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6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高等教育變革【3】

——以MOOC為例進行分析

蔡  騏,羅  威

2015年07月14日14:1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四)MOOC的受眾分析

在傳統的高等教育中,學生是高等教育的受眾主體。但是在MOOC教育中,傳播媒介、傳播者等都產生了新的變化,因而MOOC的受眾群體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有關資料顯示,“MOOC 的學習者來自全球各個地方、各行各業,覆蓋14歲至76歲各個年齡段。據統計,繼續學習者佔到50%,大學生約佔45%,高中生佔5%。edX 的受眾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全球五大洲,超過192個國家。其中,約70%的學生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11]”在中國,與傳統高等教育的受眾相比,MOOC的使用者也有其自身的特點。2013年10月9日至10月16日,果殼網在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和Coursera等機構的支持下,開展了MOOC中文用戶的摸底調查。此次調查共回收問卷6116份,有效樣本5981份,其中參加過MOOC課程的有效樣本為2440份[12]。

調查顯示,中文MOOC的受眾群體主要有如下三個特點:首先是受眾職業分布的多元。根據調查,在MOOC教育中,學生佔55.54%,在職人員佔40.34%,已退休人員為0.08%,其它為4.04%。學生與在職人員幾乎平分秋色,這與傳統高等教育中受眾以學生為主體是有區別的﹔其次,MOOC的使用者多集中在經濟發達教育發達的地區。調查顯示,京、滬、粵、蘇、浙這五個省份的MOOC中文用戶最多﹔最后,MOOC的受眾出現了多年齡段的趨勢,其中18∼25歲的用戶最多,但31∼45歲的用戶也超過10%。我們知道,傳統高等教育其受眾群體的年齡段較為集中,與之相較,MOOC的受眾其年齡分布更分散。

(五)MOOC的傳播效果分析

傳統的高等教育往往以考試來檢測傳播效果,用考試分數的高低來驗証學習效果的好壞,把傳播效果變成了一種簡單的數字量化游戲。事實上,有不少學生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課后全不記,考前背筆記,考完全忘記”,就成了他們的真實寫照,這種傳播效果顯然是讓人失望的。MOOC在知識的傳播中則採用“微課程”與“証書認証”模式,有效地避開了傳統高等教育的短板。在教學模式上,MOOC的課程通常以周為單位,一門課程在8∼12周左右。上課形式以視頻錄像為主,主要是老師的講解並配合板演。“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的高效專注時間長度在15∼20分鐘左右。因此,慕課通常按照這個時長編排課程視頻,在知識傳遞上比傳統的實體課堂更加符合學習科學的規律與要求,且8∼12分鐘的‘微課程’內容更加有利於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高效學習,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高。[13]”MOOC在傳播效果檢測上,則採用先進的“証書認証”模式。MOOC在一門課程結束后,有些課程會提供証書,証明你學習過相關課程並獲得了相關的知識技能。要想獲得証書,在課程學習中,就會有隨堂的問題需要學習者進行解答,在每周課程完成后,老師還會留下作業,作業質量的好壞對課程的順利結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學生對於作業的完成是非常認真的,對於不懂的問題經常會在論壇上請教同學,或是直接向老師發郵件提問。MOOC的“微課程”與“証書認証”模式和傳統高等教育的考試相比,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學業,其學習效果更有保障。

綜上所述,MOOC在傳播主體、傳播對象、傳播內容等多個方面對高等教育進行了革新,它對高等教育所產生的影響是廣泛且深刻的。

三、我國MOOC發展的推進策略

MOOC帶來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如今是一個提倡全民終身學習的時代,開放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盡管對於MOOC而言,有專家學者對其課程完成率難以保証、証書認証和學分認定亟需完善等不足提出了質疑,但我們不能不承認,MOOC的出現給高等教育帶來的變化與好處是不容忽視的。因此,中國當下應深化對MOOC的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MOOC進行引進、推廣與運用,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