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兒》的本土養護
湖南衛視在2013年的表現被其形容為“有驚有喜,有艱有苦,一下子在高空飛翔,一下子是十八層地獄”。年初《我是歌手》成績斐然,迅速成為湖南衛視的口碑節目。但隨后的《中國最強音》和《快樂男聲》的收視率就顯得不盡如人意、平淡無奇了。年底的《爸爸去哪兒》讓人喜出望外,連主創人員都覺得贏得莫名其妙。兩檔爆紅的節目都是從韓國MBC電視台引進的。其實,在2011年至2013年,湖南衛視共推出了31檔電視節目,其中相當大的比例是引進國外的。但總體來說,從亞洲國家引進的電視節目更容易在中國成活,受眾的接受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隻有東方人才了解東方人的脾氣”。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與中國有著相似的文化土壤,這些地區的節目模式在語言、習慣、環境的設定上更適合嫁接到中國,會讓中國受眾產生親切感。這就給了我們一種啟示:任何異地節目的引入都要與引進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習俗相關聯,並不斷進行修正和完善。不管是從西歐引進的節目模式,還是從日韓引進的節目模式,來到中國的土地上就必須適應中國的電視平台,滿足中國觀眾的胃口,如此才能有好的預期。湖南衛視引進的節目在本土化養護的問題上就頗有心得。例如《我是歌手》,節目不僅採用一人一票制,增加了復活賽,在整體的節目操作上也有所創新。主創人員洪濤等人將節目的故事元素挖掘到了極限,他們成立了專門的編劇組,給每一位歌手都配了一個編劇,把歌手在選歌、生活、情感上的賣點和沖突性展現出來。編劇、歌手助理、經紀人、場記相互之間密切溝通,捕捉每一個可能的故事元素。《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從韓國MBC電視台引進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節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時的戶外體驗中,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爸爸去哪兒》制作團隊以前做過很多年的《變形記》,也是一檔引進節目。該團隊有豐富的制作經驗,他們敏銳地感覺到韓國版本的制作團隊太注重綜藝性,劇情也太過拖沓,不符合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所以他們加大了拍攝量,把原版兩天一夜的拍攝時間增加到三天兩夜。另外還提供了拍攝的規格,40多個機位,100多個工作人員,每期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量,最終用簡練的剪輯節奏保留下90分鐘的節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引進的節目在中國經過改良和養護以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遠遠超過了原版節目在韓國的表現。由此可見,對引進節目模式的創新和養護,使湖南衛視自2013年以來在綜藝節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還以《爸爸去哪兒》為例,它取得成功不僅得益於優秀的制作團隊,而且節目形式也符合平台主力觀眾群的口味,也恰逢播出時選秀節目泛濫,新鮮的節目模式讓觀眾有新鮮感。
二、中國原創節目模式的有益探索
1.《中國夢想秀》的轉型升級
早在《中國好聲音》出現之前,浙江衛視就有一檔引進版權的節目——《中國夢想秀》。該節目共有七季,前兩季時叫《快樂藍天下圓夢季》,版權引進自英國BBC的電視節目《就在今夜》。當時節目組將其定位為一個驚喜圓夢節目,由主持人扮演成不同的角色給參與者送驚喜,關注普通人對明星和舞台的渴望與追求。節目非常搞笑,收視率也不錯,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頸。花樣翻新的驚喜總有被用盡、用濫的時候,那時節目就無以為繼了。所以在第三季的時候,節目組放棄了版權,改名為《中國夢想秀》,開始進行原創模式的探索。首先節目在內容上注重創新,弘揚正能量。他們起用周立波為夢想大使,加入夢想主力團的概念,調用300多人次編導,走遍了1000多個地方尋找有故事、有才藝、有夢想的普通老百姓,讓他們走上舞台,進行圓夢之旅。節目組還專門成立了圓夢辦,為300多位追夢人兌現圓夢承諾,顯性圓夢金額達到1000多萬元,節目的公益特色完全被培養出來了。其次,《中國夢想秀》將紀錄、直播、綜藝、談話、真人秀和脫口秀等電視表現方法集於一身,其開放性、跨界性、兼容性,已經成為一種電視節目的創新范本。[3]再次,《中國夢想秀》還注重全頻道聯動。綜藝節目、新聞、電視劇互通概念,例如新聞中心報道污水共治,《中國夢想秀》就會把污水共治作為選題。綜藝節目中發現了好的選題也會推薦給新聞中心,以供作系列報道。電視劇間加入綜藝預告,或者電視劇明星被要求加入到綜藝節目中去。三者之間達到資源共享。
2.《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打造國產原創品牌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