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娜
北京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一场小雨加雪之后气温骤然下降。在央视创造传媒的办公室里,一群忙碌的80后在会议室和机房之间不停地穿梭,与户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他们是央视创造传媒制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央视导演的新生力量。
2013年,中央电视台成立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迈出部分类型节目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一步。2015年,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发展后,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节目团队联合开发的原创节目《挑战不可能》成为了这一季度电视荧屏的现象级大作。关于央视,业内更多的感觉是正统,体制内,受众中老年化,而央视推出的节目也曾遭到网络诸多质疑的声音……
女导演谭娜:进入央视让我改变了“央视观”
谭娜,央视创造传媒80后导演之一,从央视推出的第一档台网互动节目《博乐先生微逗秀》开始,她便真真正正的进入了“央视导演”的角色定位,而后的《CCTV家庭幽默大赛》,再到如今火遍全球的《挑战不可能》,曾经在光线传媒的工作经历给了谭娜更多的感受市场化的节目制作与央视的节目制作之间区别的发言权。用她的话讲,一开始,她是“排斥”央视的,虽然是80后,但自己的思想性格更多的趋于90后的特质,就连她的同学或者曾经的同事也都说她特别适合做娱乐定位的节目,而她排斥央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为当时的央视过于“死板”,自己也曾经认为央视就是一个等级特别分明的地方,前辈就是前辈,新人就是新人,在父母对央视的强烈认同感下,她还是选择进入了央视《博乐先生微逗秀》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导演,但后来的经历却为她对央视的认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工作氛围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只要有好的创意大家是很尊重你的想法的,就像左兴老师(《挑战不可能》总导演)这一类的前辈们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年轻导演们很大的空间.”在接受访问时,谭娜这样回答到。
2015年,央视创造传媒正式启动了《挑战不可能》这一大型季播项目,投入的资源和力量也是除春晚外罕见。谭娜这次作为负责挑战项目的导演组成员之一再次进入了紧张的战斗状态。由她负责的“声呐人-陈燕”——靠声音识别物体的项目在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这种大众认为的“不可能出现的声呐人”却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来,海量的正面的评价到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谭娜和挑战选手陈燕都接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舆论压力。从项目的设计到挑战者陈燕的沟通,谭娜在这个过程中与组内其它的导演都付出着难以想象的辛劳。“做《挑战不可能》比较专一,从衣食住行开始便一直要与选手进行维系,选手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着自己”谭娜这样说道。而面对压力,谭娜选择了与陈燕共同承担。《挑战不可能》第一季的圆满结束终于让包括谭娜在内的央视创造的制作团队稍稍的松了一口气。当被问及为自己在《挑战不可能》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时,谭娜认为这是自己一次从及格到良的转变,自己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来自于收视率,而是录制完成那一刻,就像一个新生儿终于落地了的感觉。
卢飞一:央视代表电视行业最好
卢飞一,央视创造传媒80后导演,曾执导过《梦想合唱团》《开学第一课》《梦想星搭档》,本次《挑战不可能》也是其中项目导演之一。身为东北人的他在上学时就为央视二字进行了一个定义:“代表了电视行业的最好”,而同样,他的父母和周围的朋友也认同了央视“高高在上”的地位。从来北京,到在北京不断的漂泊感,再到去海南短暂发展,危机意识强烈的他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了北京。“要成为优秀的人就要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是卢飞一当时选择回到北京的唯一想法。面对《挑战不可能》,区别与谭娜,卢飞一将其定义为一件作品,从知道董艳珍的这个“靠足迹识人”的项目时,灵光一闪,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领导批准。后来带着董艳珍在录制之前进行长时间的枯燥无聊的测试时,站在一边陪同的父亲却看得津津有味,并要求和董艳珍合影时,他便知道这个项目是有价值的,后来的高收视也说明了这一点。
接受专访的过程中,谭娜和卢飞一面对“央视创造传媒”的成立表达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成立公司化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更多了,就像公司成立之前自己的角色定位仍然不明确,且没有更多的好机会去做更好的项目,相比之下,现在却更接近于个人的理想状态”谭娜直言。“央创带来的危机意识感并未那么足,但也许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央视创造的成立时间太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附体制内,还没有敞开去做,也许到了备水一战时央视创造就可以真正的爆发出来”卢飞一从另一个角度说道。
慢慢的去接受央视和央视创造传媒,不断的在一次又一次磨合中增加对这个品牌的认同感。也许是包括谭娜和卢飞一在内的全体央创人正在适应的事情。随着《挑战不可能》、《喜乐街》、《CCTV家庭幽默大赛》、《客从何处来》、《了不起的挑战》等大型项目的一次次磨合,业内人和观众都会明显的感觉到在更多的领域听到的来自了央视和央视创造传媒的声音。谭娜说“央视是一个老学者,他有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价值观”,卢飞一说“央视这个平台需要坚守公益的理念和主流价值观的输出,这样就会弱化并有悖于纯娱乐化的东西,但平衡点是不好寻找的,既然做了这样一个地位上该做的事儿,就一定会丢失一部分,而丢失的部分就会被市场需求给放大,但已经做了这样的取舍后,剩下的就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央视创造传媒的成立是一次市场化的尝试。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央视在市场化中的一次次尝试也慢慢认可了这样的举措。就像这二位年轻导演一样,从“墙外”的认识到走进“墙内”,这种转变正是在这种与实践的磨合中一点点发生。关于“央视观”,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前些时日有一篇文章叫做《唱衰央视是一场产业“阴谋”》,随着市场化一步步的深入,随着央视创造传媒更多的举动开始时,“阴谋论”就自然不攻自破,并会给包括80后,90后,甚至00后在内的央视人和全体观众们一个明白的交代,一份厚重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