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何红卫:离基层越近真理越近 记者永远站真相一边

2015年11月01日07: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何红卫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2013年,何红卫(左一)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采访农户。

  和以往很多个节假日一样,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农民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何红卫又没有休假。10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联系何红卫时,电话里传来他因连续工作而略显疲惫的声音。

  足迹遍及湖北境内所有的县和重点乡镇,写出1000多篇充满泥土气息的新闻稿件,湖北前后5任省委书记多次予以批示,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3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正如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所说,何站长的办公室最小、条件最简陋,但同时,何站长的办公室又是最大的,在农村广阔的田野,在农民的堂屋里。

  对“三农”新闻有天然感情

  从大学毕业后自愿到基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到选择“三农”记者这个职业,何红卫自称“半路出家”。在他看来,在波澜壮阔的当代中国,新闻记者就要站在历史的高处,前瞻性、建设性地为社会奉献智慧。何红卫说:“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精神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带着良知、执着和扎实的作风,深入群众,不怕吃苦,深度采访,兼听则明。”

  “是对‘三农’天然的感情支撑着我常年坚守一线。”何红卫说,农民是中国社会之根,在中国从千百年的小农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飞跃的历史进程中,“三农”仍是最基础的问题。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出身农村、毕业于农大,是《农民日报》记者,他坚决不离“农”字。在他看来,没有深入调研,就发现不了典型;缺少现场感受,就写不好典型。他践行的体验式采访案例不胜枚举:今年9月,在得知湖北土地确权“沙洋模式”的重大创新消息后,他立即带队赴沙洋县农村调查采访,走访10个村的近百人,写出近万字的调查报告;今年“五一”,他带队深入潜江市、监利县等地,数日凌晨3点开始追踪农民稻田养虾及春耕备耕生产情况,发表的《虾农“打灯”捕虾记》等系列报道得到农业部领导和社会高度关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静曾在湖北从事调查性报道多年。回忆起与何红卫一起采访的日子,她说,何红卫的生活非常简朴,但她亲眼看到有村民成群结队来找他,他却把他们安置在旅馆里,自己掏钱给他们付住宿费,请他们吃饭。

  永远都站在真相一边

  “《农民日报》的记者必须有一颗爱农民的心,你把农民当朋友和亲人,他们就会把你当朋友和亲人,就会把心窝子里的话掏出来。”何红卫对前辈所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笃信不疑。他经常扪心自问:作为记者的责任尽到了吗?他的报道,痛斥重新泛滥的浮夸风,抨击官场上的形式主义;他的报道,使不少做法被紧急叫停,使很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只有豁出去,写了、登了、查了、改正了,我才安宁。”他说,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身特有的“社会病”,有问题并不可怕,相反,莺歌燕舞、一潭死水、简单地回避问题才可怕。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广大民意,锐意革新,才能还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肌体。

  对于新闻从业者难免会遇上的托请说情、利益诱惑甚至威胁恐吓,何红卫说,作为一个驻省记者站站长,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很难、很艰辛,自己经历了很多,但很少妥协,更不轻易退却,永远都是站在真相的一边。“记者的职业良知与社会责任感,让我这么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而为,不求建功立业,只求无愧于这个职业本身。”

  为了新闻事业,何红卫付出了太多,也舍弃了太多。2011年1月12日,何红卫接到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委托《农民日报》湖北记者站开展全省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独立调查的任务。春节前后的20多天里,何红卫等人没有打扰任何一级组织,直接到村里和田间地头去找农户了解情况。这期间发生了让何红卫至今不愿提及的父逝之痛。1月25日,医院向重病住院的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作为独生子,何红卫含着眼泪坚持把汉川市的农户调查做完才赶到医院。几天后,父亲溘然长逝。何红卫强忍悲痛,处理完父亲后事的第二天便继续调查工作。2月18日,何红卫将1.5万多字的《政策落实八个问题 干部进村七条建议——〈农民日报〉湖北十县百户农民调查报告》报送李鸿忠书记。

  “尽管我一年中大半时间在基层,但还是有好多约我见面的农民还没有去见,心里有太多遗憾。”何红卫惦念的,始终是他心头和肩上的那个“农”字。(记者 孙海悦)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