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5年1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回乡见闻”专栏生于创新 长于创新

杜朋举

2015年12月08日14:0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本文系《西部学刊》供稿】

“回乡见闻”栏目的创办,源于省委全会决定2012年大力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按照统一部署,省级20多个部门安排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回家乡探亲访友的机会,积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春节过后,省财政厅等部门陆续将优秀文稿按程序报送省政府。时任省长的赵正永同志对这些文稿十分满意,先后多次作出批示,认为省直机关干部写“回乡见闻”是感受人民群众诉求和心愿的很好形式,可以择优在媒体刊登,写“回乡见闻”这一形式今后要实现常态化。

经与省政府办公厅联系,陕西日报于2012年2月8日起开设“回乡见闻”专栏,对提供的优秀作品进行编辑和刊发,基本上是按照每天一篇,持续到正月底的速度进行,每年大概20篇左右。到今年年初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回乡见闻”栏目也在运行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考虑到每年春节的公历时间不固定,有时候会到2月中旬,而3月5日到18日又是全国“两会”,版面上会有所冲突,报社决定在刊登时间和刊登版面上进行调整,确保每年发稿数量逐步增加。今年我们共发稿38篇,相比第一年增加了将近一倍。据统计,“回乡见闻”栏目至今已发稿百篇以上。

为了确保这一专栏的质量,报社交由政治要闻部负责,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与省政府办公厅及时对接沟通,确保提供稿件能跟得上;二是精心编辑,确保每一篇见报稿件都没有观点上的偏颇和文字上的差错;三是与报社编辑出版中心保持联系,尽量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多发一些“回乡见闻”稿件。

在来稿的编辑过程中,报社对政治要闻部提出“质量至上”的明确要求,确保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宣传任务。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对记者也再三叮嘱,必须遵循“一不误、二不错”的原则,不能为了赶时间忽略稿件的导向和表现手法,必须优中选优,确保每一篇稿件见报后都能在社会上引起好的反响。近年来,《新居里来过新年》、《农村建筑垃圾的去和留》、《让惠民政策真正惠民》、《依稀远去的耕读家风》、《听村干部谈农村工作》、《矿工表叔的乔迁之喜》、《乡愁浓淡总相忆》、《“羊地主”的马年新期盼》、《一个草根的创业诉求》等一批质量过硬、导向正确、乡土味浓、行文流畅的稿件,均在社会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有的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有的加速了当地党委、政府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有的触及了许多干部群众的心声,引起了大量的转发、转载。

201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编印了优秀回乡见闻作品集《梦魂牵绕话乡愁》,4月又召开回乡见闻总结表彰会,通报活动开展情况,表彰优秀文稿和获奖人员。人民日报也发文称,陕西给干部布置“回乡见闻”这样的“家庭作业”,创新了下基层的形式,促进了干部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融入群众,有力增进了干群关系。这些都是对我们编发“回乡见闻”稿件的鼓励和鞭策。

随着“回乡见闻”栏目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好,我们的编辑记者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扩大栏目影响力。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每过完春节,多少总会有一些省直机关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报社,希望能够刊登自己的“回乡见闻”稿件。面对压力和挑战,要闻部编辑记者坚持原则,一是所有稿件来源必须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提供,此外不接受任何渠道的稿件;二是对每一篇稿件精益求精,宁可晚发几天甚至不发,也必须对文中每一处表述做到精准。

在报社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下,“回乡见闻”栏目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影响力。我们的编辑记者也在处理稿件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认为机关干部的“回乡见闻”稿件跳出了传统新闻稿件的条条框框,很多文风、笔法都值得我们在新闻写作中予以借鉴,“回乡见闻”栏目应该可以成为新闻创新的一个方向。

(作者系陕西日报社政治要闻部副主任)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