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戴面具的当代超级英雄神话 制片模式存潜在危机

2015年10月15日07:29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戴面具的当代超级英雄神话

  《超人大战蝙蝠侠》明年上映,超人和蝙蝠侠首次出现在一部电影中。

  《蚁人》

  《钢铁侠》

  随着国庆档的国产片进入尾声,好莱坞大片本周卷土重来。由迪士尼影业发行、漫威影业制作的超级英雄大作《蚁人》,明天将登陆内地院线。片中出现了一位超级英雄蚁人,他能像孙悟空一样自由缩小身体,勇斗众多训练有素的持枪警卫,展示了独特的能力和战斗技巧。

  《蚁人》是漫威影业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担当起承启《复仇者联盟2》与《美国队长3》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超级英雄电影频频攻城略地,在中国也豪取票房,像上半年的《复仇者联盟2》就在内地吸金近15亿元。超级英雄电影已成为好莱坞的一大制胜法宝,当今也被称为“超级英雄电影最好的时代”。

  再崛起

  超级英雄掀电影热潮

  和大多数内地资深影迷一样,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看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是《超人》。在这版电影中,克里斯托弗·里弗扮演的超人,身穿蓝色紧身衣,外套红内裤,披着红斗篷,这一经典造型深入人心。蒋勇其时还在上初中,看到这部电影感到很震撼——超人怎么会飞呢,而且双拳紧握往前飞的姿势非常真实,跟孙悟空腾云驾雾很不一样。

  克里斯托弗版《超人》问世于1978年,请到了演技派明星马龙·白兰度和吉恩·哈克曼给超人配戏,也是超级英雄被搬上大银幕的分水岭。之前,好莱坞也曾把超级英雄漫画改编成电影,像哥伦比亚公司拍过十多集的《超人》,但因特效技术不过关,电影粗陋不堪。但克里斯托弗版《超人》有机会被中国观众看到,要延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美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心中的英雄,“超人”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蜘蛛侠”。

  借助“超人”流行的东风,好莱坞一度推出了“超人”系列、“蝙蝠侠”系列,掀起一波超级英雄热潮。然而,这波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衰落下去。80后刘康专门研究超级英雄电影,在他看来,这段时期的超级英雄片仍然太幼稚,像这时期的蝙蝠侠系列很漫画化,美式卡通味道很浓,打斗动作、造型也不太真实。而好莱坞开始流行拍《指环王》《哈利·波特》这类魔幻题材系列大片,超级英雄影片与其相比显得太小儿科。

  “超级英雄电影”的概念原来并不存在,《超人》甚至被划归到科幻片类型。直到2002年《蜘蛛侠》的横空出世,让这类电影真正成为一个类型片,超级英雄电影也重新崛起。蒋勇说,索尼公司投拍的《蜘蛛侠》在宣传上很巧妙,比如在宣传短片中让蜘蛛侠参与“9·11”事件现场营救,超级英雄从此跟现实生活挂上了钩。“蜘蛛侠从漫画里走出来,好像能在生活中出现,比超人更接地气,真正做到大片的感觉。”蒋勇说。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蜘蛛侠》中的这句台词成为名言,蜘蛛侠也成为最知名的超级英雄,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近两年的《超凡蜘蛛侠》系列又进行了升级,蜘蛛侠变成了一个中学生。90后影迷贾岩就有着蜘蛛侠情结,他坦率地说,“蜘蛛侠是吊丝英雄,在学校里受人欺负,身世也不好,处境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但他在获得超能力之后,没有去做坏事,而是干正能量的好事,在超级英雄里面最为平易近人。”

  80后专栏作家简浅喜欢看文艺片,不爱看好莱坞爆米花大片,却有很浓的超级英雄电影情结。“我从小看到社会不公,就希望有超级英雄出现,可能男孩子都有这种英雄梦想。”他说,超级英雄电影的幼稚标签,被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三部曲彻底粉碎,诺兰把爆米花片子拍成了英雄史诗。华纳兄弟旗下DC公司的《蝙蝠侠》三部曲告别了原来的漫画风格,更具现实批判性,把人性的幽微黑暗面拍得非常赤裸,这一点也备受影迷推崇。

