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从灾害报道谈城市台的全媒体传播力

孙愈中

2015年12月09日16:2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本文系《北方传媒研究》供稿】

灾害事件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因而最能体现出媒体的应对能力。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中,城市台在灾害报道中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传播力。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在面对2015年台风“灿鸿”来袭时,广播、电视、广电报、网络台和微博、微信全媒体行动,效果明显,受到了绍兴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本文结合绍兴台的生动实践,对城市台如何做好全媒体灾害报道作一番探索。

一、通过新闻时效取胜,发挥广播电视直播优势

灾害事件大多是瞬间爆发的,具有不可预料和控制的破坏性,既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又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迅速投入报道,而直播是最好的形式。通过直播及时向受众公布灾情,有利于稳定人心、化解情绪、奋起救灾,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传播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便是:首先进入人们记忆的信息具有先导性和稳定性,后来要改变这个信息,需要花费七倍的努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建立常态化的直播模式,必然缩短直播准备的时间,使电视媒体占领先机,增强报道的时效性。”①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时效的重要性。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新闻报道要求快,灾害事件的突发性对报道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快速报道,才能满足灾害事件发生后受众对灾害原因、性质、危害程度、救援情况等相关信息的迫切需求。快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直播报道可以使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与受众的接收同步进行,实现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提高新闻的可信度,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灾害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广播电视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深入第一现场,了解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态发展等情况,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联系,并把应对措施告诉给受众。2015年第9号强台风“灿鸿”于7月11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7月10日起绍兴市就受到了台风的严重影响,风大雨暴。对此,绍兴台各频道、频率和网络台在台里的统一调度下,全员值班、精心组织策划,分别在新闻综合频道7月10日晚上21:25和7月11日中午12:00的时间窗口,推出时长达50分钟的《众志成城抗击“灿鸿”》直播特别报道,同时在《绍兴新闻联播》和《全媒体时空》两个新闻栏目中滚动播出这方面内容,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绍兴市委市政府防汛防台的部署和要求,发布最新的台风动态与灾情,展现全市上下抗击台风灾害、保卫家园的壮丽场景。

这次直播,既通过卫星与在绍兴市防指等地驻点的记者进行连线,实时传送绍兴市领导、各县(市、区)负责人不分昼夜地指挥和检查防台防汛工作的情况,又通过4G直播,由分布在各个重点灾区的记者现场报道当地的灾情和干部群体正在开展的抗灾措施。这期直播特别报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各部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准备充分,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来自全市各地防灾抗灾的最新进展,满足了受众在灾害面前对相关信息的迫切需求。

广播电视对灾害新闻进行现场直播,能发挥出人无我有的独家优势,这种播报形态当前已成为受众及时准确了解各类重大事件的主要渠道。尤其是视听兼备的电视直播,把新闻现场的图像、声音等众多信息元素传播给受众,同时注重细节画面和人物动态的展示,使灾害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可看性更强。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对于灾害报道,时效显得更为重要。广播电视媒体发挥直播优势,把灾情、当地的受灾情况及应对措施及时告诉受众,这也是主流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实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

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容量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众多优势,广播电视媒体要在做好内容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改变单一传播模式,通过积极主动地与新兴媒体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报道灾害新闻,实现信息跨媒体的多元化传播。而传统广播电视广泛利用新媒体平台,则能充分发挥全媒体运作优势,进一步提升整合传播力,对灾害新闻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

“自然灾害事件属于危机事件范畴中的一种,因其公共性、突发性、危害性等特征,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在传统媒体对其深入报道的同时,新媒体更是以自身的优势成为了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报道的优势媒体。”②绍兴台在2015年7月9日——7月11日的抗击台风“灿鸿”报道中,合计播发各类报道1200余条;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推送570余条;阅读量140000余次,评论量5300余条;推出各类抗台栏目8个;广播直播80小时、电视直播8小时;电视游动字幕(台风最新动态、防台知识)三个频道全天不间断更新滚动。与此同时,还向浙江卫视、央视上传稿件100余条次,大量报道在央视和浙江卫视播出,其中《上虞下管镇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在央视联播播出。单位时间内宣传报道容量之大,创绍兴广电之最。这次直播报道中的稿件,既有电视记者提供的,也有广播记者提供的,还有网络台的,甚至有网民提供的,报道视角也呈现出多元化。

