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11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从《鲁豫有约》到《今晚80后脱口秀》——

近年来电视谈话类栏目的新变化

何流

2015年11月30日10:21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摘要:中国大陆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到今天已经成为观众最为熟悉的栏目类型之一。本文拟从栏目定位、栏目设置于栏目风格等几方面切入,选取《鲁豫有约》与《今晚80后脱口秀》两档非常有特点的谈话类栏目作为案例,分析这背后所折射出的细微变化,并试图为今后的电视谈话类栏目的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鲁豫有约;今晚80后脱口秀;谈话类栏目;新变化

今天的观众大多数可能不知道,谈话类栏目也属于“舶来品”。目前学界公认最早的谈话类栏目一般被认为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954年推出的《今夜秀》,我国最早的谈话类栏目要数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此后,包括《实话实说》《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艺术人生》等在内的各种谈话栏目一时间占据了我们的电视荧屏。但近年来,伴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以及央视与各大卫视将更多精力放在综艺栏目上,谈话类栏目的地位有直线下滑之势。笔者在接下来的文字里,将以国内最长寿的谈话类栏目之一的《鲁豫有约》为例,将其与近年来热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这一形态新颖的谈话类栏目进行对比,从中揭示出该类型在创作上的一些变化。

一、主持人:从亲和力到个性化

《鲁豫有约》自开播以来,一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可以说,鲁豫是为数不多树立了自身品牌形象的谈话类栏目主持人之一。作为一档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为兼顾年龄、阶层、教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观众群,从主持风格上来说,《鲁豫有约》走的还是传统沿袭自央视的所谓知性路线。陈鲁豫本人富有的亲和力也在这档节目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当然在后期也受到了不少的非议。其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鲁豫作为主持人在现场的风格太过于程式化,面对不同背景的嘉宾在提问和交流上往往也是千遍一律。其实,这与其说是陈鲁豫缺少变化,不如说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早些年,对谈话栏目主持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能带动现场气氛,引导节目进程。因此在那个时代,鲁豫始终与嘉宾保持着一种距离。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她都是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嘉宾交流(可类比戏剧里的“间离效果”)。当然,鲁豫走的是一种以亲和力吸引人的主持路线。在她有形无形的引导下,嘉宾与观众都进入到一种“讲故事-听故事”的氛围里去。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电视人面临的观众群再也不是当年的铁板一块了。伴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电视栏目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生活在当下的80、90后年轻观众对于那种循循善诱式的主持方式并不一定那么感冒。于是以《今晚80后脱口秀》为代表的一批新形态谈话类栏目诞生了。它们最大的亮点就是无限放大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比如《今晚80后脱口秀》的王自健,这位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相声演员在电视上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喜剧天分。每期节目下来,其实最大的亮点就在他那里。我认为这是回归了谈话类栏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持人的“个人秀”。就好比同样风靡美国后来传入我国的脱口秀一样。其实即便是像《今夜秀》或者《奥普拉秀》乃至《拉里金秀》亦或是《大卫莱特曼夜现场》,栏目都格外强调也格外依赖于主持人的个人号召力。这是当下国内谈话类栏目的一大新趋势,包括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爱奇艺与马东打造的《奇葩说》等等,主持人或者“主持群”的魅力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之所以某些栏目会采取“双主持”或者“主持群”的做法,其实正是因为要提高保险系数,也就是通过多位主持人的魅力叠加,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当然,这也为不少非科班学习播音主持的人们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了优秀主持人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多么稀缺。

二、制作理念:从“讲故事”到“讲段子”

《鲁豫有约》,当然也包括央视的《艺术人生》等等一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谈话类栏目本身是要“讲故事”的。这样的示范效应让不少卫视乃至非上星地面频道如获至宝,纷纷上马类的谈话类节目。大家觉得只要有演播室,找到主持人,请来三两名人,很快就能复制一个《鲁豫有约》。然而事实是残酷无情的,在“娱乐至死”的今天,荧幕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纷纷以“故事”为噱头,极尽吸引观众眼球之能事。作为一档谈话类栏目,天然就具备着娱乐性不足的缺陷,在竞争中只会处于下风。而且即便是《鲁豫有约》,也让观众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审美疲劳(否则该节目也就不会加上“说出你的故事”这个后缀,改版走平民化路线了)。栏目组让嘉宾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做法确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视,比如2013年3月的一期节目里透露自己曾裹得严严实实坐地铁的张曼玉,还有今年7月的一期节目中刘烨对观众坦白自己刚来北京上学时,曾在深夜一个人跑到什刹海痛哭。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好的“平民化”叙事策略,编导通过让这些明星大腕面对面向观众袒露心声,从而拉近了嘉宾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在节目中体会到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原来明星和咱们普通人一样,也有不少的烦心事。

