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央视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采访团 雪域高原书写新闻

2015年09月22日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央视西藏采访团:在雪域高原书写新闻

  记者王凯博(后排左二)在普玛江塘小学与学生、校长合影。资料图片

  7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派出36人的采访团队奔赴西藏,报道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的变化。在西藏采访的这些日子里,这个团队经受住了高原反应、道路险阻等严峻考验,让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绽放在雪域高原。

  挑战高原反应

  西藏,这片圣洁的土地,却因氧气稀薄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央视西藏采访团在赴西藏采访的这些日子里,几乎都在与强烈的高原反应作斗争,编辑记者们每天都面临着严峻的生理和精神考验,每一天的采访都有着不可想象的困难。

  在采访团队中,大部分编辑记者是第一次到西藏,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头疼、胸闷、眼睛疼、皮肤过敏、呕吐、失眠等,是摆在大家面前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挑战。从到拉萨的第一天起,年轻记者朱慧容脸上就起满了疙瘩,像毁了容似的;记者陈钰洁头疼欲裂,吃不下饭。强烈的高原反应让56岁的摄像张海鹏一夜无眠,但第二天一早,他又扛起机器继续拍摄。

  对前往阿里采访援藏干部的经济新闻部副主任肖璞、记者张芊芊和摄像王佳林来说,高原反应带来的是一场从未有过的艰难体验。从拉萨到阿里,车程1600公里,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他们一直穿梭在漫长的公路上。在张芊芊的记忆中,“每天仿佛有走不完的盘山公路,一座又一座5000米的山口接踵而至”。这天下午,随着海拔越来越高,翻越山口越来越多,在连续翻越了七八座超高海拔的山口之后,肖璞终于忍不住,让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跳下车疯狂呕吐。吐完之后,他脸色煞白,像大病了一场,半天直不起腰来,最后在同事的搀扶下才爬进车里。经过两天1600公里的颠簸,一行人终于在第二天天黑之前,抵达了阿里首府、边陲小镇狮泉河。此后几天,为了拍摄好援藏干部、医生杜辉的先进事迹,他们每天都忍受着严重缺氧的不适,与杜辉一起,深入大山深处牧民家里。肖璞说:“我既是党员又是这次报道的指挥员,在面临艰难考验的时候,只有走在最前面,我的话才有说服力,我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克服艰难险阻

  在海拔5373米的普玛江塘小学采访时,记者王凯博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听力也受到影响。王凯博不得不凑得很近才能听清采访对象所说的话,考虑到画面需要,又不能每次都离对方太近。采访结束后,旁边的工作人员马上给王凯博递上氧气瓶。王凯博事后才知道,他当时的嘴唇已经发紫,说话的口气有些颤抖。

  高原反应给这个团队工作带来的挑战远不止此。50岁的摄像师刘世军,接到赴藏北无人区采访生态建设的任务后,和记者杨潇早上8点出发,颠簸了近12个小时,终于在晚上10点到达了海拔4700多米的那曲地区申扎县。爬上旅店的3楼时,刘世军已明显感觉有些气短,晚上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头就像炸开一样疼。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赶赴海拔更高的藏北无人区寻找藏羚羊的足迹。又是3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在保护区山坡上发现了上千只藏羚羊,他们兴奋得忘记了这里是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奔跑过去架好设备开始拍摄。为了赶在大雨来临前拍摄到完美的画面,50岁的刘世军跳上野生动物保护员驾驶的摩托车,一手抓住车身,一手扛着摄像机,冒着随时被摔下来的危险近距离拍摄藏羚羊。拍完之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把一个便携的小型氧气罐递给刘世军,他的手哆嗦着居然连氧气管都放不进鼻孔里。刘世军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必须顶上,就是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我也一定能够克服。”

  9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英语新闻频道,直播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活动的盛况。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背后,直播报道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

  直播团队中有20多人,刚完成“9·3阅兵”的直播任务。9月4日天没亮,他们就马不停蹄地飞往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这20多人中午抵达拉萨,晚上10点就直接进场参加直播演练。

  精品献给观众

  央视西藏报道团队在西藏采访的20多天时间里,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面对这些困难,采访团队没有退缩,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藏北的无人区、阿里生命禁区,这些条件最艰苦的采访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新闻工作者们,把艰难困苦变成心灵的洗礼,力求把精品力作呈现给观众。

  最近,由报道团队采访制作的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特别节目《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播出后,反响热烈。有观众这样评价:“节目采访深入、制作精良,全景展现了一个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时尚现代、充满活力的大美新西藏。”《西藏故事》系列节目播出后,有观众这样评价:“西藏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西藏百姓的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这样的系列片充分展示了一个和谐幸福、充满活力的新西藏。”央视的报道为国内百姓和国际社会深入了解西藏、了解中央治藏方略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回忆起在西藏采访的这些日子,肖璞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真诚讴歌伟大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努力。”(本报记者 牛梦笛)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