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新媒體開啟維權新渠道【4】--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新媒體開啟維權新渠道【4】

——以“羅永浩與西門子”的微博維權事件為個案

周古月

2013年04月12日13:2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 反思

(一)微博維權可能出現問題

(1)消費者與商家在微博上進行長期拉鋸戰,而始終沒有質監部門或維權部門出面對爭執予以合理的協調和解決,微博維權失敗告終,使得爭執的雙方兩敗俱傷,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消費者想得到的補償,商家想維護的名聲。

(2)假使微博維權屢屢成功,不免讓消費者有一種“除了制造噱頭以外,沒有更好的維權方式”的錯覺。進而濫用微博,令維權活動變質。

羅永浩組織的西門子大廈前的砸冰箱事件,是此次維權活動中的一個高潮,但這並沒有促使西門子家電做出令人滿意的答復。直至筆者完稿今日,這場維權之爭還沒能平息。西門子公司至今未能給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答復,羅永浩和他的擁護者們也在繼續他們的微博維權路,這樣漫長的維權路讓筆者做了如上兩個可能的猜想。

微博作為媒介形態的一種,的確擔負有輿論監督的責任,但維權的主戰場並不應該是微博。維權的主戰場應該是每一個商家的售后服務平台或者是專門的維權部門,微博應該只是一個輔助維權的工具。微博維權更像是媒介功能的越界,而非媒介功能的外延。

(二)傳統媒體在網絡維權事件傳播中應扮演的角色

一部分傳統媒體關注到了“羅永浩與西門子”的微博維權事件,對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做了相關的報道。但就此事件而言,我認為傳統媒體在網絡維權事件傳播中應做的工作還有待完善。

(1)傳統媒體在網絡維權事件中應發揮自身的專業採編能力,對事件進行更深入地探究,持續地關注和報道,彌補微博作為新媒體的缺陷。

(2)對於維權過程中的爭議性問題應該著重予以關注,比如“冰箱門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這樣的問題。

(3)不能應盲目跟隨微博上的輿論方向。要親自反復查証,厘清事實后,正確地做出輿論向導。

(4)微博的傳播范圍是有限的,較為依賴傳統媒體的群體十分需要傳統媒體做為網絡信息的搬運工。

這些都是作為新媒體的微博做不到的。在媒介融合互補的趨勢下,傳統媒體應當擔負起這一份責任。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1]於建嶸.抗爭性政治: 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M].人民出版社,2010.8

[2]Wilbur Schramm. TheStoryofHumanCommunication [M].HarperandRow Publishers, 1988

[3]羅永浩. 西門子冰箱門事件的“通稿”(一)[Z].羅永浩的博客,2011.11.30

[4]呂林蔭.“冰箱門”的維權路,怎走得“步步驚心”[N].解放日報,2011.10.14

[5]詹騫. 淺析新媒體形態[J]. 新聞傳播, 2010.4

[6] 李東升,姜曉寧. 互聯網對公眾話語權的影響——一個基於公共領域理論的初步分析[J].哈爾濱學院報2006.11

[7]彭蘭. 微博客的信息傳播機制分析[Z].彭蘭博客,2010.10

[8]王金禮,魏文秀. 微博的超議程設置:微博、媒介與公眾的議程互動——以“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事件為例[DOI]. CNKI:65-1201/G2.20110919.0855.001,2011-09-19 08:55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