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李凯>>新闻阅评
人民网>>传媒>>正文

抓问题 解扣子 提信心

——评经济周刊“解疑中国经济”特别报道

李  凯

2015年11月06日13: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4月20日-5月11日,本报在经济周刊刊发一组四篇“解疑中国经济”特别报道,针对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社会上对经济新常态的疑虑,及时跟进、周密策划,访专家作权威解读,举事实驳错误观点,引数据增社会信心,既彰显了舆论引导的问题意识,又体现了经济报道的专业水平。

正面关注问题——“不缺位”。问题是时代的课题。进入新常态后的中国经济问题尤为世人关注。这组报道的一大显著特点即以问题为引领,四篇报道的大标题都用了疑问句的形式,以醒目的方式提出问题——经济会不会过快下滑?宏观调控转向了吗?企业困难有多大?外资跑了吗?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社会大众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议论纷纷,他们迫切需要看到主流媒体的报道、听到权威专家的解析,以帮助自己看清经济大势,进而作出准确判断。当此之时,本报不回避、不失语,想公众之所想,答公众之所疑,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关切,体现了引领舆论的担当和作为。

辩证分析现实——“会说话”。不缺位,还要讲到位。这组报道的另一大鲜明特色是思考辩证、评析理性,讲究“说话”艺术。首先,注重以事实和数据说话。谈经济问题,离不开数据。这四篇报道一方面大量引用事实案例,一方面大量使用经济数据,特别是专门制作了多幅图表,将最重要、最关键的数据放在图表中的突出位置,让读者对相关数据一目了然,也起到了正面、直接回答标题所提问题的作用。其次,注重让业内专家和权威人士说话。四篇报道分别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央行、中国钢铁协会、中国社科院、商务部、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多个企业的负责人,通过他们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研判,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作了客观剖析,令人信服。第三,注重用层次分明的语言说话。比如,从“先看”“再看”到“最后看”,从“辩证看”“客观看”到“长远看”,段落或用衔接词领句,或将每层意思的中心句独立成段,或在段落起始用破折号打头,读来清晰明快,条分缕析,使经济报道有了很强的语言韵律和节奏。

提出应对方案——“有底气”。提出问题是为了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组报道有问有答、思路明晰:从版面编排上看,每篇主标题发问,接下来即有数据图表和“核心阅读”予以明确回答——“对当前经济形势不应悲观”“宏观政策没有转向”“中国对外资依然魅力十足”“企业遭遇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样的编辑处理简明扼要、醒目引人。从文章结构上看,四篇报道都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问诊”,后一个部分“开方”。这样的架构,说清了公众关心的问题,并给出下一步的方案,言约义丰,耐人回味。

概而言之,“解疑中国经济”这组报道抓问题、解扣子、提信心,是本报关注新常态报道中的一大亮点。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5年第19期)

 

(责编:戴莉莉、程惠芬)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