  《蝙蝠侠2:黑暗骑士》在2008年上映后,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这也是首部超级英雄电影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片中的小丑甚至成为经典反派角色,饰演该角的演员希斯·莱杰还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与该片同一年上映的《钢铁侠》,标志着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在刘康看来,濒临破产的漫威公司孤注一掷,投拍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市场爆红,也意味着超级英雄电影热潮的全面复苏。

  看彩蛋 独创宇宙观庞大迷人

  漫威、DC是美国最知名的漫画公司,早年出版纸质书,拥有众多漫画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都出自它们的漫画。在制作电影之前,漫威陷入经营困境,被迫出售了不少超级英雄的电影改编版权。像蜘蛛侠版权卖给了索尼,神奇四侠、X战警版权卖给了二十世纪福斯,只要后两者每隔几年推出蜘蛛侠、X战警题材电影,按合同规定,漫威就一直收不回版权。但是,电影处女作《钢铁侠》的走红,让漫威生机重现。

  见到《钢铁侠》大红,迪士尼随即收购了漫威影业。“迪士尼看中的不仅是超级英雄电影,还看中了电影带来的衍生产品、主题公园。”刘康说,迪士尼财大气粗,拥有全球发行网络,可以帮助漫威按照自己的模式,一步步推行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一个有版权的公司和一个超强的发行公司,两者达成合作,遂推起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高潮。

  从《钢铁侠》系列开始,漫威先后推出《雷神》《美国队长》系列,之后又推出《复仇者联盟》系列,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电影世界。“漫威在做一个超级大电影,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都像一块碎片,最后做成一个大拼图。”影评人“电子骑士”解释,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建构一个宇宙观,分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等,逐步推出不同系列电影。像《蚁人》就是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

  在漫威的电影宇宙中,超级英雄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彼此关联,乃至组团出来对抗黑暗势力。蒋勇举例,比如在《复仇者联盟》中出现了神盾局,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等人都是神盾局成员。而在《雷神》《美国队长》《蚁人》等系列片的片尾都藏有“彩蛋”,这些“彩蛋”通常会把每个超级英雄跟神盾局联系起来,勾连起整个宏大的故事结构。

  寻找漫威每部超级英雄电影的“彩蛋”,也成了影迷的一大乐趣。观众在《美国队长2》的“彩蛋”中,能看到未来的神盾局瓦解;在《复仇者联盟2》的“彩蛋”中,能看到后续的大反派九头蛇。“漫威每部电影的‘彩蛋’还能看到漫画作者斯坦·李的客串,有时看第一遍没看出来,就会去影院看第二遍、第三遍。”贾岩说,漫威的宇宙观很宏大,影迷看的次数越多,越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细节。

  在简浅眼里,漫威的宇宙观很迷人,自己就是冲着这个去追看漫威系列电影的。这种宇宙观带来了观影黏度,让观众对每个人物都很关心,进入他们的超级英雄世界,进而对漫威所有的电影都产生忠诚度。“漫威的这种设定,是之前好莱坞其他系列电影从来没有过的,能吸引很多铁杆粉丝。”简浅说,现在的《X战警》系列也在模仿漫威,往这个方向发展。

  跟漫威步步为营的做法不同,DC公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个宏观思路。DC的代表作是《蝙蝠侠》三部曲,在“电子骑士”看来,导演诺兰让超级英雄电影变得有深度,但其过于独特的风格和思想表达,也导致该系列只能是奇峰突起,无法与其他超级英雄片进行整合。受到漫威“复仇者联盟”的启发,DC明年将推出新系列《超人大战蝙蝠侠》,把旗下最有名的两个超级英雄首次放到一部电影里,组成团队来对抗漫威。

  惩邪恶 现代都市需要新英雄

  在《超人》里,超人作为孤儿被一对农场主夫妇收养,超人拥有双重身份,一面是懦弱善良的普通人,一面是无敌的超人,还被反派逼迫选择救女友还是救无辜民众。在《蜘蛛侠》里,情节非常类似,蜘蛛侠作为孤儿被叔叔、婶婶收养,蜘蛛侠拥有超能力后,反派绿魔要求他选择救一校车的无辜儿童,还是救自己的女友。《蝙蝠侠》的人物背景也是如此,蝙蝠侠也是孤儿,一面是普通人,一面在夜里打击犯罪势力,拥有双重身份。

