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夏丹的形象、风格给《新闻联播》带来了朝气。
夜晚的电话中传来爽朗的笑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欧阳夏丹刚刚下班,播完当天的《新闻联播》,晚上8点多开车回到“大东边”的家里。
欧阳夏丹的生物钟是围绕工作转的。如果当班,她要风雨无阻地在下午四五点钟赶到台里,可能在《新闻联播》前还要做1小时的《新闻直播间》。在这里她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针对当天新闻进行评点。而在晚上7点,她准时端坐在《新闻联播》主播台前,字正腔圆地向全中国播报新闻。
欧阳夏丹2011年8月加入《新闻联播》,被认为是央视新闻“年轻化”的代表。她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进入央视,天生乐观,常爽朗大笑,感染着身边的人。
她曾是典型的工作狂,主持了6年的《早间新闻》。每天凌晨就起床,到第五年,她要靠安眠药入眠。今年她开始了健身计划,以保证可以有体力40天跑完“一带一路”8国20城。
给《新闻联播》带来朝气
“主持《新闻联播》主要压力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欧阳夏丹告诉记者,这种气氛暗示你不能出任何错,这和主持其他节目完全不同。《新闻联播》是央视向全中国播出的节目,它的广泛影响力与传统地位,决定了这样的气氛。“必须特别精准、规范,语句的表达与流动都是在一种很规矩的气氛当中,人不由自主地就紧张起来。”
欧阳夏丹的办公室里永远放着一本字典,拿不准就查一查。她说,是有一个规定,念错一个字罚50元,但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涨价了。说完她就爽朗地笑起来。
《新闻联播》的严肃风格并不会影响欧阳夏丹开朗的个性,她还主持台里的其他节目,包括晚会。
逢年过节,《新闻联播》在结束语中也有一些调整,如配一些明快的画面并有解说。这已算是跨出了一大步,但观众还是不过瘾。最终节目组还是觉得大的改变挺难,因为这需要上上下下对节目定位的理解,节目改变其实是思想的改变。
但康辉、郎永淳、欧阳夏丹……本身进入《新闻联播》就是一种改变,他们的形象、风格给《新闻联播》带来了朝气。
做出镜记者挑战最大
欧阳夏丹说,做出镜记者挑战最大,出镜时,就是一个人被甩在现场,事实要自己发现,语言要自己组织,这是很考验功力的。
“其实国外是先做记者,再做主播。我们是毕业就直接上主播台,这样再到一线去就不适应。”虽然欧阳夏丹出镜参与过上海世博会等直播,但像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与突发事件还是有区别的。
既然做新闻,是否有朝一日可以做新闻评论员,做影响别人观念的主持人?“这是一个好理想,也是蛮难达到的状态。这么多年来,也只有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可以达到他们现在的水平。”
白岩松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他通常一早在报刊亭买下当天所有报纸。这样到了班上他已清楚发生的新闻。他说过,一颗聪明的头脑再加上笨功夫,才能在专业上达到一定水准。“岩松是付出常人十几倍的努力。”欧阳夏丹说,“我和他还有差距。”
很久以前欧阳夏丹就知道要系统化学习,虽然她没有停止读书,但认为多年来获得的还是碎片化的信息。“工作中还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比如世博会来了,就开始看这方面的书。”
碎片化的积累也是积累,欧阳夏丹愿意到现场去,虽然有人认为这太折腾,但她还是愿意走出去。
“盲从可能导致误判”
20年前,《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是不可能从央视离职的。而今天这样的事情却被人们坦然接受。“我觉得也算正常吧。”谈起搭档郎永淳的离职,欧阳夏丹说,这个社会已多元化,人才流动也有各自的理由。另外,现在新媒体影响力日增,年轻人都不怎么看电视,传统媒体确实面临挑战。
“盲从可能导致误判,要了解自己的特长与缺点。现在需要的是冷静与观察。”越是在动荡进程中,人们越应该思考。
欧阳夏丹承认有时新媒体的特点恰恰是传统媒体的短板。即使《新闻联播》上首播的消息,“新媒体也噌一下就提前出去了”。这多半还是文字消息。
最近欧阳夏丹做“一带一路”的报道,节目效果不错,形式也有创新。但她发现很少有人在电视上看这个节目,大多是在新媒体上看。这给她一个启示,虽然新媒体很少做出深度报道,但在传播形式和渠道上,传统媒体如果不结合新媒体,别人就可能看不到你的节目。
现在看综艺节目,欧阳夏丹可能不会选央视,但新闻还是看央视的,独家的就是时政新闻了。
“时政新闻仍然要注意节目形态,让大家爱看,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挑战。”欧阳夏丹最后说,“说到底新闻是做给大家看的。”(记者 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