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6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媒體時代下跨界導演影片的營銷與突圍【4】

朱  蕾

2015年07月14日14:5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跨界導演影片的突圍之徑

(一)外部因素:媒體的健康環境與價值引導

1.媒體健康環境的支持

人民日報有一篇以《整頓世風不能靠打壓<小時代>》為題的文章,文章與很多批判《小時代》明目張膽的炫耀財富、魅力和男權不同,反而不否認影片中對社會一些現象的反應,認為其是一種必然需要經歷的階段。很多人批判《小時代》物質主義的偏差,但是其實在這個充斥著物質主義的時代,年輕一代更關注個體感受,本能地表現出對住房、戀愛的要求和對物質的崇拜,這並不是《小時代》所創造出來的。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教授就說過:“《小時代》只是真切反映出了年輕一代審美觀的變化和對這個時代的一種認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看法,差異性是存在的,都有其各自的歷史原因。[5]”

2.媒體對年輕一代價值觀的接受與引導

現在的年輕人已脫離曾經的大時代、革命或英雄時代,他們有自己標榜的生活方式,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越是主流的反而越會讓他們產生質疑。所以媒體應該接受像《泰囧》《致青春》《小時代》等類型的影片的出現,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抓住了社會熱點和觀眾的心態並且折射出了文化境況。由於跨界導演的誕生而呈現出的新一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影片所要表達內容需求的不同,我們也需要用一種新的視角去欣賞它。因為允許不同階層表達經驗、辯論觀點是社會的寬容和進步。

(二)內部因素:跨界導演自身定位亟待明確

1.體現自身社會良知和責任感

“電影是一種文化娛樂產品,但它是以藝術性為基礎的。如果沒有藝術性,電影就變成了娛樂雜耍,變成智慧和工藝含量都缺乏的簡單游戲。[6]”所以,票房並不能代表一切,電影的票房成功中也會摻雜著偶然性,徐崢、周杰倫等跨界導演並不應該隻滿足於票房的成功,更應該關注怎樣提升電影的藝術品質。讓本來願意讀懂卻沒讀懂甚至不願意去讀的受眾,能夠在電影裡感受到跨界導演的社會良知和責任感。

2.跨界導演注重提升影片藝術品質

要提升影片的藝術性,首先當然從影片內容著手,做到內容為王,敘事完整而又有邏輯﹔其次,情節應做到環環相扣吸引受眾,而不是讓受眾覺得情節空洞、劇情支離破碎、莫名其妙。所以電影中的人物不能太沒有自己的特色,隻在導演給他貼的標簽下活動的人物是絕不會感染人的。

跨界導演如果想創造出更多經典的電影,就不能過分的偏向商業性,這樣會使電影走入歧途,即使一開始吸引了大量觀眾,也會在長期積累中引起觀眾的厭惡和唾棄、敗壞了觀眾的胃口。要想平衡好二者的關系,就要在保持自己的藝術良知的同時借鑒一些把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娛樂性很好地統一在一起的影片,如《唐山大地震》《桃姐》《集結號》等優秀影片。

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26.htm.

[2] 劉平.全媒體下中小成本電影的突圍[J].新聞知識,2013(8).

[3] 杭東.《致青春》電影中的微博營銷之道[J].中國電影市場,2013(8).

[4] 徐巍.《小時代》:一個無關乎藝術的商業文化形象[J].新片熱評, 2013(6).

[5] 小白.如何理解年輕一代的價值觀[J].社會科學報,2013(9).

[6] 尹鴻.探索商業與美學的平衡——2009年中國電影藝術備忘[J].當代電影,2010(8).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燕帥)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