”[3]。从纪录片创作的本质讲,纪录片首先是真实记录的,其次是需要拍摄手法和技巧艺术加工的,它是创作者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真实事件,又是创作者用艺术手法进行排列组合而制作的影片,它包含真实性的同时,也拥有艺术美感,具有审美价值。相较于单纯叙述故事的影片,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和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显示着质朴和纯粹的力量,纪录片通过真实的记录现实世界的一些琐碎片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世界。

“纪录片借助现代的音响实录技术,以最直观的方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从而产生真实感,使人们产生仿佛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4]”在这一技术基础之上来理解,严格遵守理性与逻辑,自然客观地再现事件,最大限度的复原现实,很可能扩大事件本身的张力,超过事件原本表象,这也成为纪录片追求真实与自然的始点。在《关山飞渡》中,创作者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将事件的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维持下来,尽可能弱化了拍摄与剪辑的技巧,真实的呈现出无人区的荒芜与飞渡的险要。

3.线性叙事的过程美

纪录片相较于单纯记叙事件事实的新闻片而言,更注重刻画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具体的过程。它的变化性和故事性也都体现在这一过程里,过程中展示出的完整的起承转合和线性的叙事是纪录片的原动力。纪录片要重点呈现的是相对完整的事件经过,可以说没有过程就没有纪录片。

《关山飞渡》的随行摄像跟随主人公从城市中的准备开始,到藏区补给站,到进入无人区,穿越无人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捕捉,每一个事件都有交代,使得纪录片十分完整,观感极佳。

4.妙笔生花的即兴美

即兴美是纪录片创作的即兴状态,是编导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一种投缘的“机遇”,即兴即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创作感受而随性发挥的拍摄。创作者深入事件第一线,被现场触动而捕捉到原始的真实影像,这一过程不可预测更不可编排,记录下的真实瞬间往往成为影片的神来之笔,成为历史的鲜活证明。拍摄中的即兴发挥具有“最接近纪录片本性的元素就是创作者的在场,而不是现场缺席后的搬演或历史影像的后期佐证。[5]”例如在穿越无人区第二天时,由于失误,越野车陷入了大面积冻土,如果无法排除这一险难,主人公和随行摄像都将面临生命危险,摄像拍摄了一段时间后,把摄像机放在一个可以拍到全景的地方,帮助主人公一起采取营救汽车的措施,这一段画面后来被放到纪录片里,显得尤为真实,更突出了此次路程的险峻。

三、以《关山飞渡》为例浅析对纪录片的审美

从审美的层次上说,属于创造性劳动的纪录片,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创作者要拍出既“深刻”、又“好看”的纪录片,就要了解纪录片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角度。以这个来划分,纪录片可以从三种角度进行审美,即崇高美、和谐美和悲剧美。下面以纪录片《关山飞渡》如何发现并实现作品崇高美、和谐美和悲剧美的例子来作些具体的分析。

1.纪录片的崇高美

人类突破极限,探索大自然的崇高。人类能力有限,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鲜有人可以探索到神秘大自然的腹地,在五千米海拔的冻土上驰骋,在神秘的藏区穿越无人区,挑战自己的极限,看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美景。纪录片无疑是崇高的,崇高之处不仅在于它真实的叙述一个故事,更在于它成为了每一个未曾经历纪录片内容的受众的眼睛。

2.纪录片的和谐美

所谓纪录片的和谐,并不是要求剪辑的手法或拍摄的取景要达到某一美学的高度,而是指纪录片要运用现在已有的一些常规设置,尽可能的在现代审美和技术需求范围内,尽量拍摄制作出符合当代社会受众心理需求的,相对和谐而不是生僻的影片。纪录的对象是由过程的不和谐,最终到达结果的和谐。《关山飞渡》正是按照由不和谐最终达到和谐这个过程层层阐释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中国一线城市金融公司的高管,舍弃一切选择去冒险,途中经历艰难险阻,甚至搭上自己的生命,去为了找寻没有人踏过的土地。这种从追求物质到物质的极大化,又追求精神到精神的极大化的过程,体现了一种从不和谐到和谐的真实过程,这个过程才是和谐美的真正体现,更加感染人心,更具说服力。

3.纪录片的悲剧美

鲁迅说,“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性的。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有关悲剧的美被叙述和展示的不计其数,悲剧中的人、事、景解构再重构,具有了一个“目的”,这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受众可以在纪录片的悲剧中达到精神上感悟、惊醒、透彻而引起一种共鸣,这一目的达成,纪录片便有了悲剧美。《关山飞渡》这部纪录片是将一个个悲剧悄无声息的安插入影片之中,途中偶遇稀少的野生藏羚羊,主人公感慨每年数量都在减少,并在其中插入几年前在无人区拍摄的野生藏羚羊照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无人区气候异常,冻土结层变薄导致汽车深陷。这些悲剧虽然细小,但润物无声,敲打着每一个观看影片的观众,呈现并警示着每一个人。

综上所述,无论是崇高美、和谐美还是悲剧美,都需要创作者用心去发现并精心的编排,以观众欣赏的角度来再现或表现真实的事件才是一个纪录片创作者创作纪录片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广大观众获取丰富的审美感受,培育自己美好的生命启示、生命导向,并使自己的人生通过奋斗,走向美好的明天。

四、结 语

一部好的纪录片是可以延伸受众美好情感的,让人在观赏中寓教于乐,既能感受到真实记录的美妙,亦能欣赏到艺术的美感贯穿始终,这一感受是对真实的追求和对美的神往。“纪录片的美感是观众对作者运用美的形式真实地纪录美的内容而感知、联想、认识、评判的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愉悦心情和美的情感,是人的高尚精神情感。[6]”近年来,我国纪录片的研究渐成气候,有关纪录片的文字著作也层出不穷,但是这些论述文字大多是依附于西方纪录片的观念形态,关于电视纪录片的论著仍然较为贫弱。纪录片生长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都需要不断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美)拉毕格(Rabiger Michael)著.何苏六等译.纪录片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王丽.谈纪录片的艺术魅力[J].新闻爱好者,2006(1).

[4] 埃伦.罗森史尔.Writing,Directing,and Producing Docomenty Films and Videos电影、电视纪录片编导与制作[M].南伊利诺伊州大学出版社(修订版),1997.

[5] 陶涛.电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4.

[6]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