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西部学刊》供稿】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的转型包含话语方式的转变。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其微信公号——“侠客岛”和“学习小组”对9月“习奥会”报道为例,对比不同平台话语方式的差别,探究党报在融媒体平台的信息表达,所呈现出的个性化、娱乐化和碎片化等特点。
关键词:媒介融合;党报;微信公号;话语方式
人民日报在传统报纸报道的基础上,推出多个融媒体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中的“学习小组”和“侠客岛”,以较为独特的话语方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人民日报9月对习近平访美的报道为例,对比在话语上报纸和微信公号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处理,探讨媒介融合时代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其表达方式和叙述方式的转变。
习近平访美期间(9月23日至9月30日)人民日报共刊载相关报道73篇。“学习小组”和“侠客岛”在同样的时段内,共推出相关文章18篇,这些文本的主题集中于习近平访美行程、发表讲话和取得成果。为方便对比,本文从人民日报的73篇文本中,选取以习近平为行动主体且主题相同的新闻,可得到文本46篇。通过对比这些文本,讨论人民日报和其融媒体平台——“侠客岛”、“学习小组”,报道习近平访美的话语方式的不同。
一、信息融合使表达方式多样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诞生的“融合新闻”,指“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以及GPS位置信息等多媒体产品形式的新闻形态。”[1]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文本,就包含了多样的文本形式。比如“学习小组”中的《国际学者热评习近平外交理念》就推出视频短片,而《习大大访美全纪录》则以图表形式回顾了习近平出访的行程中的重要瞬间。这种融合了多种形态的文本,需要读者多维度的解读,因而报道的表现力更强,
人民日报传统的话语表达多为大段文字加少量配图,比如习近平发表讲话的报道多为原文刊载。而微信公号即使对纯文本的处理也较为多样,比如把最主要的信息置于文章开头,另外将讲话内容提取为小分句,标明不同字体、颜色,突出重点。
二、受众变化使话语方式多元
在融合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受众的改变,人民日报的主要受众是党政干部、公务员,而如今受众的分层化和多元化,尤其是80、90后成为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主体。年轻一代习惯使用具有解构官方权威性质的网络语言,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的语言也贴合这样的风格。
在传统的党报话语中,政府官员作为政治传播的主体,其传达的信息具有权威性,所以党报的编辑对于此类信息会谨慎处理。在人民日报访美报道中,称呼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习近平”,而在微信公号中中,用的是“习总”或“习大大”。
另外,网络社交语言中的互动风格也被吸收进写作中,“侠客岛”的撰稿人(“岛叔”、“杜小杜女侠”)常常被带入文章语境,这是传统的新闻行文方式没有的,一反传统党报话语要求庄重凝练的特点,呈现出娱乐化风格。
三、平台多样使官方话语分化
媒体平台的不断丰富、受众多元化与分散化,使得党报通过媒介融合策略来抢占舆论阵地。因此,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话语发生内部分化,在不同平台具有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2]从纸质到网页到手机,党报的平台也不断演变。报纸与官方话语高度贴合,微信公号更接近民间话语,可见二者相互补充。这符合新媒体时代“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需要,促进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融合。
上述案例中,微信公号的文本摒弃了“模式化”的报道方式,表达也偏重口语化,凸显出亲和力。比如《25日,习总的忙,超乎你想象》、《月夜,他俩聊了3小时》这样的新闻标题。
另外,人民日报倾向于全景式综述,微信公号则是片段式的细节描写组合。相较报纸手机屏幕窄小,从而文章断句更短小,分段更随意,吸引读者更长时间的停留,所以文章的结构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Cathy Strong:Nailiing Convergence Journalism(PDF),P2.
http://www.allanwilsoncentre.ac.nz, 转引自王君超.融合新闻的定义、实践与改进途经[J].中国报业,2014(5)上.
[2]戴佳,曾繁旭,王宇琦.官方与民间话语的交叠:党报核电议题报道的多媒体融合[J].国际新闻界,2014(5).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新媒介”环境下的报纸发展趋势及转型研究》(批准号:14AXW0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