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輿論調查的理性手段
輿論調查作為認識公眾意見的途徑,能揭示輿論的種類(贊成、反對、肯定、否定等)、數量和訴求,為研究社會思潮、意見糾紛和商品市場的前景尋求可靠的數據。輿論調查和民意調查通常被視為同一回事,但嚴格來說,輿論調查是為了獲取不同眾意的指數,了解所有公眾輿論的變量,而民意調查則專指確認政治事務的民心支持率(是否達60%以上)。在使用輿論調查和民意調查這兩個概念時,許多人根本沒有想到二者的區別,甚至不認為它們有什麼差異。但二者使用的態度概念是相同的,提出調查命題的方式也大體一致。
態度概念和態度命題是再現各種公眾輿論的理性手段,索取人們對調查內容的嚴肅思考,把網罵、荒誕不經之類的話語暴力排除在外。任何粗暴語言,都不符合輿論道德規范,也無法對社會現象做出深刻、明智的說明,充其量它隻能反映一部分人的真實情緒,有某種警醒的意義。但由於它遠離深刻的理性,不能讓人們對輿論指向有正確的理解。
態度概念作為可測度的詞匯,諸如同意、反對、贊成、希望、滿意、不滿意等,能在命題中顯示意見的基本傾向。比如,在“你是否贊成公務員提高工資”這個總命題下,可擬出一系列分題:“大多數公務員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當前我國基層或級別較低的公務員收入很低(正科級4000元 副科級3500元 科員3000元 辦事員2000元)”“部分公務員不能勤政為民、有灰色收入,不應提高他們的工資”“盡快提高廉潔奉公、務實清廉、工作成效明顯、取信於民的公務員工資”……。在這類命題下可列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堅決反對、不置可否”五級概念,由民眾自主選擇表達。這類方向性態度命題隻要符合實際,就能測出民眾正反意見的人數。
建設性態度命題引導民眾對解決社會問題表達主張,提出建議,是制定公共政策、破解社會難題的手段。例如,在“公務員漲工資的前提”這個總命題下,可列出選項:1.消除官員腐敗、嚴禁灰色收入、勤政廉潔﹔2.清理公務員隊伍,辭退不合格者﹔3.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建立精干的公務員隊伍﹔4.一切公務員要通過公平考試錄用﹔5.公務員收入要見諸陽光,高級公務員要定期公布財產﹔6.你認為還應有何種前提……被調查者在“同意項”或“反對項”打鉤,能統計出輿論指向的量度。當公眾意見嚴重分歧時,他們按照概念表示各自的見解,就可能顯示出不同公眾輿論的強弱,確定調查結果。
在特定的調查題目下,調查命題的設計者不可能,也無須囊括所有觀察的角度去說明社會問題,隻要列出一套最能說明問題的簡明句子,准確表達人們的認識,就能獲得特定的意見指標。常用的輿論指標有以下幾種:1.同意度指標,表明贊同或反對的級差﹔2.滿意度指標,指人們對所測問題的滿意程度﹔3.期望值指標,即人們的願望和對未來的向往﹔4.評價度指標,人們對某一事物或人物的好壞、優劣作出評判,例如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很差﹔5.價值指標,由價值判斷表達對事物的看法,例如極好、較好、利益極大、利益較大、有一定利益、利益較小、沒有利益、有害,等等。
在輿論調查中,對公眾態度概念和命題的陳述,不僅要符合實際、用語貼切,而且還要使被調查的民眾容易理解。這種科學嚴謹的理性調查手段,不僅能培養人們的理性思考,而且可防止話語暴力進入公眾輿論的護欄。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