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8日在广州开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纪录片从业者和200余家机构参加。
中国纪录片迈向“公众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在纪录片节上发布《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5年)》。根据报告,目前中国纪录片整体正在向“公众时代”的纵深迈进。
一直以来,纪录片总是面临“有市无价”的困局。今年来,这个局面逐步改变。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介绍,2015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将超过1.9万小时,同比增加9.1%;投资将超过20亿元,同比增加19.1%。截至11月底,电视纪录片播出总时长为55647小时,预计年底将达61000小时左右。全年播出总量预计同比增长10%。
与2014年相比,纪录片开始全面进入各电视台次黄金时段,与电视剧正面竞争,并开始“进击”黄金时段。数据显示,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纪录片播出量猛涨,播出时长1373小时,比2014年增加780小时,涨幅131.5%。以北京市场为例,2015年纪录片“次黄金时段”年均收视率0.22,优于电视剧的0.14。在广州市场,纪录片收视率与电视剧的差距也正逐步缩小。
当前,“互联网+”模式正迅速改变着中国各个行业的产业生态。报告提出,用“纪录片+互联网+商业”的新模型重新打造一条纪录片的产业链条,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融资、创作、传播、宣传,是2015年新媒体纪录片的最大亮点。例如,2015年,《我的诗篇》采用边拍边筹资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影片内容生产、网络点播、宣传营销、资本众筹等。如今,网络不仅是纪录片的宣发渠道,更是纪录片的制作和发酵阵地,互联网参与纪录片的形式越发多元。
纪实类真人秀成本土原创方向
同样属于纪实性作品的真人秀,在纪录片节上引发大家讨论。
近年来,真人秀席卷国内各大卫视黄金时段,但大多是对国外成功节目的借鉴和模仿。不过,近一年来原创真人秀开始崭露头角。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夏青介绍,其担任监制的《一年级》继去年播出“小学季”后,今年又推出了“大学季”,至今已播出6期,收视率不俗。在夏青看来,这档节目成功的关键就是“真听、真看、真感觉”。
做好原创真人秀,到底是应突出“秀”,还是更坚守“真”?乐视网总制片人郝舫明确反对真人秀的彻底娱乐化,认为真人秀应该以真人为特质,“我们不太愿意做太‘秀’的节目。”郝舫说。《急诊室故事》总导演、制片人王昕轶也认为,综艺性真人秀越来越雷同,也会越来越枯竭。“真人秀看什么,是关系!”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舞台上的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关系”的欣赏需求,纪实类真人秀将是原创的发展方向。
纪实类真人秀源于真实社会和生活,“当你把镜头对准真实的生活,真正的故事,那种打动人心的感觉是在编辑室里想不出来的。这种资源是无限的,我们的任务是重构,充分展现里面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王昕轶说。
为了促进本土原创真人秀的发展,广州纪录片节从11月20日起面向全国征集新颖的中国原创真人秀模式创意,经过初步筛选,5个最佳原创模式进入了决赛。最终,原创节目模式《我的室友是爷爷》获得了冠军,并得到了5万元的原创节目研发助力基金。(记者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