然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给编导出了难题,它意味着将会影响到对嘉宾的选择。每一期节目“谈话”的质量,这几乎是所有谈话类节目都面临的问题。因为毕竟对观众有吸引力又适合在电视上表现的话题、嘉宾都是有限的。那么《鲁豫有约》遇到的瓶颈,到了《今晚80后脱口秀》那里实际上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规避了。这就是这一小节笔者所用的小标题里的“讲段子”。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民狂欢的形式促成了段子手的诞生。而网络上的各种段子也直接为《今晚80后脱口秀》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当然素材是需要通过加工的,栏目主创很清楚电视的媒介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越界”。因此段子本身成了一种很好的掩护,当观众看到主持人借用各种最新的段子或冷笑话来调侃时事针砭时弊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在潜意识里得到了一种宣泄的快感。而这样的做法早在唐宋时期的“滑稽戏”那些聪明的伶人就已经用到了。

三、节目形态:从“单一”到“混搭”

许多人对于谈话类栏目的节目形态,在认识上是存在误区的。他们认为谈话类栏目的形态就天然是单一的、呆板的。而《鲁豫有约》简直就成了这些人心目中谈话类栏目的“样板”,比如温馨的舞台设计,素色的多人沙发,背景的LED屏幕等等。这些都是要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一种家人聊天的感觉。就好像凤凰卫视由许戈辉主持的《名人面对面》,则是主要营造出一种密友或闺蜜喝下午茶的感觉一样。这所有都是为了有利于观众进入节目的情绪当中,提高传播效果。

而在《今晚80后脱口秀》为代表的新时期谈话类栏目当中,节目形态不再像它们的前辈那样受到太多的束缚了。早些年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综艺节目越来越成为一种“情境化演绎”的产物。也就是说,现场观众(当然也包括电视机前、电脑前、手机上的观众)实质上是被融入到一个短时间的情境中去。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用可能较为夸张的“表演”,让观众在整个节目进行期间都得到一种“造梦”的感觉。这种仪式感和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差不多的。

具体来说,《今晚80后脱口秀》整个舞台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秀场,在主持人王自健主场前,绚丽的舞台效果和老外DJ的现场音乐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主持人就会以综艺节目的感觉出场与观众见面。这在以往的谈话栏目当中是难以想象的。这种“谈话栏目综艺化”的做法在李静的《超级访问》以及《美丽俏佳人》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当然后者属于比较偏专业性话题的谈话栏目,本身具有很强烈的行业特点。这样一来,王自健作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在开场就得到了一种建构。接下来,在节目进展到不同环节时,王自健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出场,并带出该环节的嘉宾。其实与其说《今晚80后脱口秀》是一档谈话栏目,倒不如说这是一场王自健的个人秀。这种“秀”甚至都已经不局限于脱口秀的范畴,而是融合了表演性的元素,已经开始靠近综艺节目了。笔者认为,这种节目形态的混搭,将会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谈话类栏目制作的“新常态”。

结语

如果说《鲁豫有约》在上世纪90年代用一种较为专业化、规范化的制作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观众群并成为相当长时间内同类型栏目的标杆;那么以《今晚80后脱口秀》(还有许多其他这样的新节目)在内的新型“混搭式”的谈话类栏目,为这一类型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小觑的示范作用。它们的出现,也许标志着今后谈话类栏目作为一种类型本身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曦.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从《鲁豫有约》谈起[J].新闻爱好者,2010(21)

2.冯媛媛.《鲁豫有约》的主持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20)

3.韩玉.以《鲁豫有约》为例看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策略[J].东南传播,2009(01)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