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媒體融合時代客觀報道問題探析

楊雅芸

2014年06月10日13:4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突破,大眾傳播呈現出一個強烈的媒體融合新趨勢,單一媒體傳播及運營的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私媒體對官方媒體的監督和關注力度空前加強。在這種新形勢下,以追求真實性和客觀性為生命線的新聞採編活動也應作出積極地應對,抓好客觀報道中的客觀相對性和主觀傾向性,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保障新聞事實的真實性,還大眾以真相,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關鍵詞:數字技術﹔媒體融合﹔客觀報道﹔新聞真相﹔媒體公信力

近十年來,我國的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突破,大眾傳媒產業打破了此前壁壘森嚴的行業分割狀況,多種信息消費渠道、多樣化信息內容、多元性輿論價值沖擊著傳統新聞業賴以生存的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播機構。媒體融合或跨媒體傳播,迫使新聞業嘗試運營模式上的轉型,開始與網絡媒體、數字化智能媒體進行戰略合作,並不同規模地推出各媒體機構的數字化版面和建立網站,甚至在不同的省區設立工作站,如人民網、新華網等,有效實現了紙媒與數字媒體的同步傳播。從運營成本的角度看,新聞機構下設工作站,大大節省了“跑新聞”的成本,同時能在最短時間內捕捉該地區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息,提高該機構的社會影響力。但是,新技術與新媒體的廣泛使用,造成了一個海量的“信息超市”,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充斥其中。新聞工作者如何完成客觀報道,還受眾一個真相而不受到質疑,這是媒體融合時代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新聞工作要尊重事實,追求真實性,而其前提則是在信息採集過程中,要抓住新聞第一現場的事件邏輯、事件細節、反常事件等細微之處收集有效信息,再對信息進行文字加工、符號轉化和效果制作等方面的編輯工作,力圖最大限度地對事件做客觀報道。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不同媒體的介質、傳播渠道、受眾群體不同,因此,新聞採編人員需要依據不同媒體的傳播特點來進行信息方面的技術處理,如圖片處理、圖像剪輯、畫外音調制等。採編過程直接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和報道的影響力。但是事實上,絕對的客觀報道是不可能的,採編人員總是根據具體的新聞現場情形,以自己的報道角度和潛在的價值判斷來選擇性收集材料。在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所追求的客觀報道,是一種職業目標和社會責任的體現。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客觀報道”,是指“記者要保持客觀,要實事求是,要用最真實的文字,從各個角度進行報道,告訴人們那裡正在發生的事情,記者將信息傳達給人們,人們會自己作決定,作出反應。[1]”目前,手機通訊設備的攝影攝像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演化了一種私媒體傳播的熱潮。盡管它與新聞機構的官方意識傳播不存在嚴重的對立,但往往對官方媒體的客觀報道施加了解構性的壓力。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重申客觀報道的問題並尋找解決的途徑顯得尤為必要。

一、客報道觀及其相對性

新聞採編中,客觀報道強調內容的真實性,注重對所隱藏的事實進行挖掘、對復雜的事實進行分析,以此來完成新聞的制作和報道。也就是說,要做到客觀的報道,就是要從各個方面做到對事實原貌的還原,為受眾展現事實本真。客觀報道是新聞的生命線,客觀性貫穿於新聞事實的始末,失去客觀性的新聞報道也難以告知大眾事實真相。那麼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要注重報道的客觀性,具體來說要做到:“呈現事實,公正,准確的反映新近發生的事實,以事實為主,避免在報道中出現個人偏見,注意要把握平衡原則,展示正確,真實的新聞,對新聞事件作全面,理智,客觀的報道,從此保証報道的公正。[2]”可見,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是新聞事實的一個重要基本條件,也是新聞從業人員要重要把握、認知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失去了客觀的新聞報道便失去了新聞的真正價值所在。

客觀報道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對性。我們知道,客觀事實是一種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新聞客觀報道是對客觀事實存在的符號編碼和信息處理,它是記者個體主觀觀念對客觀事實的認識及反映。所以,在新聞採編中不存在絕對的客觀性,隻有相對的客觀性。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盡最大可能的向受眾展現客觀事實,將事實的現象與本質進行高度的統一。

在新聞實踐中,客觀報道往往隱含著新聞採編人員的主觀判斷,但是二者是存在主次之分,客觀報道為主體價值,主觀判斷是附屬價值。因為面對同一客觀事物,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記者雖然知道要如實地進行報道,但是每個人對事件的理解不同,所以側重點就會不同,報道出來的內容也就會不同,未必全部展現事件的本質與完整面貌。比如像車禍現場,殺人現場等,這類現場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場的保護程度會大大受損,事件的真實原貌受到破壞,那麼記者在不同時間段去新聞現場,就會採集出不同的新聞信息。因此,其相對客觀性就必然會產生。

所謂客觀的相對性,是受外界非信息採集人員等因素影響客觀事實的一種情況。它普遍存在於實際的新聞採編過程中。要克服這種情況,新聞從業者就得不斷完善採編的手段和方法。因為事物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發生變化。無論什麼時候去對客觀事實進行採集,其採集到的信息必然就具有某一時間段內的相對客觀色彩。因此,在新聞實踐活動中,記者要明白沒有絕對的客觀,隻有相對的客觀,相對於當下的客觀。也就是說,除開人的主觀傾向性的加入,事實會受到時間、背景、自然因素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以,客觀報道無法做到完全的客觀,只是相對的客觀。記者在從事新聞採編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各個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素養、加強自己的責任感、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把事實呈現給受眾,做到相對的客觀。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