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歷時4個月,有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的讀者參與推選,通過自薦和他薦,產生了380多位候選人。經3輪投票和專家評審,我們推選出首屆金牌讀者10名、銀牌讀者50名。2011年8月25日,在為首屆金牌讀者授牌、表彰網絡微評《中國青年報》經典報道獲獎作者的同時,我們宣布成立“中國青年報讀者俱樂部”。
讀者俱樂部成立后,我們相繼面向讀者開展了五大圓夢行動、讀者互訪活動、報道對象回家等系列品牌活動。2013年4月,借為第二屆金牌讀者授牌、邀請報道對象回家的契機,我們將《中國青年報》的創刊日確立為中國青年報的讀者日,同時宣布開辦“中青視野大講堂”。至此,我們又多了一個服務讀者的手段。如果說,讀者俱樂部是我們為讀者構筑的精神家園,大講堂就是我們服務讀者的前廳大堂。
讓我們頗感欣慰的是,從尋找金牌讀者到讀者俱樂部成立,再到大講堂運營,報社沒有投入1分錢,均是通過社會化運作實現的。
回頭看,“中青視野大講堂”順應互聯網思維,成功突破傳統,搭建了一個共贏平台,變讀者為用戶,實現了平台商業模式的運營。
平台戰略讓紙媒轉型有路
平台商業模式是指連接兩個或多個特定群體,為他們提供互動機制,滿足所有群體的需求,並巧妙地從中贏利的商業模式。“中青視野大講堂”的運作滿足其中的所有要素。
我們所做的,就是借用報紙品牌,搭建交流平台,激活報紙存量優質資源,構建專屬渠道,探索全媒體背景下的紙媒營銷轉型。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