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農民通訊員在對農廣播中的作用探析

白曉東

2014年06月11日10:5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通訊員隊伍建設,是我國傳統媒體拓寬報道領域、增加新聞來源的重要手段。對農廣播另辟蹊徑,培養和建設了“農民通訊員”隊伍,讓新聞節目富有鄉土特色,進一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及時反映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本文通過對陝西農村廣播“農民說新聞”欄目的內容分析,梳理出“農民通訊員”為豐富對農節目所作出的貢獻,並且對農民通訊員隊伍建設,也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可以說,農民通訊員隊伍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轉換了傳統“傳者”“受者”的新聞敘事視角,從而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對農廣播節目的地方性內容。

關鍵詞:農民通訊員﹔對農廣播節目﹔視角轉換﹔隊伍建設

新聞的要求是客觀、真實、嚴謹,廣播新聞更講究直白、生動和鮮活。陝西農村廣播,作為專業面向陝西兩千多萬農民聽眾的電台,在成立之初,就考慮如何讓新聞節目富有鄉土特色,如何進一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同時還能夠及時反映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本土新聞”成為最終的切入點,由農民說自己身邊的大事小情,並將聽眾設置為新聞的觀察者和傳播者,由此“農民說新聞”欄目應運而生。

依靠創新思維,作為全國首家省級專業對農廣播,在新聞節目中成功使用農民通訊員的做法,開創了先河,紛紛被省內其他媒體以及其他省市對農廣電媒體效仿,農民通訊員發揮出的巨大作用,也不斷強化農村廣播在受眾中的權威地位,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受眾對媒介的忠誠度[1]。

“農民說新聞”是農村廣播曾經的重點新聞節目《小康直播室》下面的一個版塊,也是是最具農民特色的一個專版,以設在農村的農民通訊員為主講人。“農民說新聞”分資訊版和參與版,“資訊版”由農民通訊員通過直播連線或錄播,報道他們身邊的新鮮事、有趣事﹔“參與版”,則是先播發農民通訊員自採的稿件,然后開通熱線,由聽眾根據稿件反應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對傳統“我說你聽”的傳播模式進行了有益的突破性嘗試。本文以《小康直播室》2007年11月28日播出的“農民說新聞”節目為例,對農民說新聞在對農廣播中的作用加以概述。

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現報道鄉村最鮮活的新聞

《小康直播室》節目創辦初期,如何讓農村廣播新聞做到名副其實的“村村通”﹔如何在都市中及時了解、發現每天發生在田間地頭的新聞,成為擺在節目組面前的一道難題。既然陝西農村廣播的辦台宗旨是“聽農民說話,為農民說話,說農民的話”,就嘗試請農民自己來節目裡說話。

方向確定之后,陝西農村廣播面向聽眾征集“農民通訊員”,迅速全省范圍內就有大批農民聽眾報名,經過篩選之后,有200余名聽眾被選中參加“陝西農村廣播農民通訊員培訓班”,並頒發相關証書,聘請他們為農村廣播通訊員。從此,遍布陝西鄉村的200多位農民通訊員,就像是農村廣播的眼睛、耳朵、腿和嘴巴。

2007年11月28日播出的“農民說新聞”圍繞黨的十七大報告展開,由各通訊員播報當地農民學習十七大后的感觸。由於說話的主角變了,因此節目的敘事視角和語言風格也與傳統的“說新聞”節目不同。

農村受眾對新聞的接受由外視角轉變為內視角[2]。在傳統的新聞節目中農村受眾是跟隨著傳播者的角度從“外”向“內”看新聞,而在“農民說新聞”中,農村受眾轉變為從“內”向“外”說新聞。這一視角的轉變也使得農村受眾由被動變為主動,敘述的方式和角度都發生了變化。如:

通訊員一:“你好,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們,下午好!我是通訊員來戰爭,來自禮泉縣南坊鎮,前兩天我採訪了幾位農民朋友,他們暢談了自己對學習十七大大精神的看法。”

通訊員二:“我將村民的議論一一記下,帶著這些問題,我找到了村主任張春平,張春平拿出了他准備交給鎮政府的2008年工作計劃,我欣喜的看到拉自來水、低電壓改造和村中剩余道路的硬化都在這個計劃之內。”

這兩位通訊員一個用了“採訪”,另一個是帶著村民的問題去找村主任,視角的變化帶來了一種發自內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激發他們去關注身邊的變化,並形成一種向“外”傳播的願望。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