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全媒体记者,是生存之道

朱文龙

2015年12月29日13:4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采、写、编、评,记者还要掌握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思维,最好能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创作出让人喜闻乐见的产品。文字素养、产品思维、营销手段……记者越来越像一个多面手。也有人认为,记者就是要写好稿件,媒体需要的是能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团队,而不是一个记者掌握所有的本领。本期茶座,请媒体一线采编人员聊聊心目中全媒体时代的记者。

入职后,我所在的报社领导就一再重申,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已经过时,现在需要的是全媒体记者。当时的我,因为本科和研究生所学的不是新闻专业,对记者这份职业尚且懵懂,所以,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的逐步展开,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是醍醐之言。

为什么呢?这是时代造就的。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来说,这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说它最好,是因为信息源广阔。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广泛地搜集各种信息。但是,有利就有弊,信息源数量的增加导致了信息发布者的增多,只要您有一部手机,上面装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就可以发布信息。这样简便而成本低的发布信息方式导致了信息的廉价性,人们不用看报纸、看电视就会得到大量的信息。人人会发布信息,人人会拍摄照片。记者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职业。

一时间,国内舆论对传统媒体一片唱衰,感慨江河日下之声不绝于耳。传统媒体会因为网络的出现湮没在历史长河吗?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网络只是一种工具,人怎么能被工具困死?说白了,工具无罪,人有过。我们过往存在一个思维弊端,视网络为仇雠,以这个思维处事,传统媒体在这个网络社会必死无疑。要想存活,我们必须转变思维,亲近网络,利用网络,把昔时堂前客,变成今日座上宾。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迅猛的时代屹立不动,岿然不倒。所以,传统记者转变为全媒体记者是继续生存的必由之路。

最近,齐鲁晚报推出了新版“齐鲁壹点”APP,这是一款针对全媒体记者的APP。在这款APP上发稿与报纸上发稿不同,需要记者自己对稿件进行采、写、编、摄,有时候还需要录视频,要求极高。记得有一次,我出去采访一个活动,负责全媒体的同事打电话说需要在“齐鲁壹点”上发。我就改变了采访策略,原先以文字为主,变成了以图片为主,因为图片才能夺人眼球。相比摄影记者,我缺少经验,但也试着拍了一些图片,传给“齐鲁壹点”后,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第一个信息发布者,图文并茂。

要想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路遥遥兮。全媒体记者的要求是一身多能,既能服务于广播、电视,又能胜任报刊、网络记者的角色,关于新闻报道的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从个体角度而言,显然距离这个目标不啻天地。只能说,很多记者都还在走向全媒体的路上,唯有不断努力,才能缩小差距。

(朱文龙: 齐鲁晚报济南新闻中心记者)

【本文系《青年记者》供稿】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