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論自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倫理觀【2】

張皕喆

2015年04月01日11:3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第2章 自媒體時代下新聞倫理淪喪具體體現

從自媒體平台頻頻出現的假新聞到“表哥”“房叔”等一個個被“自媒體紀檢委”推上法庭,再到各大明星在自媒體人口中“死”了又“死”,自媒體漫天飛舞的人肉搜索等等,這都是自媒體時代下新聞倫理淪喪的表現,以下將要列出闡述的只是幾個最具代表意義的典型,更多的“新形勢”還在隨著自媒體的發展不斷的衍生著。

2.1假新聞滋生蔓延

所謂假新聞指的不真實帶有虛假成分的新聞報道,這種新聞報道往往伴隨著某種利益與原因所驅使。自媒體平台有很多,微博微信各大論壇等都是代表都是一個個自媒體人的新聞陣地,當然其在當代新聞報道中起到了不容小視的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假新聞也在這一個個看似蓬勃發展的“陣地”中滋生蔓延著。

單舉最具代表性及流行性的微博平台來看,假新聞已經是微博上屢見不鮮的事實。從2010年微博興起開始,微博因其短小精悍易於傳播而得到飛速的發展,140字讓普通人望而難以企及的博客進行了華麗的微轉身,但是事物的發展具有兩面性這一經典的哲學道理同樣也發生在微博身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這140字,因其模糊不夠具體,發表時缺乏監管把關等原因讓微博假新聞成為一種“劣常態”。

《中國青年報》此前刊文指出,諸多假新聞都是始於微博並盛傳於微博,微博似乎已成為假新聞的最大滋生地[5]。其一,140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難全面客觀地傳遞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這是物理基礎。其二,字數簡短,閱讀和傳播方便,加上多數是匿名,有些人為了吸引眼球就喜歡發布一些聳人聽聞和刺激的信息,這是造假的心理基礎。其三,微博傳播極易變成情緒傳染,這是社會基礎。正是這些基礎讓假新聞在自媒體陣地上蔓延著。

《沈陽晚報》僅在2010年末的一個月就指出了微博中廣泛且大規模傳播的三個假新聞,分別是“雙月奇觀”,“金城武結婚”,“大連軟件園火災”等,這三個假新聞分別涵蓋自然地理新聞,娛樂新聞,社會實事新聞三個方面,且均來自於在當時剛剛興起的新浪微博[6]。這個統計是真實的也是可怕的,自媒體平台上的假新聞現象已經發展到了不可小視的地步。我們必須也必然的要認識到,假新聞正在自媒體平台滋生蔓延著。

2.2“自媒體紀檢委”大行其道

紀委,又稱紀檢委,是“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簡稱(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屬於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不屬於政府部門。紀委是紀律監察部門,不隸屬於任何部門,但服從中共中央委員會領導。這個本應屬於應用於我黨機關的專屬名詞在自媒體的時代下不再專屬,至少我們看得到,在自媒體平台上就活躍著為數不少的“紀檢委人士”。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在微博論壇等自媒體平台上以實名或者匿名的形式揭露某某官員某某領導的不正當行為亦或是指出某某官員或家庭隱私或公開圖片中的某某貪腐行為,從而引起廣大網民的廣泛共鳴與反響,利用輿論首先保全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因為大家都看著呢),又利用輿論的力量逼迫真正的紀檢委和有關部門“就范”處理相關人員,從而起到了紀檢委的作用。他們就是這樣一群人,某種意義上這好像是一種“俠義”的體現,但是事實上,這是一種及其不理智的新聞倫理失范問題。

首先,那些所謂的貪腐事實缺乏証據鏈的考究,真假難辨,如果是假新聞和明顯請參考上條,這是有失倫理的,其次,這樣的曝光也許正正好好的危害和破壞到了可能正在進行中的真正的紀委同志們的工作節奏,這豈不是弄巧成拙了?更是倫理的淪喪。

2012年以來,“自媒體紀檢委”可謂風生水起、格外耀眼。在眾多的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在網上連發三篇微博,實名舉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嫌偽造學歷、與商人結成官商同盟等問題。羅昌平報道還詳細披露了劉鐵男與商人倪日濤涉嫌官商結盟,騙取巨額貸款的內幕。

2012年11月23日下午,黑龍江雙城市電視台前女主播王德春微博實名舉報,稱雙城市工業總公司總經理、人大代表孫德江曾脅迫她保持不正當關系,並涉嫌以權謀私。

2012年12月初,中央編譯局女博士后常艷在網上實名發表《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12萬字的“小說式”長文,聲稱自己與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有婚外情,文中詳述兩人“情史”。從2011年3月面試中相識,之后發生關系到衣俊卿另結新歡的經過,文中詳細記載了兩人17次開房的時間地點。此文在網絡上出現后,由於諸多細節描寫十分翔實,甚至在時間上與衣俊卿的公開行程多有重合,因此在論壇和微博上被網友熱傳,但很快被刪除。

很明顯,“自媒體紀檢委”正在“兢兢業業”的“大行其道”?

