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蔡尚伟>>论著点评
人民网>>传媒>>正文

四川报纸上最早的“成都”与“重庆”

蔡尚伟

2015年09月22日08:2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们老爱拿成都、重庆两座城市来说事。1891年重庆开埠迅速崛起以后,对成都、重庆的比较就逐渐成为经久不息的普遍话题。1897年,四川第一张报纸《渝报》在重庆诞生,从此成都、重庆就在报纸上上演了百年“双城记”。

有意思的是,报纸上对这两座城市最早的比较,是通过西方人之眼来实现的,无庸讳言,中国人的现代化概念有着抹不去的西方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渝报》借法国人之眼看成都与重庆,深有现代化视野中的城市发展的象征意味。

《渝报》第九册《游历四川成都记》是转载的法国报纸的游记,其间给了成都以连成都人都可能感到过分的高度评价,当然,这种高度是在中国范围之内,文章说:“法国舆地会友马尼爱游中国各省,所至辄笔志之,累牍连篇发登巴黎时报,虽其间不无贬语,然阅者苟能返已以思,亦未始非借镜之一助也。去年西历七月初十日刊有《游历四川成都记》一则,用特照译如左。其言曰:初至中国大城,往往满目秽芜,不堪逼视,成都则亦犹是耳。惟于晓色朦胧之际,遥望其间,尚有巍峨气象……其时城?暗淡,景色清葱,若隐若现,如龙盘,如虎踞,扼峙于旷土平原,而河道纵横,亦复绮交脉注……无意中忽至一街,甚为宽阔,夹衢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之大马路然。各铺装饰华丽,有绸缎店、首饰铺、汇兑庄、瓷器及古董等铺,此真意外之大观。其殆十八省中,只此一处,露出中国自新之象也。……此地场面亦甚平常,惟较之沿海一带及内地各城为差胜耳,广东、汉口、重庆、北京皆不能与之比较,数月以来,觉目中所见不似一丛乱草尚有城市规模者,此为第一……”

紧接着的《渝报》第十册、十一册连载刊登了《重庆开埠情形》(采中法新汇报),十一册刊登了《法国舆地会论重庆通商》(采中西新汇报),对重庆这座新兴的内陆口岸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文章称:“……据云法国领事官哈司自汉口?到节略,极言重庆通商关系至巨。虽此埠之开,人多不甚理会,而究其实在,却与英人之并缅甸相同,故英人竟以重庆目为梨花埠(英国之大商埠),又英国旬报内一论,亦极称其地商务之大,论曰:蜀地富饶,甲于中国西境,今亦开埠矣,其中商务汇总处厥名重庆,今准通商,载诸条约,自此而西国货物纳税五厘即可进口,如购该处土货照此完税,亦可运以出口。重庆系内地之埠,距海约一千五百海里,夫西国进口之货皆至上海,然后用江轮转运,在上海一经纳税,则用汽船帆船,分运内地,所有厘金及落地捐等皆可豁免。且到重庆后或为自己发销,或代华商经手更可辗转广销,直至重庆以下之地,只须再完一值百抽二之税,则沿路厘卡皆不能再征,内地如云南省之云南大理两府,贵州之贵阳,四川之成都,西藏界边之打箭炉,皆得购买洋货并以其他土货售与西人,皆为便易。不特此也,西商既在西南屯货,则有嘉定河以达西北之甘肃陕西,亦极直捷爽快,盍必须身亲目击曾在内地游历方知照约通商之益,如在黝黑之地而使之忽发光辉,如以麻木之躯而使之忽能行动,直可以此喻之。昔欧人亦曾有昏昏不知之一候,今日盍复见之于中国,现西人有维新之意,凡人生度日之法,皆欲精益求精蒸蒸日上,中国官民则如出一辙毫无此等念头,西人而如到其地足以振聋发聩,久之,自潜移默化,虽各口租界为地无多,所被西国教化,亦仅如太阳之一线微光,但究竟多开一埠,中国进境当能格外神速耳。”

两座城市的城市形象已被勾勒大体,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但两城市的基本形象走向大体定型,以后报纸对两城市的形象传播基本以此为基调,后随城市的发展而在事实与想象中不断发展与修正。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