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6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高等教育變革【2】

——以MOOC為例進行分析

蔡  騏,羅  威

2015年07月14日14:1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MOOC的傳播學解讀

對於MOOC的蓬勃發展,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認為,MOOC將為全球數百萬計希望得到學習機會的人們提供嶄新的教育途徑。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也認為MOOC是印刷術產生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出“未來教育”的曙光。我們從這些充滿贊譽的話語中不難發現,教育界人士已經認識到,MOOC的出現給當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那麼,MOOC與傳統高等教育相比有何優勢?與電化教育相比又有何不同?在下文中筆者借用傳播學中的“5W”模式來加以分析。

(一)MOOC的傳播者分析

傳播者研究是傳播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傳播者又稱信源,指傳播行為的主體和引發者,是傳播系統的主體。[6]”在傳統的高等教育中,大學是高等教育課程的主要提供者,自然也就是傳播的主體。然而MOOC的出現,改變了大學在高等教育中一家獨大的局面。MOOC並不是某所或某幾所大學的簡單附庸,而是由諸如Coursera、edX、udacity等獨立的、專業的課程交易平台與大學聯手運作,大學負責制作課程,課程交易平台則負責課程發布。其傳播者是大學與課程交易平台的結合,因而既有公共事業屬性,也有商業屬性。過去,大學是高等教育的生產者與組織者,而在MOOC時代,大學與課程交易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分權,組織者的權力漸漸移交給專門的課程交易平台,大學在MOOC中更多的是作為內容的生產者出現的。以前人們往往認為大學是高等教育唯一的提供場所,然而MOOC的出現與發展帶來了課程市場的興起與繁榮,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角色發生改變,它“把高等教育市場由平行變為縱向,由分散變為集中,由相對本地的變為世界的。這個獨立於大學之外的課程市場,提供的課程不僅‘物美價廉’,而且大多是‘免費品嘗’”[4]。MOOC將高等教育的傳播主體重新分權與賦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極大地撼動了大學對高等教育的獨享權,打破了大學“獨霸”高等教育的局面。此外,各個大學都可以把課程放上平台,平台上的課程有如一所大學展示的窗口,代表了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在MOOC中,廣為關注、備受好評的課程往往能給其學校帶來不錯的口碑和社會影響,所以這也加劇了大學之間的競爭,有利於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MOOC的內容分析

從具體內容來看,MOOC提供的課程可謂是五花八門,從物理、化學等理學學科,到宗教、倫理等哲學學科,再到文學、新聞等文學學科,MOOC猶如一所超級綜合性大學,無所不包。事實上僅在Coursera上,就有超過600門課程。MOOC所提供的課程規模顯然是傳統高校遠不能及的。在傳統高等教育中,學校設有什麼課程,學生就去學習什麼,雖然有選修機制,但是課程的提供還是局限於既有的框架中,學生隻能簡單的、被動的接受教育,無法根據個人的意願來安排自身的學習內容。此外,在傳統高等教育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學生想學的課程,由於開課人數不夠,或是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的匱乏而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而MOOC很少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可以在海量課程中自由選課,一些所謂的冷門課程也可以准確的到達處於分散狀態的目標人群,並通過整合使之規模化,從而使“長尾效應”在MOOC中發揮作用。比如,我們在MOOC上可以看到,除了諸如《經典力學》《史記》等在傳統高等教育中早已司空見慣的課程外,《怪誕行為學》《戰爭的悖論》《水果課:如何挑出最好吃的水果》等顯得偏僻或冷門的課程,在MOOC上也同樣為人關注並受到好評。

(三)MOOC的媒介分析

彭蘭教授認為,網絡信息的傳播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前,我們步入了以社會關系為傳播渠道的“個人門戶”傳播模式時代[7]。這也正如唐納德·肖所說的那樣,現階段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水平媒體和垂直媒體交織而生成的紙草型社會中[8]。網絡傳播中大眾門戶固有的話語權在不斷地被個人門戶所消解,進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話語權力。MOOC就發軔於這樣一個充滿競爭與融合的Web2.0時代。MOOC是一種依托網絡的立體互動的遠程教育新模式,MOOC的學習帶有一種去中心化與碎片化的特質。MOOC的出現實際上是基於Web2.0技術的高等教育2.0革新。作為高等教育傳播的新興介質,它與傳統的高等教育傳播媒介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它強調的是三種傳播模式的結合與互動。傳統的高等教育受地域、時間的限制,往往很難做到集大規模、互動性於一體,而MOOC與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MOOC是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的三者結合。以呂世浩教授在Coursera向廣大MOOC用戶講授《史記》為例,他運用了網絡視頻、博客、電子郵件等多種傳播技術。這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9],體現為一種大眾傳播模式。課后,學生既可以與老師或他人單獨溝通,也可以在論壇中參與交流討論,這分別體現了人際傳播與群體傳播。傳統高等教育很難做到這三種傳播模式的統一,而這種方式卻使學習者有了更強的參與感。

其次,它有利於師生關系的轉變與革新。在傳統的高等教育中,教學是以老師為主體的,傳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雖然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也廣泛使用多媒體技術,但其本質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接受式學習’”[10]。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模式往往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邏輯推演能力的培養,但在MOOC教育中,知識就是權威,學生才是中心,傳統教育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克服。教師將課程發布到課程平台上,學生們根據自身的喜好自由選擇課程,上完課后還能對老師與課程進行評價與評分,“好評”越多的老師自然越受到歡迎。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劉湘溶認為在MOOC教育中,“教學流程的變化迫使教師必須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由重‘傳授’向重‘引導’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傳遞向綜合互動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對話轉變。[4]”這種轉變也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互性大大地增強,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者”,而是平易近人的“解惑者”,原來的“師生”關系轉變為現在的“生師”關系,這種轉變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得到了提升。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