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由用户主导内容生产的web2.0时代,自媒体为大众对信息的获取及表达提供了新的形式,也对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试图以“新浪微博”为研究标本,探讨自媒体是如何让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加真实。
关键词:拟态环境 自媒体 微博
一、 “拟态环境”理论
上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拟态环境”概念。他认为,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机构”去了解认知。然而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其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的“假环境”,这个“假环境”就是拟态环境。由于这些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当做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
二、 自媒体和微博
“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2003年7月出版一份研究报告中,报告里,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里斯提出了“自媒体”概念,并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途径。”在中国,新浪微博作为代表把自媒体诠释地淋漓尽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60.0%的网民对互联网上的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在10-19岁网民中, 65.9%的网民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在其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截至2014年6月,微博在网民中的覆盖率高达43.6% 。调查显示,微博的使用主要是关注和参与新闻热点话题、关注感兴趣的人及与其发起互动交流。
三、自媒体下的拟态环境
自媒体在促进拟态环境更加真实中的作用见于如下四点:
第一、微博拥有庞大用户群,信息发布成本低,用户作为信源使新闻从选题到报道更接近真实环境。具体从四点展开。
其一,微博上网民关注的热点内容成为传统媒体的选题、新闻来源,网民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中发挥作用,使媒体在构建“拟态环境”时更观照现实。例如网民关注的雷政富、“表叔”、“房姐”等均“发迹”于微博,网友在微博上曝光后形成舆论,大众媒体借助微博内容进行报道。而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些信息可能并不会被纳入媒体议程。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显示,2010年发生的138起热点社会舆情事件中,由网友首次曝光的事件比例高达65%,其中,微博和博客是主体。
其二,微博上的信息补充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缺陷。缺陷来自于两点,一是传统媒体的出版时间、版面受限。严格的时间限制,不利于对信息的实时追踪,可能在次日读者接触到信息时,事情已有了新进展。有限的版面也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被舍弃。二是媒体的报道受到风格、时机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报道错过了最佳发布时机,而报社目前又不缺稿,报道就没有发布渠道。而自媒体下,媒体可在微博上及时更新事件动态;排不上版的稿件可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媒体用户发布信息的门坎极低,一个账号、一部手机以及移动网络,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廉价的信息发布成本打破了新闻媒体对信息发布渠道的垄断,弥补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缺陷。微博让事件亲历者原生态地参与到“拟态环境”的构建中,所构建的“拟态环境”自然更趋真实。
其三,微博的开放性使媒体记者可以通过查找、私信、评论等功能联系到依靠线下资源难以接触的采访对象,例如突发事件的亲历者及与其相关的人,既减少了媒体报道成本,又采访到一手、多元信息,使报道更真实、客观。例如媒体记者通过微博联系到723甬温动车事故的亲历者,对其进行进一步采访,挖掘出其在微博上并未表达的内容,还原事件真相,使拟态环境更加真实。
其四,自媒体上用户多,信息之间互相验证,提高了信息的自净能力,使信息更接近事实。正如学者喻国明所述,“因为一起事件不只有一个目击者,只要微博发布信息的机制足够开放,最终传达出的真相会更加完善和立体。”因此,媒体借助自媒体上的资源进行报道,自然也更趋真实。”
第二、微博使民众实现了对大众媒体史无前例的监督,促使媒体正确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第三、媒体将微博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对于关乎公共利益的事件,先于线下媒体发布,可减小新闻作品在出版前的诸多意外。
第四、自媒体上的众筹新闻使关乎公共利益的事件有了更多生产渠道。众筹指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对于复杂选题,媒体迫于人力、财力、版面、时效等无法深入调查,众筹可推动公共事件报道,使其参与构建拟态环境。
然而,过度的自由也使自媒体对于真实环境有所背离。网络炒作屡见不鲜,假新闻时有发生,危机事件中谣言四起,这些既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也在日渐消耗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热情。面对自媒体的时代趋势,应从以下几点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炒作行为,对有意发布虚假消息者进行处罚。二,微博加强技术改进,对于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在发布者的微博首页标记“假”字等,对其声誉形成影响,促使其自律。(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再谈“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 文/记者 陈芳 《中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