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農民通訊員在對農廣播中的作用探析【2】

白曉東

2014年06月11日10:5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農民說新聞”提供了鮮活的“地頭兒新聞”

在信息海量,傳播飛速的今天,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同時報道同一新聞的情況俯拾皆是,因此,擁有獨家新聞和線索成為媒體競爭的殺手?。由於廣播新聞處於媒體競爭的弱勢,因此更需要貼近百姓生活的獨家新聞。陝西農村廣播在全省培養的200多位農民通訊員,就是獨家百姓新聞的發布者,也為豐富廣播新聞內容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村廣播的農民通訊員都是義務工作,他們用農民的視角,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新聞,通過寫信、電話或短信的形式,第一時間將田間村口、街頭巷尾的新聞匯總給農村廣播,再經過編輯的了解核實整理后,由農民通訊員在節目中直接說給聽眾。尤其是在特異天氣、突發事件發生時,往往是農民通訊員第一時間打電話到農村廣播,通報情況,講述事態的進展狀況。

2006年入冬后,頻繁出現低溫、大霧天氣,不但影響人們出行,而且給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當時,每天都有農民通訊員通過電話,報道各地霧天的道路情況,提醒搞大棚生產的農民注意低溫,別大意。給養殖戶提示,異常天氣更應注意預防家畜家禽生病等。

歷年楊凌農高會上,陝西農村廣播的農民通訊員是採編人員最得力的助手,他們在各個場館發來最新鮮的報道,用農民的眼光,為廣大聽眾挑選出最實用、最新鮮的信息,幫助聽眾選取合適自己的致富項目或信息。

2007年11月28日播出的“農民說新聞”談論的是有關十七大報告如何落實的話題。農民通訊員們將十七大報告中與三農相關的條款,通過身邊點滴的事情給廣大聽眾說清楚、講明白。節目的上半段是三位通訊員講村民學習十七大報告之后的想法﹔下半段接進直播間的三位通訊員則是說各地落實十七大報告的新措施、新做法,包括土地、農村治安、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方面。雖然講的都是一個村子的政策或是做法,可其他聽眾卻可以從中獲益。由於是農民通訊員自己來講述,聽眾會覺得更可信。

農民通訊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廣播新聞信息來源過少、甚至單一的問題,同時,由於大量生活土語的使用,增強了新聞的可聽性和時效性,充分體現了廣播迅捷、生動的優勢。

三、語言生動、質朴,富有生活氣息

“農民說新聞”節目中的主角是來自基層農村的農民,主持人隻在節目中起串聯作用。農民通訊員生動的語言,比起干巴巴的新聞語言,更富有靈動性,更具有生活氣息和魅力。如:

“村中的道路也是大伙頭疼的難題,2013年採收蘋果時,恰逢半個多月的連陰雨,大街小巷、坑坑窪窪,到處都是積水和爛泥,連三輪車也無法通過,那些天,我看著滿園的蘋果運不回家直掉淚。”

“我老漢平生沒有啥愛好,就想農閑時讀讀書、看看報,了解一下國家的惠農政策,前兩天,我從新聞聯播中看到,別的村子都建成了農家書屋,方便了農民學文化、學科技,咱們村啥時也能建成農家書屋啊!那時鄉黨們就不打麻將賭博了,家庭也就和睦了。”

這些出自農民之口的新聞一播出,就引起農民聽眾的共鳴,有的聽眾說,“農民說新聞”說到他們心坎裡了,農村廣播的節目辦得很貼近老百姓﹔有聽眾的說,這些話說的實在入理,提醒及時,他們就愛聽“農民說新聞”。

這些來自基層農村的農民通訊員,他們從自己身邊的點滴事件出發,用自己的眼光觀察農村,用自己的思維分析農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農村。觀察事物的視角變了,所看到的事情也發生了變化。這種敘事模式的變化也給整個對農廣播節目帶來了生機,增強了農民聽眾對對農廣播信任感。

四、農民通訊員隊伍的管理和維護

建立一支通訊員隊伍容易,為了維護和管理好這支隊伍,陝西農村廣播的編播人員頗費了一番心思。

農村廣播每天設立專門的節目編輯,和農民通訊員對接,整理、修改和核實通訊員當天報道新聞的內容,再通過電話錄音、制作,在節目中播放﹔如果遇到特別有時效性或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也會請通訊員在直播中直接連線發口播新聞。因為每天有專人負責聯系農民通訊員,修改稿件,電話錄音,讓農民通訊員既有組織,又可以通過專業人員的幫助,不斷提高自己的採訪、寫作水平。

另外,農村廣播還利用專職記者下鄉採訪的機會和農民通訊員一起採制新聞,手把手地傳、幫、帶,迅速提高農民通訊員的業務素質。

為了有效管理農民通訊員,在頒發“農民通訊員”聘書時,就“約法三章”,明確新聞紀律,誠實、守信,不做損害農村廣播形象的事情,從而保証“農民通訊員”隊伍的純潔性、真實性和組織紀律性。

每年,農村廣播都會召開“農民通訊員”聯誼會,評選出“十佳農民通訊員”、“優秀稿件”等,給與農民通訊員以適當的榮譽和獎金獎勵。諸多通訊員都成為當地的“名人”,成為溝通媒體和聽眾最好的橋梁和紐帶。

從農民中來,到農民中去,來自陝西省各地的200多位農民通訊員每天為農村廣播提供鮮活的三農動態,他們就像一張大網,網羅農民心聲﹔他們就像農村廣播的一雙大腳,走遍陝西農村的田間地頭。鮮活的“農民說新聞”欄目,給農村廣播帶來了芬芳的泥土氣息,讓農村廣播的“根”,深深扎在了三秦大地上。美國XM衛星廣播公司的一段宣傳詞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工作是使電台超越傳統界限,並且使你成為我們的聽迷。[3]”將核心聽眾轉化為“聽迷”,才是廣播媒介追求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段鵬.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和外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 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 張勉之.世界廣播趨勢[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