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

甘肃庆阳广播电视台记者田琦:第136天

2015年11月09日07:22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第136天

  2015年,田琦在甘肃华池县拍摄庆阳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专题片。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习惯性地拿起热线电话。这一天是2011年5月16日,是我从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回来的第136天。刚回到家乡,心里多少会有一丝不甘,有时也会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心生抱怨。但在接到这个电话以后,我慢慢变了。

  来电话的,是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马院长。她告诉我,学院有一名叫曹月霞的女孩,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只是从进校的那一天,她就拄着拐杖,走起路来特别费劲。而最近,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坐着轮椅去听课了。马院长希望我能和她一起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这是一个叫作官亭村的小山村,山路曲折,交通不便,曹月霞是这里唯一的女大学生。出门迎接我们的是她的姐姐曹红霞,这个已经22岁的姑娘,看上去却只有七八岁孩子那么高。红霞告诉我,她一生下来,就得了这种病,双腿日渐变形,最终没法走路了。更没想到的是,从初中开始,自己也患上了和姐姐相似的病。这一段崎岖的山路,别人走出去只需要个把钟头,可她一走,就是半天。

  “这条路,我每天都要走,但现在我已经走不动了。”月霞含着眼泪告诉我,有好几次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的脚就钻心地疼。望着连绵不断的大山,想着遥不可及的大学梦,她真想扔下拐杖,回去算了。但是,一想到家里盼着她讲新知识的姐姐,一想到含辛茹苦的妈妈,一想到身患重病还在四处为她筹集学费的爸爸,她就再也没法退缩了。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坚强不屈的家庭,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着窘境。姐姐红霞,学会了用双手走路,学会了洗衣做饭,并且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妹妹在教室里读书,她便蹲在窗外跟着读;妹妹在灯下写作业,她便一页页地翻看着书本。就这样,她跟在妹妹身后,学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

  我悄悄地问月霞,为什么当初不愿意接受大家伙的帮助。她说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因为在她最自卑的时候,是姐姐一双双地绣着鞋垫,托爸爸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点零花钱交给她。还告诉她,贫穷不丢人,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短短四个字很快打开了月霞的心结。她告诉我,梦想,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她希望用责任来支撑起这个家,像姐姐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实现真正的梦想。

  是啊,我的梦想不也是如此吗?这片贫瘠的土地需要我,我要用笔和镜头精准地报道她们的生活,把她们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几天后,《姐妹》这期节目播出了。我们还报送省级媒体播出,通过微博、网站不断转发,让姐妹俩的故事飞向了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行与我们展开了爱心接力,报道讲述着更多山区孩子们的故事。捐款来了,城里的老师来了,在校大学生来了,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都来了。大家带着暖暖的爱心会聚在一起,娃娃们的眼睛亮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持续关注下,月霞的病情稳步好转,并且顺利毕业,带着满满的感恩回到村子,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而姐姐红霞也用自己的乐观感动了邻村的一个小伙。2013年,他们收获了爱情,如今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贫穷总是与老少边穷相伴,与老弱病残同行。越走进偏僻的山村,就会发现越多触动人心的故事。两姐妹的故事告诉我,贫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落后又落志。把志气扶起来,把智慧立起来,有了这种精气神,梦想总会扬帆起航。

  从北京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已有136天,我知道未来的路就在前方,与基层走得更近一些,与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一些,汇聚你我的力量,共同帮助贫困家庭与全国老百姓一样共圆小康梦,一个也不掉队。(甘肃庆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平安庆阳》栏目制片人 田 琦)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