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媒體融合時代抓好客觀報道的措施
客觀報道的相對性和新聞採編人員的主觀傾向性相互交織,使得追求真實、客觀、公正的新聞效果變得比較困難。在媒體融合時代,官方媒體與私媒體並行,紙媒、電子媒體和智能媒體同時存在,大眾對官方媒體的監督及其對事實的關注變得更加便利。任何違背事實的報道,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輿論焦點,因此,重申新聞採編人員對事件的客觀報道問題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時的。
新聞採編是對信息的認定、收集、加工、制作的一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先採訪、后編輯。由於新聞採編要求:立場要正確、信息要豐富、加工要好、傳播要迅速,它直接決定報道的成敗得失。因此,要採取下面幾個措施,保障客觀報道的順利完成。
第一,要把握好政治關。在我國,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代表黨和政府的現象,傳播黨和國家的聲音。所以新聞採編過程中一定要把好政治關,記者要加強思想上與國家、與受眾的高度責任感,要注意與政治內容相關的問題。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學習關於黨和國家的政策。隨時關注我國的形勢發生的變化。對於所要傳播出去的內容要進行審閱,認真檢查,不明確的地方,把握不好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請示,反饋。總之,把好政治關,是新聞採編的重中之重。
第二,注重事實。“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工作的一個基本規律,也是將新聞寫實的一個基本前提。[4]”在收集信息,與編輯的過程中。記者一定要以客觀真實為新聞的生命。在各個方面注重事實的客觀性,遵循總體的正確的事實,而非主觀、片面的進行新聞編輯。
第三,掌握知識技術。從事新聞採編工作,要想做到將事實還原給受眾,就要避免個人情感加入、就要具備正常人的理性和必要的知識。必要的知識是指對於實際生活,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掌握,如必要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還要具備黨和國家的知識、對政治有高度的敏感、全面及時地了解黨的政策、背景、從而進行採編工作。
第四,認清客觀報道與主觀傾向的關系。由於客觀報道的相對性,所以產生了主觀傾向的相對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矛盾對立的。不是說要做到客觀報道,就要對主觀性一概否定。比如:記者在處理新聞敏感這類問題時,主觀性因素就很大。記者在實際的採編報道中就是要做好相對的客觀,從而引發相對的主觀,然后讓相對的主觀反作用於新聞事實中。前提必須是記者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綜合能力,能夠把握和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很好的運用在實際中,更加有利於新聞事業的發展。
四、結 語
新聞事業在新的傳播技術手段的影響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不管怎樣,新聞是一個與國家、社會、和個人息息相關的行業,它的神聖性與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新聞向受眾傳遞著源源不斷的有價值的信息。新聞採編作為新聞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更應該不斷完善。新聞採編過程不僅要向受眾傳遞新、近、發生的事實,還要注意事實的相對客觀性。受主客觀諸多因素的影響,記者要竭盡所能的向受眾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事實再現,讓受眾更好地進行認知。還要提高記者個人知識層面以及道德素養以及對“度”的把握。記者要將客觀與主觀很好的統一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更好的為新聞報道服務。新聞是向受眾反映事實,而不是針對個人,更不是僅僅服務於某一特定的團體。因此,記者要不受利益驅使而歪曲事實、不因個人知識水平有限而扭曲事實、不因個人情感而影響事實、堅持還事實以原本面目,堅持新聞職業的神聖性與純潔性。
當然,新聞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僅僅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新聞從業者必須時刻了解和學習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在思想上保持對讀者、國家的高度責任感,掌握當前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否則,做出的報道就是與社會發展相背離的,是錯誤的,我們堅決反對的。總之要做好新聞編輯工作,就要時刻關注國家的背景,相關的政策。從而做出正確的報道,發揮新聞事業的真正職能。
參考文獻:
[1] 崔瑩.做最職業的記者[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8.
[2] 王彤.論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原則[N].貴州政協報,2010-06-11.
[3] 王文娟.新聞話語的主觀性分析[J].北大荒文學,2009(1).
[4] 栗蘄春.注重事實 精選事例[J].軍事記者,2006(1).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