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对新闻人职业道德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张静

2015年12月08日13:2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本文系《西部学刊》供稿】

摘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已经成了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现如今,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每一个受众都变成了传播者,人们可以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是新闻自由的进步,同时也是对于新闻人的重大考验。为了追逐轰动效应或者谋取私利,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出现了炒作、夸大的现象,使得新闻人被诟病。这样造成了媒体失信于大众,公信力下降,招来观众批评的声音,更严重的是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操守都会受到打击。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历史回顾

当谈到职业道德,我们就会想到军人,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宁愿不顾生命,当你问起,他们会说这是天职。从刚入学开始,我们就在老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他们为了自己的学生夜以继日,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这就是社会以及大众赋予这些职业的责任。俗话说:干哪行,爱哪行。身在岗位就如同肩上有了一份重担。微观看来,这是个人在岗位上实现自我,追求自我的优秀品质。宏观来说,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超越物质上升到精神追求的真善美。

新闻工作可以说是神圣的,崇高的,纯粹的。它要求我们动用感官去感知世界,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用手中的笔战斗,用镜头记录事件。应该深知责任的重大,要时时振作,时时警觉,时时求进步。如果心中的这份责任缺失了,怎么会有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在白色恐怖之下壮烈牺牲的邵飘萍,怎么会有写出历史名篇的《动荡的大西北》、《陕北之行》以及《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新闻人范长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何来新闻的进步,何来新闻的自由。

对新闻人要求的历史回顾

历史上有很多的学者及实业家对新闻人做出了要求,现在看来也极具现实意义。比如,最早对新闻人提出要求的是洪仁玕,他指出报纸应做到内容真实,文风朴实;而报人要性品诚实不阿。王韬则倡导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报人要有优良的品德,公平正直,有高才博识,是通才。王韬的新闻人才观对造就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和促进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起到了指路导航的作用。陈炽对报人的要求是公明谅直,分别是公道,明了,诚信,正直。这是中国士大夫传统的修身标准,是做人的4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郑观应要求新闻人要有廉洁,独立的节操,写的新闻应该客观真实,对有违背职业道德行为的人应该告官依法惩办。严复主张新闻工作者不能违背职业良心去迎合讨好读者,而要坚守正面引导社会的职责。英敛之提出记者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人格,避免低俗,拒绝贿赂。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新闻人的要求可谓是贯穿了新闻的历史,可见其重要性。从新闻人自身的素质、学识,再到对道德、人格的约束,都体现着新闻人职业道德的影响力,从而维护着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作为第四种权利的存在,新闻人更是应该秉持着监督政府,引导公民,为人民服务的准则来扮演几重身份。

新闻报道应该是公正公平。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公众心声的传声筒。我们的职业既要为现在负责,更要经得起历史和未来的双重考验。现如今有不少的人以新闻谋私,搞新闻敲诈,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低俗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时有发生。有的记者更是沦为了产业链尾端的觅食者,这就导致了新闻人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依从者、投机者、附庸者,像墙头草一般跟着金钱和权利的走向晃动。既然是草又怎么会有硬朗的腰杆来对抗恶势力。久而久之,社会公信力流失,社会尊重下沉,行业的衰败可想而知。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复杂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面前,恪守原则,加强自律,秉持正道,重新塑造新闻行业的风气,自我完善,这是生存的基本前提。

媒体出现某些失范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媒体中某些人放弃职业操守,践踏新闻价值,去迎合大众口味,重利轻义,致使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个别记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夸张事实真相、捕风捉影,制作了不少虚假新闻。

二、对新闻从业者监督力度不够。社会上新闻人收红包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人们更是对于这种现象见怪不怪,这就导致了失范的情况愈加严重,这归结于新闻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新闻媒体这个行当,相较于其他的职业有更加不可估量的诱惑。记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诱惑,还有心灵与良知的拷问。作为人,不能昧着良心,更何况是铁肩担道义的“战士”,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战士。

新闻这个行业有他的特殊性,是职业素养、社会认知乃至内心品性有一定要求的行业。他被大众赋予了权利,就必须接受大众的监督,即便是没有触犯到规则,大众对于新闻人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当出现揭露真相不力,不够果敢,价值摇摆,态度模糊的情况,在社会的考试中,就会失去分数。

如何规范媒体行为

一、加强媒体自律。自律是对于人意识和责任的考验,如果媒体能够确立相应的道德意识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那么逐渐会形成良好的形象,而这一形象需要我们每一个新闻人的努力。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任何一个记者都是暴露在人民群众雪亮的眼光之下,他们的行为不是代表个人,而是集体。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此,具体可以建立新闻自律制度和奖惩条例,以便对实施职业道德不力的媒体机构及记者施加压力。

二、加强媒体自省制度。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省是自我反省,包括自身,也包括对整个行业现状的分析。自我行为的剖析和批判可以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完善,而对于整个行业的分析可以促进新闻业的发展和更新。没有思考和批判就不会有进步和文明。具体做法例如在网上开设意见箱,收集受众真实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三、保护讲真话的记者。据调查,记者已经成为了新的高危职业。因为现实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让记者遭到身心的伤害。对此,应该制定保护记者的具体措施,对侵害记者的行为进行遏制,并奖励为新闻职业做出贡献的记者。这样的话,记者就能免去后顾之忧,更加勇敢地讲出真相,还原事实。

如何具体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呢?总结出来就是以下几点:第一是“勤恳”。不知疲倦地多问,多跑,多想,多写。这也是记者必备的素质,正所谓勤能补拙。第二是“坚韧”。这一点更多的是要求记者在心理上,要能承受得住挫折和打击,做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第三是“坚守”。坚守自己心中最真实的人性。人之初,性本善。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名”、“利”、“位”的诱惑,身为新闻人应该让内心深处的善念打消掉一切欲望的苗头。应该戒骄戒躁,拒绝诱惑,内心守一不动,坚守职业道德。第四是“秉公”。这里的公有多重含义,一是公平,虽然我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仍存在隐形的等级之分,作为记者,天下人都是一般人,不区别对待,不搞特殊化。二是公正,公正的着重点在正义,揭露真相,做现代的新闻战士,为正义而战。三是公开,即透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道德的标尺,通过透明的制度让受众自己去衡量对与错,是与非。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第五是“优美”。这不仅仅体现在行文中,也是作为行业的最高标准,时时刻刻镇定自若,优雅处事。其中“美”是最高境界,这就要求记者在最大力度还原事实真相的基础上,给受众以美的感受和享受。不仅仅是尺度的把握,也是对文笔的高度要求。

新闻是如同良药一般的存在,他是人民群众的定心丸和镇定剂。这样的特殊属性就要求新闻人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宽广。当新闻从业者以此为共同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动力,他也将赢得人民,赢得尊重,而这也是每一个行业的立足之本。反之,如果新闻行业依旧充斥着自私自利,盲目追求的混乱之象,他就会失去民心。人们不再需要真相,不再需要新闻,那就表示,新闻业的陨落。提高整个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素质是个永远且不断更新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须培汀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上册)[M].人民出版社,1986.

[3]阿贝尔等.世界新闻简史[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则[M]//第6条,1991.

[5]张燕.记者守则[J].新闻采编,1997(4).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