  “无论是超人、蝙蝠侠还是蜘蛛侠,都处于双重身份的分裂状态,到底是做一个普通人,还是做一个超级英雄?有着选择的痛苦和纠结。”刘康举例,跟蝙蝠侠、蜘蛛侠相比,《刀锋战士》系列、《X战警》系列和《地狱男爵》系列中的超级英雄,没有双重身份作为掩饰,但作为拥有超能力的变种人,同时被邪恶阵营和普通大众所排斥,内心同样显得很纠结。

  在漫威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中,人物性格做了很大革新。《钢铁侠》中的钢铁侠仍然延续了孤儿身世,出身也是富二代,但跟蝙蝠侠不同,他会大方承认自己是钢铁侠,不再有双重身份的分裂状态。刘康认为,漫威系列不强调双重身份,美国队长、雷神也不隐瞒自己的英雄身份,超级英雄变得不再悲情,而是处处幽默,彼此之间也爱开玩笑。像《复仇者联盟2》中,钢铁侠和美国队长就爱相互调侃。这跟迪士尼的风格有关,影片主打欢快基调。

  漫威系列超级英雄的诞生,还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片中钢铁侠是一个天才发明家,拥有庞大的军工企业,爱出风头爱开派对,典型的花花公子做派。而美国队长原本是一个瘦弱的高中生,后来才变得很强壮。绿巨人则是一个老师,脾气很古怪,发怒时会变身为绿巨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这些英雄跟美国各个阶段的年轻人很相似,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口味。”蒋勇说,这让电影拉近与今天观众的距离。

  好莱坞之前并非依靠这些戴着面具的超级英雄来挣钱,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还有长盛不衰的动作片,都是片商们眼中的宠儿。在“电子骑士”看来,时移世易,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市、成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偶像。“美国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不依靠法律、群众,相信个人的力量能打败邪恶,展现道德正义感。”他说,现在人们不能像牛仔那样骑马闯天涯,都市需要新的英雄,承载新的梦想。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满足了这一切。

  在不少研究者看来,超级英雄电影的风行,还与“9·11”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乐正传媒咨询总监彭侃说,这起震惊全球的恐怖事件,再加上持续衰退的经济,令美国人深切感到不安,而超级英雄们施展超能力,拯救世界于危难之际的情节套路,显然非常契合人们渴求安全,寻找安慰的社会心理。于是乎,在电影里,观众能够看到超级英雄反抗邪恶:蝙蝠侠打击现代都市的腐败;复仇者联盟对抗来自外星怪物的威胁,消除现代科技滥用带来的恐惧。

  缺个性 制片模式存潜在危机

  在《美国队长2》中,美国队长不带降落伞,从一架神盾局喷气机上直接跳下的镜头,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个镜头其实是由著名特技电脑制作软件Scanline VFX完成的,演员克里斯·埃文斯只是先期在绿幕前做了一个跳跃动作,整个特效镜头全靠后期电脑合成。好莱坞特效技术的发展,才成就了超级英雄上天入地的视觉奇观。

  但对特效技术的依赖,也让超级英雄电影日益雷同,打斗戏总是喜欢搞破坏,如《复仇者联盟》破坏纽约,《超人:钢铁之躯》也是破坏城市。视觉特效、打斗戏最容易让全球观众欣赏,但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感到审美疲劳。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说,现在的大片情节都是美国人拯救地球,展现各种灾难场景,制造视觉冲击,故事没有营养,越来越弱智。

  “特效技术对塑造反派的作用特别大,可以把反派设计得很强大,像《复仇者联盟2》里的机器人奥创,就完全是靠特效做出来的。”刘康说,但好莱坞大片都有特效,光靠特效撑不起超级英雄电影,还得看人物角色。演员要符合观众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如《钢铁侠》之所以很火,就因为主演小罗伯特·唐尼的气质跟漫画角色太像,换其他人出演就不行。

