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大眾傳媒背景下雲南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現狀的實証研究【4】

郭浪棧

2015年03月31日16:1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當地文化受到外國文化、漢族文化和本地強勢少數民族文化的三重沖擊

通過閱讀文獻資料,目前國內學者對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的影響主要歸結於兩方面因素。第一個因素來源於外國強勢的文化入侵,這一因素包括媒介的直接影響和漢族居民的間接影響。少數民族群眾在看電視或者使用互聯網等媒介的時候,容易接受到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此外,隨著與當地漢族居民交往的深入,漢族群眾此前接觸到的西方文化也容易借此機會傳播給少數民族群眾,從而加深了西方文化對於當地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的沖擊。西雙版納少數民族群眾在結婚禮服的選擇方式上,接近20%的受訪者會選擇西裝和婚紗,這一行為方式就是受到西方國家影響的具體表現。

此外,由於邊疆地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與周邊國家毗鄰的特點,所以筆者通過在西雙版納的田野調查發現,當地的本土文化也在承受著周邊國家的文化滲透。筆者就民族服飾、日常生活用品、飲食、建筑樣式、內部裝飾、傳統工藝品等物品受周邊國家影響的程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幾乎40%的受訪者表示這些物品受周邊國家的影響非常嚴重。表2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例,呈現出當地民眾的選擇結果。60.0%的受訪者認為日常生活用品受到周邊國家不同程度的影響,明確表示本民族用品能夠保持自身文化樣貌,不受周邊國家影響的比例僅佔樣本總量的32.0%。筆者選擇的調查物品作為民族文化傳播的載體,都能反映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保存現狀。根據統計結果,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也在周邊國家影響下面臨著極大的威脅。

表2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群眾認為日常生活用品受周邊國家影響程度表

第二個因素來源於漢族的大眾文化,根據西雙版納的人口統計,當地漢族居民超過總人口的30%,依然是當地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的大眾文化對於西雙版納少數民族文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通過對邊疆少數民族群眾進行調查,當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漢族服飾的比例為61.2%,遠遠超過選擇本民族服飾的比例(調查結果為5.4%)。

通過田野調查,筆者發現在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對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造成影響的因素還包括當地較為強勢少數民族的文化。隨機選擇的樣本中,傣族群眾佔總量的40%,但是在對當地居民熟知的民族節日調查中,選擇傣族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的比例卻遠遠高於40%。此外,在對當地結婚服飾的調查中,不乏其他民族的成員會選擇穿著傣族禮服結婚。這說明傣族作為西雙版納人口基數較大的少數民族,其文化已經對本地其他少數民族產生影響,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的地緣文化安全受到了第三重沖擊。 

(四)媒介功能在傳播少數民族地緣文化方面還有待加強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都承擔著傳播社會信息的職能,其對於信息的傳輸是保証受眾有效掌握信息內容的根本前提。

大部分傳統媒體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內容僅限於對少數民族事務的報道。如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少數民族慶典等大型活動是傳統媒體著力報道的一大內容。除此之外,很少有報紙、電視開辟專門的欄目進行文化宣傳,對於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依存主體等介紹較少。

另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關的節目在質量上也顯得參差不齊,節目內容對受眾的影響並不大。甚至,民族文化節目並不是當地群眾樂於觀看的節目類型。以電視的媒介使用情況為例,150份樣本總量中,通過受眾的多項選擇,僅有13人認為“民族文化”類型的電視節目是自己喜歡觀看的類型。

 

圖4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群眾登錄本地官網情況調查表

在少數民族地區,許多文化信息通過官方網站進行宣傳。但是,筆者通過對西雙版納村寨的少數民族群眾進行調查發現,知道本地開通了官方網站的群眾並不多。150位受訪者中,使用互聯網的人員數量為59人。其中,24人明確表示本地開通了官方網站,10人表示沒有開通,另外的25位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如圖4所示,在24位知道所在縣/市開通了官方網站的受訪者中,僅有58.33%的人表示曾經登錄過該網站,其他的群眾則從未登錄。結合樣本總量來看,150人中僅有14人登錄過所在地的官方網站,當地宣傳民族文化的網絡平台訪問率較低,傳播效果不夠明顯。

綜合全文,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我國的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正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顯得岌岌可危。然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存在是這一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內容,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核心內涵,一個民族就容易失去共同的信念和認同感,不利於我國多元文化的興盛和繁榮。

所以,各行各業都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努力豐富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的內涵,並不斷加強其文化安全建設。大眾媒體應該積極宣傳,結合不同的媒介特點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通過報道增強民眾的文化歸屬和文化認同,積極發揮自身的價值,引導政府和民眾大力推進地緣文化安全的保護工作。教育部門應該針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教育普及,幫助少數民族群眾找回對於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不斷開展少數民族文化研究,注重少數民族文化主體創新人才培養,合理開發特色文化。行政部門應該盡己所能,努力開展各項保護本民族文化安全的措施和工作,促進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對於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民眾,應該注意學習本民族的文化知識,自覺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到思想與行動的統一,形成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觀,切實保護本民族文化。(作者系雲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14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作者系:雲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其學.民族傳統文化與文化安全[J].廣東社會科學,2009,(4):46-51.

[2]張興平.甘肅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問題與對策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6,(1):210-212.

[3]張興平,蔣欽.和諧安全: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觀[J].甘肅社會科學,2007,(6):212-213.

[4]王霞.民族地區中華文化認同與邊疆文化安全[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5):46-51.

[5]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31.

[6]黃旭東.文化安全與發展中國家文化發展[J].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80-84.

[7]毛丹武.現代傳播語境中的文化安全[J].東南學術.2004,(增刊):241-243.

[8]艾霞,呂青.基於文化安全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J].貴州民族研究.2012,(2):22-25.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