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英媒购买发布巴黎恐怖袭击视频 惹争议被指搏出位

2015年11月28日06:0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购买、发布恐袭视频 英媒出位惹争议

  视频记录了法国巴黎恐袭的其中一个恐怖场景。

  新闻背景

  英国《每日邮报》被指花高价购买巴黎系列恐袭的一段监控录像。

  视频中,一名枪手持枪从外部向比萨饼店方向射击,随后枪手接近比萨饼店,用枪口抵住门外一名女子头部,但似乎因枪卡壳,女子幸运躲过一劫。法新社和《卫报》指出,《每日邮报》花费5万欧元买了这段录像。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郑佳文:《每日邮报》公布未曾面世的涉恐视频就是在悬崖上走钢索,虽然可以吸引广泛关注,但一步走错就很容易被民众和同行用口水喷死。

  李明波:对《每日邮报》的批评主要是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两部分。一些人认为,曝光这一视频是对恐袭受害者的漠视,在道德上是不对的。另外有人指责《每日邮报》花钱购买用于警方调查的敏感资料,干扰了破案。

  赵海建: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受害者来说,如果亲眼看到这段视频将会带来第二次伤害。

  但另一方面,这段视频带给人们极强的现场感,让人们真切地看到恐怖分子冷酷和凶残的面目,从而使反恐行动在民众当中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由于《每日邮报》获取视频的有关细节还相当模糊,有否干扰破案很难说。个人认为,影响不大。

  李明波:这件事说白了就是一个媒体伦理道德问题。至于说法律责任,我觉得没有。如果《每日邮报》播放这段视频违法了,法国警方早就表态了。强调这种法律后果的,更像是来自《每日邮报》的媒体竞争对手。

  小报伦理道德问题多

  郑佳文:我记得,当时这段监控视频被放在《每日邮报》网站的显著位置,还打上了“独家”的标志,吸引了上万条网友评论。媒体花高价获取独家新闻以吸引读者围观,其实是物有所值。

  赵海建:作为一家媒体,能够迅速获得这段宝贵的视频,《每日邮报》确实做得不错。恐怖袭击的消息传媒,人们都想知道剧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视频的公布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李明波:英国不少媒体都在媒体伦理道德这方面出过问题,比如《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等英国小报闹出的窃听丑闻。

  赵海建:这是一些西方媒体面临的两难困境,为吸引读者必须有出位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经常又不符合社会伦理。

  李明波:英国小报记者常常以为公共利益辩护,认为目的正当,任何手段都是合理的。不过具体到这个案例,我倒是赞同《每日邮报》高价购买视频的做法,因为监控视频是模糊的,看不清侥幸逃脱的受害女子面部特征。就像刚才说的,这样的视频也能更好地教育受众,了解恐怖主义的危害有多严重。

  郑佳文:但对恐怖行为过多报道也会在社会上产生一些不必要恐慌,媒体应该选好角度,不要让血腥画面充斥屏幕。

  给媒体同行启发

  赵海建:从这一点来说,视频间接满足了恐怖分子的需求。“伊斯兰国”热衷于发动“网络战争”,经常在网上发布杀害人质的恐怖图片,让恐惧深埋人们心中。

  李明波:不过,这个案例对媒体同行有很好的启发,那就是监控视频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可以更突出,特别是将监控视频以新媒体的形式播放。当然,这个前提是必须遵守法律,获得警方的同意。

  赵海建:《每日邮报》有非常准确的市场切入点:精编、易读和忙人的报纸和信息提供商。在它的网站上能看到全球趣味,可读性颇高。唯一的遗憾是有些新闻真实性要打折扣。

  郑佳文:读者遍布世界各地,足以说明《每日邮报》转型成功。不过,我不建议读者把它当做唯一的新闻源,因为这个网站有过度包装新闻的嫌疑,看多了可能越来越看不懂现实。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