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移动应用生命周期平均10个月 手机APP缘何"短命"

2015年12月03日07: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手机APP缘何“短命”

  日前,工信部起草《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长期以来,智能手机用户抱怨不断的“流氓”捆绑吸费软件将面临进一步整治,APP仰赖手机厂商预装的黏附性生存模式即将告终。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指出,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时间,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删掉。曾经强势出场的脸萌、围住神经猫、疯狂猜图等手机APP目前已不再更新,而QQ、微信、美图等APP大户则长盛不衰。面对庞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手机APP该何去何从?

  社交APP成争夺焦点

  据《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即时通讯与社交应用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占比达到64.1%。手机QQ、微信、新浪微博在熟人社交方面位列三强,陌陌、豆瓣则在陌生人社交和垂直社交领域各领风骚。

  作为社交类APP的“大佬”,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而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比例接近1/4。 “独占鳌头”之下,是“千帆相竞”的激烈市场竞争。

  今年10月,阿里支付宝更新版本增加了“生活圈”功能,用户可以将照片和视频分享给支付宝好友。“支付+社交”,成为阿里拓展APP社交功能和丰富用户体验的又一次试水。

  此前,天天动听Android8.2版推出“滴滴求歌”功能,用户可以接受附近用户提供的求歌单子,将自己的音乐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并且加上自己的评论或心得。

  陌陌也在更新版本中推出视频功能,用户可以拍摄不超过30秒的视频分享给好友或附近动态。陌陌公司CTO李志威表示:“相比文字和图片,视频可以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已经成为最具互动性的网络内容。”

  专家指出,社交需求仍是移动用户的“刚需”,社交功能越来越为非社交类APP所青睐。

  “社交类APP经过尝试、整合,进入越来越理性的阶段,移动化、社会化、多媒体化、云化成为发展趋势。过去的社交圈比较泛化,是大而杂的状况,现在则更加细分,更加个性,更加垂直化。”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分析。

  行业APP需做到极致

  《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新闻资讯类APP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社交类APP,占比56.2%。速途研究院《2015年Q3移动新闻客户端报告》指出,到今年第三季度,移动新闻客户端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已达到64.5%,保持稳定上升趋势,预计增幅还会加大。

  专家指出,“内容为王”仍旧是新闻客户端取胜的最大砝码。而与所有APP共同遵循的生存之道相同,“用户体验”也成为越来越多新闻客户端角逐的战场。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里有提问、评论和偏好设置,用户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甚至还有美食、电影、酒店等生活服务类的栏目链接,有时候看完新闻顺便还能查查最近有哪些电影。

  “目前聚合类的新闻客户端传播方式非常新颖,基本上颠覆了过去做新闻的方法,新闻不再是编辑主观推送,而是通过机器识别用户的喜好程度,推荐一些与兴趣相关的新闻。未来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应当将技术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黄楚新认为。

  据了解,不少行业类APP已开始尝试在主流功能之外拓展附加功能,另辟蹊径开发附属产品,或走技术路线,迎合用户对新技术、新玩法的体验。

  “要想在手机APP市场里做一个长销APP,首先要满足目标用户的基本需求;其次要有极致性,尽可能成为该类别APP中最全面最好的;此外,要个性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分析,一方面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个性化,是别人无法完全复制的、具有个人风格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大众人群中的某一阶层,具有其他APP无法代替的能够满足目标阶层需求的功能。 (张富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