  不久前票房大败的《新神奇四侠》就是一个警示,在影迷心目中,影片的主演跟漫画英雄形象差距太大,故事情节粗制滥造,属于抢钱不成功的典型。在“电子骑士”看来,漫威的制片模式虽然很成熟,影片整体品质还算不错,但工厂化的生产,使得影片缺乏个性和灵性,陷入自身的内在危机。“每个超级英雄都有点相似,故事模式相似,有特色的人物不太多,大家记住的只是那几个。”

  漫威宇宙观的设定,也给导演带来很大束缚,影片认不出导演的个性痕迹。“电子骑士”解释,在漫威的制作链条中,导演只是拍片的机器,话语权掌控在漫威公司手里。比如《美国队长》的导演拍得不好,续集就直接被替换为其他导演。至于不听话的主演也可以随时被换掉,如出演《蜘蛛侠》的托比·马奎尔自觉身价大增,要求片方提高片酬,但片方表示对一个电影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戴着面具的角色来说,换演员是分分钟的事儿。

  不过,漫威也在试图调整角色模式,试图加入更多个性化的超级英雄。《银河护卫队》里出现了一群神神叨叨的浣熊、树人等角色,跟过去高大上的超级英雄就完全两样。《蚁人》里的蚁人也是一位另类超级英雄,能将身体缩小至蚂蚁大小,时而以常人姿态施展拳脚,时而以缩小状态在微观世界中穿梭自如。

  漫威和DC有上千个漫画超级英雄,一时还拍不完,这股电影风潮一时也不会过去,可能会进行风格细化。“感谢这么多年来,漫威和DC在竞争中给我们带来的一部部作品,有好有坏,有热血有感动。”简浅动情地说,在如今超级英雄电影统治全球的现状下,希望他们能带来更多类型的新电影;多年以后,当自己带着孩子踏入影院,还能为那些超级英雄欢呼。

  记者观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神话,对英雄的崇拜自古至今没有中断。只不过,上古英雄神话、中世纪的骑士史诗,距今天太过遥远,人们需要当代的英雄神话。战争英雄、警察英雄、牛仔英雄,都曾在好莱坞大银幕上领一时风骚。但当今世界主流已是和平,战争英雄、西部牛仔已不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超级英雄电影更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缔造了当代都市的英雄神话。这种美式英雄神话,在全球都取得了市场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超级英雄电影融合了众多类型片的元素,从而形成自身的魅力。它既有科幻片的高科技想象力,又吸收了奇幻片的视觉景观,还集合了动作片、爱情片的元素。超级英雄电影也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产物,各种最新技术都运用到电影中,有能力呈现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而这种能力又令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工业望尘莫及。融合类型和科技的超级英雄片,才在全球市场屡试不爽。

  跟古代英雄神话不一样,这些超级英雄被设定在我们周围,似乎可以触摸得到,极大满足了观众个人的想象。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也导致个人能力越来越有限,体制对个人的压抑日益严重。但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超级英雄,他可以打破日常生活中那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自我”,实现自由翱翔的梦想,不受法律管束,有能力去拯救世界。像钢铁侠的战甲、蜘蛛侠的超能力,大概是现代青少年梦想拥有的东西。

  “制服与面具,这两样超级英雄所必不可少的装备,同样标志着男性,尤其是青少年的终极梦想,拒绝长大,超越于繁琐无趣的社会家庭生活之外,免受单一婚姻生活与科层机构的羁绊,而能够持续流连在奇观式的‘哈米吉多顿’世界里(《圣经》中善与恶终极对决的战场)。”美国流行文化研究专家麦克·杜博思在谈及《美国队长》时如是说。

  当然,这些超级英雄有很浓的美国特色,他们奉行个人英雄主义,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大反派。相较之下,中国本土更相信集体主义,很难出现这类超级英雄。随着内地越来越多地引进超级英雄片,吸引了年轻观众,无疑也把中老年观众排除在影院之外,这也是遗憾之事。

  当下漫威如日中天,DC正在积极追赶,超级英雄电影的数量扎堆,却也有令人审美疲劳之势。斯皮尔伯格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更是表示超级英雄电影在西方国家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现在尽管大受欢迎,但总有一天将不再流行。也许,斯皮尔伯格的话是对的,超级英雄毕竟是现代神话,是神话就总会有破灭的一天。(记者 周南焱)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