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拍客新闻背后的媒体编辑把关

季华

2015年10月26日13:16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全民记者”时代,谁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新闻,“我拍我说身边事”,拍客应运而生。拍客素材对媒体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拍客的新闻价值

(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大量记者在社会各个位置采访报道,庞大的通讯员网络也为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记者不能完全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拍客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

今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发生时的第一手视频资料,大多是由网友拍摄并上传的,后被传统媒体大量引用。网易网友在事故发生第二天一早,通过无人机航拍视频展示现场全貌,被央视等媒体广泛引用。

这几年,拍客上传的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台引用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央视的《社会记录》、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等众多电视栏目,几乎都是用拍客拍摄的素材作为信息来源。江苏省十大名优栏目之一的《徐州夜新闻》,专门为拍客开辟出一块板块——《绝对现场》。

(二)平民视角,本色表达

拍客不是记者,却往往比记者更快一步赶到现场。相对于记者,拍客观察生活的视角是平的,对事和物的理解更加世俗化、大众化。他们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转悠,捕捉到的素材鲜活,现场感强,题材上也以民生为主。拍客从某种程度上使得新闻传播从专业新闻延展至公民新闻、参与性新闻、社区新闻,使得媒体发展进入媒体定规则、平民献智慧的时代。

拍客类节目实现了观众与媒体的互动。通过拍客镜头,民众拥有了一个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三)鲜活细节,彰显魅力

2013年6月16日,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奎山派出所所长宗德宇在市中心医院8楼楼顶飞身一跃,揽住意欲跳楼的女青年,倒地时将自己身体当“肉垫”。女青年获救了,宗德宇却受了伤。宗德宇救人一幕,被现场的拍客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苦口婆心劝说,到慢慢接近,再到奋身一跃,最后受伤被众人抬走,众多细节彰显公安干警救人的壮举。

央视《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先后采用这段拍客所记录的生动画面来播报宗德宇救人事件的过程。“派出所长当‘肉垫’救跳楼女,多处粉碎性骨折”成了热门微博消息。

二、拍客队伍的风险规避

拍客的出现丰富了电视荧屏,一些生动的洋溢着浓烈生活气息的画面和观众见面,但拍客也给电视市场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新闻重复化现象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拍客通常一个素材上传给不同媒体,电视、报纸、网络同时传送。不同的栏目会收到同一素材,一旦这些电视栏目都采用这些素材,就会出现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导致观众收看不同的频道却有可能看到一样的新闻内容。

(二)假新闻的潜在威胁

个别素质不高的拍客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炮制虚假新闻或过时新闻,媒体不加甄别地采用后,会造成负面影响。假新闻直接危害了节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媒体编辑在接收拍客提供的新闻素材时,要有火眼金睛,及时识破虚假新闻素材,杜绝使用。

(三)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

拍客对公民的隐私权具有潜在侵犯的可能性。例如网络上“嫖客不付钱,卖淫女报警”的视频画面,当事人的面貌清晰地出现在网络上,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给当事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媒体采用拍客的素材时应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为当事人脸部打上马赛克以保护其隐私。

三、媒体编辑的把关作用和行业引导

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利用拍客队伍,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需要全面把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编辑不在现场,仅从拍客的素材画面看,有时并不能反映新闻事实的全貌。所以,编辑的后期把关至关重要,稍有疏漏,容易造成新闻失实。例如,一拍客送来一条车祸素材,在车祸中,有一老人受伤被送进医院,这名拍客在既没到医院,也没看到受伤老人的情况下,随口说人送到医院没事。当晚新闻播出时老人已经身亡,家人正在办丧事,亲友看到这条新闻无不气愤。造成这条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是拍客太主观,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到医院采访,无任何依据地随口乱说。这起事件也与编辑的把关不严有很大关系。再来看一个例子,拍客送来了一条现场新闻,一男子躺在徐州矿山路上不幸身亡,身旁倒着一辆自行车,周围围满了人。似乎看不出身体有啥外伤,采访现场市民也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见民警在现场记录着什么。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看完素材编辑无从下手,现场的拍客也一问三不知。于是编辑查到了当时出警的段庄派出所一名指导员的电话,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这名男子姓朱,41岁,家住徐州三中附近,上班途中正巧和同事一起走,两人各自骑着自行车一路说着话,突然朱先生倒地身亡,后经法医鉴定是突发疾病所致。进一步了解朱先生的同事得知,朱先生没啥病史,向来都是健康的。这样这篇新闻稿《男子骑车 倒地身亡》就有说头了,通过这个事例,提醒人们关注健康有多重要,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关爱生命。这样就把一篇只有现场的新闻稿给“救活”了,播出后还有警示意义。媒体编辑虽然不在现场,但如果能认真核对细节和消息源,不实新闻就能避免。

(二)提炼主题,放大细节,拍客素材同样能做出好新闻

对拍客素材,媒体编辑可锦上添花,把细节放大,以凸显主题。比如,徐州市铜山区一民房着火,现场很忙乱,消防队员不断从着火的民房中救出人来,当时有一名年轻的消防队员怀抱一幼儿跑出来,从拍客镜头前匆忙而过。编辑看到这个镜头时,立即慢放定格发现,消防队员把自己的呼吸面罩让给了孩子,这就凸显出消防队员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比自己的生命看得还重要的伟大精神。于是编辑将这个细节定格放大,并重复播放两次,以《消防让出呼吸面罩 火场救出3岁幼童》为题编发了此篇报道。第二天,多家网站转发了这条新闻。这就是对新闻现场细节的展现和对新闻主题的提炼。媒体编辑雪中送炭,是在拍客拍摄新闻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比如,一天夜晚快12点了,编辑接到一名拍客电话,说市区某路段夜晚施工挖断煤气管道,他正在现场,但现场已经封锁,任何人不让进,离得太远什么也拍不着。编辑与燃气公司沟通后,拍客被获许进入核心区拍摄并深入采访,拍客进入现场看到一根300毫米PE主管道被施工方野蛮施工给挖断,施工方也接受了采访并认识到错误。由于编辑和拍客沟通时已经交待需要采访哪些问题,所以现场采访鲜活到位。编辑根据这一素材和最近发生的挖断煤气管的事,完成了两篇报道——《野蛮施工挖断煤气主管道?港华燃气连夜抢修4小时》和《野蛮施工为何频发?挖断后将受怎样处罚?》。

拍客素材经过媒体编辑的主题提炼与把关,更易做出好新闻。

(三)引导拍客

从创作理念和内容上来说,拍客新闻的平民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平民化。崇尚个性和平民视角是拍客新闻的最大特点,但容易出现低俗化。媒体编辑作为把关人,理应担负起引导的职责。随着拍客队伍的逐步扩大,媒体应该加强拍客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他们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但也不建议将拍客门槛设置过高,这样容易将观众和拍客爱好者拒之门外。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