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的現狀調查
為了解我國雲南邊疆地區在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在西雙版納的尚勇鎮、勐罕鎮等地進行了調查。通過SPSS的數據分析,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為例,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存在以下問題:
(一)少數民族地緣文化的普及程度不足
教育是文化傳承和普及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卻極少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開設相關普及本民族文化的課程。導致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本土文化斷層,年輕群體對於本民族文化極少問津的情況。
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為例,當地村寨中會說本民族語言的群眾比例約為90%,數據統計結果較為理想。但是,當地群眾對本民族文字的掌握情況卻不容樂觀。從表1來看,53.3%的當地居民不會寫本民族文字。而文字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播介質,對少數民族地緣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調查者能夠書寫本民族文字,當地文化的普及程度嚴重不足。
表1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群眾對本民族文字掌握情況統計表
此外,雲南西雙版納少數民族群眾對於本民族其他文化類別的認知情況也有待提高。如圖1所示,74.00%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並不了解,在25.33%了解本民族文化遺產的受訪者中,能夠說出的遺產種類也寥寥無幾。
圖1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群眾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了解情況調查表
在對西雙版納村落少數民族群眾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受眾對於本民族的神話傳說、影視作品的熟知程度也並不高,大約僅有四分之一的群眾能夠說出有效的調查內容。在我國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諸多的文化元素依然依靠人際傳播進行,這樣的傳播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傳授雙方一旦出現任意的抵制行為,就很難保証傳播效果。內心抵制將使受眾難以做到對傳播內容的高效吸收。外在的抵制,即從根本行為上杜絕接受任何形式的少數民族文化信息,更加中斷了傳授雙方的信息傳輸渠道。
如果一個民族內部的成員都不了解該民族的文化構成,那麼這一民族的文化將很難在眾多文化中引起關注,其文化的有效傳播也將異常艱難。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