2.3貼“被死亡”標簽

在自媒體的時代下,“被死亡”已經讓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似乎一個“有頭有臉”的名人一年要是不“死”個兩三回都有點對不起勞苦大眾們的娛樂細胞。

娛樂至死的當今時代,凡是能吸引大眾眼球,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話題,都會廣為傳播。網絡上偶爾傳明星去世的消息,大致內容基本為杜撰,消息時間、地點俱全,而且消息中還繪聲繪色,會短期造成網友瘋狂關注的現象。這就是“被死亡”現象。

談到被死亡就不得不想到金庸先生,這位武俠小說界的泰斗同樣在自媒體“被死亡”界也創造著另一種“傳奇”不到半年時間因為來自自媒體平台的消息,金庸“被死亡”三次以上。從2010年金庸第一次在網上“被死亡”后時隔不到半年,2010年12月6日下午,在網絡上一條內容為“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腦炎合並胼胝體積水於2010年12月6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聖瑪利亞醫院去世。”的消息又引發了網上的一場軒然大波。不過,這次經驗頗為豐富的網友們並沒有單純跟風,而是紛紛提出了求証的疑問,特別是,5日才有新聞報道稱金庸獲得了香港樹仁大學榮譽博士,因此,此消息更加有些空穴來風。

不僅是金庸,近年來,特別是自媒體平台不斷擴展的這些年來,“被死亡”的明星數量在不斷增加著,從文學界的余秋雨,瓊瑤阿姨,到演藝界的劉德華,洪金寶,周星馳,再到成龍,等“被死亡”事件從未停歇過,這就是自媒體平台中的一種新聞倫理缺失現象”被死亡”。

2.4 媒介審判泛濫

媒介審判,這是一個新聞傳播類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引用教科書上的定義:“媒介審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聞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對被報道對象所作的一種先在性的“審判預設”[7]。它是新聞競爭日趨激烈下的產物,從法理學的視角看,“媒介審判”損害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形象,是新聞媒體的職能錯位,它使得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的天平過分傾斜,有悖於法治精神,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媒介審判。

而當自媒體時代悄無聲息的降臨時,來自與自媒體的媒介審判也伴隨著“興盛”起來甚至幾近泛濫。從2009年富二代胡斌飆車一案再到2010年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再到2010年的藥家鑫案,令人發指的案情背后不容我們忽視更是來源於網絡自媒上的泛濫的媒介審判行為。一邊倒的輿論和媒介評論讓司法的天平不得不向著看似正義的一方極力傾斜著,自媒體的介入掩蓋了一些本應公開的事實,夸大了一些令人刺耳的話題,就像李啟明一案中李啟明說,快打120救人讓他們快點我爸是李剛結果媒體隻看到並鋪天蓋地的報道了我爸是李剛一樣,這樣的失范與偏差是不應該發生的,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報道都應該是真實客觀的,這樣非客觀的結果最后隻能導致以上等案件嫌疑人均得到了重判。這些現象都是不應該發生的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媒介審判在自媒體平台上應該都得到扼制不應該再泛濫下去了,想一想,我們曾記得這樣一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實際上愛迪生還有下文,百分之一的天賦很重要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重要的多,輿論的掩蓋多可怕?

2.5 人肉搜索無節操無下限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人工參與來提純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種機制,實際上就是通過其他人來搜索自己搜不到的東西,與知識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強調搜索過程的互動而已。人肉搜索不同於以上其他幾種表現形式,這是一種完全由自媒體孕育衍生出的一種全新的新聞倫理缺失現象[8]。人肉搜索之所以以“人肉”命名,是因為它與百度、Google等利用機器搜索技術不同,它更多的利用人工參與來提純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人肉搜索的罪魁禍首是"貓扑網",接近“百度知道”一類的提問回答網站。先是一人提問,然后八方回應,通過網絡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與隱私,並把這些細節曝光。由於人肉搜索引擎聚集了各地的不同階層、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人肉搜索的結果往往會發生跑題等現象,侵犯他人隱私是人肉搜索最嚴重的倫理缺失行為甚至可以說是違法行為。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