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8期

全媒體環境下紙媒營銷【5】

——以“中青視野大講堂”運作為例

狄多華

2014年08月25日11:47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作為一張傳統的全國性大報,我們有什麼優質資源?一是品牌,二是讀者。除了報紙的品牌影響力、公信力,數10萬的讀者就是我們開發成本最低的優質資源。我們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服務中積聚讀者資源,構建有效渠道,並適時進行開發。“中青視野大講堂”情感專場小試牛刀,給報社帶來的淨收益相當於銷售3.3萬份報紙。

低投入甚至零投入,實現高產出,在平台商業模式中是能夠實現的。平台處於產業鏈的高端,收益豐厚、主動權大,在競爭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同時,平台還是一種可以讓所有合作者共贏、經營越久價值越大的商業模式。實踐証明,要實施平台戰略,一要有能力積聚大規模用戶﹔二要能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三要有合作共贏、先人后己的商業模式。

“中青視野大講堂”的運行,是對報紙存量資產的激活,是對已有資源的再整合。《中國青年報》的名編輯名記者、報道對象、金牌讀者均是具有話語權、傳播力的優質資源,尤其是報社編輯記者,經常被高校、企業、機關邀請做講座,我們不去整合他們、激活他們,他們的效應就無法實現最大化。

積聚產生價值,渠道成就合作。“中青視野大講堂”順勢而為,應用互聯網思維,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實施平台戰略,打造報紙營銷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中,有報紙、有讀者、有商家。通過大講堂的運行,中青報讀者俱樂部會員日益增加,從微博粉絲到注冊用戶,從讀者、聽眾到微信好友,讀者概念在延伸,讀者范圍在擴大。

全媒體環境下,我們都在談論紙媒轉型,都在探索紙媒營銷。可以肯定地說,紙媒轉型絕不僅僅隻有新媒體一條路,而新媒體也絕不等同於APP。紙媒營銷轉型,應該有多條路可走,其中基於讀者資源開發的平台商業模式無疑是一條起步快、成本低、收效佳的轉型之路。

(作者:中國青年報社發行部主任、共青團新聞中心副主任)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