“全媒体阶段的新闻互动是建立在新媒体实时性上的跨区域新闻互动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共时态和跨区域,这样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互动信息的反馈时效性达到最高。” ③新闻传播的移动化和受众的多终端接收,提高了灾害报道的时效,扩大了灾害报道的范围,方便了受众,短信、微博、微信等也为灾害报道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如2015年7月10日这天,因受台风“灿鸿”的影响,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内涝,绍兴台记者无法进入现场。为了在直播报道中及时反映当地的灾情,绍兴台记者想方设法联系到了一位当地的受灾村民,让他用手机拍摄了大量现场视频,通过4G传送到绍兴台播出。虽然网民拍摄的视频没有记者专业,但来自灾区的实时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笔者认为,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灾害新闻时,除了可以广泛采用网民用手机、DV拍摄的视频外,部分重点灾区的监控录像有时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广播电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灾害新闻进行立体化传播,既向受众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更多途径,还可以让受众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新闻。“融合新闻是一个由融合多媒体来表达新闻,到融合各个媒体新闻业务的合作,再到融合各个媒体所有权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新闻生产方面讲,融合新闻指不同的新闻媒体可以统一在一个信息平台上,采集、编写和发布信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媒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受众,实现有效、广泛的信息传播。” ④

三、注重有效信息发布,强化抗灾报道指导作用

“时代越发展,大众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越发举足轻重,因为它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而现代社会风险的发生通常和信息的匮乏有极大的关系。”⑤在灾害报道中,受众需要了解更多的有效信息,掌握灾情现状和发展趋势。灾害事件发生后,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如何确保社会的稳定,如何重建家园?这都需要媒体提供相关信息,同时起好对抗灾救灾的指导作用。要突出报道政府部门全力救援、社会各界热心相助、救灾人员昼夜奋战等内容,以此来进行舆论引导,并使之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⑥

绍兴台在这次抗击台风“灿鸿”直播报道所提供的信息中,既有台风对绍兴市的影响,又有各级各地狠抓落实的防灾抗灾措施;既有市领导对防台防汛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又有各部门各司其责的动态;既有市区的报道,又有各区(县、市)的情况。这次直播,绍兴台有多路记者分布在防台抗灾现场,报道内容有来自车站、市政、电力、园林绿化、建设工地、医院、危旧房、老小区、暑期培训学校、景区等与台风影响最密切部位的信息,有重点受灾乡镇、各安置点的情况。在报道市级领导层面的内容时,反映的不是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而是下基层,深入到抗灾一线或安置点检查和部署工作;在采访气象部门负责人时,既介绍台风走势和影响的权威数据,又穿插台风的形成原因;在介绍各部门,如电力、水利、农业、园林、市政、交警、消防等在抢险救灾情况时,记者全部在现场出镜报道,并注重突出细节,现场感非常强。

“灾害报道和一般的报道不同,它既是一个将问题展开的过程,也是一个促使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但要及时报道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且要安抚受伤的心灵,维护正常的社会及救灾秩序,引导各方面妥善处理事件,解决问题。”⑦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来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是创新新闻报道的一个有效手段。城市台灾害报道的全媒体传播应该主要体现在内容融合、渠道拓展、形式创新等方面,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采集、发布、互动、服务系统,这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部门来具体牵头,分步实施。当前,城市台要争取各个领域的受众,提升传播力,就必须全方位地融入新媒体,尽快实现由陈旧的传播业态向新型的传播阵地转型。【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注释:

①杜耀峰:《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 ——“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新闻战线》2008年第7期

②左人吉、田祥儒:《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以四川省雅安地震的报道为例》,《今传媒》2014年第3期

③范顺妮:《全媒体的新闻互动模式探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1期

④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版,第110页

⑤张燕:《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22页

⑥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第290页

⑦程曼丽:《新媒体:灾难中的大作用》,《光明日报》2013年4月27日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