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侯孝賢的最新導演作品《刺客聶隱娘》(以下簡稱《聶隱娘》)在京舉行了媒體點映,這部為他在戛納斬獲“最佳導演獎”的影片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這樣一部良心作品,口碑自然不差,美術、服裝、布景、攝影等皆為人稱道,只是免不了略顯晦澀。對於自己首部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的影片,侯孝賢關愛有加,趕場多個沙龍講座,並在採訪中解讀片中的一些細節。影片將於本周四上映,在觀看《聶隱娘》前,我們先跟著侯導一起做功課。
情
讓“聶隱娘”落地,講情感
《聶隱娘》是侯孝賢籌備8年的作品。8年間他對這一題材始終“一往情深”,沒有更改。在8月21日舉行的騰訊電影沙龍上,侯孝賢再次提到為何要拍《聶隱娘》時,朴實地回答:“大學的時候開始看唐傳奇,特別喜歡《聶隱娘》,一直想拍。”
侯孝賢認為聶隱娘這個人物很特別,特別像舒淇。不過對於聶隱娘的故事他並沒有照搬:在有些版本中,聶隱娘武功高強,甚至可以騰空躍起刺殺飛鳥,但侯孝賢感覺那個已經脫離了現實,“所以我就讓聶隱娘回到寫實。聶隱娘講起來蠻簡單的,她就是一個人,很小離開家,回來以后重新面對自己。這其實是一個講情感的片子。她最后面對自己的記憶,面對自己的問題終於全部都解決了,她就走了。”
真
每一幅屏風都用手畫出來
電影《聶隱娘》取材自唐代裴铏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一篇,這個故事背后的中唐藩鎮之亂、道教與朝廷的關系以及節度使、遣唐使等歷史背景非常符合侯孝賢的趣味。為了弄懂這些關系,侯孝賢研讀《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典籍,甚至把從南北朝到隋唐的社會風俗史、節度使官階形成、胡化漢人與漢人之間的關系,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間的關系都梳理了一遍。
片中的美術和取景值得稱道。制片人、美術設計黃文英是侯孝賢團隊的老將,她表示這一次侯導與以往相比更加注重細節,“他可以一天隻拍一個場景,一周之內同樣的場景拍個五六遍,過幾個月他又回去重拍同樣的場景,可是布景我早就拆了。”該片的美術細致程度,很容易讓人想起他的《海上花》,所以你能看到在《聶隱娘》裡,花了大量時間鋪陳的那些生活細節:聶隱娘回歸之后,長鏡頭記錄了仆人布置浴室的每一道工序﹔還有送別使節時候,長鏡頭交待了敬酒的步驟和禮儀﹔甚至在聶隱娘受傷后,磨鏡少年為她上藥的長鏡頭裡,你幾乎看不到上藥的工序,但通過木質盒子開關的聲音、紗布被撕扯的聲音,以及聶隱娘的面部表情裡讀到大概的步驟。
為了展現唐朝的絲制品,除了在蘇州杭州購買,還讓美術部門去印度、韓國買手工的絲制品回來。影片的置景精美,每一幅屏風都是手工畫出來的,包括牆上的畫都是美術學院的學生畫出來的,甚至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他們還一直在畫。
景
等風,等雲,等鳥兒散去
影片的另一大亮點是取景,《刺客聶隱娘》的外景很多,遍布湖北武當山、神農架、利川、隨州、內蒙古等地。因為侯孝賢很不喜歡在攝影棚裡拍電影,他喜歡自然的光線。電影中還有十五場左右在日本拍攝,借用京都的大覺寺、高台寺、東福寺、平安神宮的水上泰平閣、姬路的圓教寺。選擇日本的場景,主要因為日本是在大化革新唐化運動至今,僅有保存唐朝物質文化最完整的地方。
舒淇說,拍《刺客聶隱娘》,其實就是在等——等風,等雲,等鳥兒散去。隨州銀杏谷被用來拍攝舒淇在此“隱居”的戲份,但2012年10月劇組去時,侯孝賢沒看到他想象中的“漫山遍野的黃葉”,最后他決定先去其他地方拍攝,等到銀杏谷的樹葉變黃后再來補拍。
他還專門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保護好“聶隱娘家”,家門口千萬不能出現現代化景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聶隱娘》所有的鏡頭都是膠片拍攝,那些光、景、色彩全部是實拍,沒有做過后期。侯孝賢談到此處露出得意神色:“是不是很美?我喜歡標准畫幅。現在很多人拍都依賴后期,我沒辦法,我就喜歡這樣的景。”
人
張震木訥舒淇應早點嫁人
《聶隱娘》啟用的都是跟隨侯孝賢多年的老班底,主演張震、舒淇也不例外。盡管侯孝賢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對他們做出點評,但再談仍是忍不住夸贊。
對於張震,侯孝賢十分幽默地說他“是半天悶不出一個屁來的”,“但張震為人非常好,我找他拍最早是因為他演《吳清源》,氣質真好。他對人對事表裡如一,甚至有點木訥。你看他娶的妻子就好了,以前是他的助理,他沒有任何緋聞。”
他又很快說到了周韻,“周韻原本想請自己演《俠隱》,卻被自己先下手為強請來演田元氏,演得好得不得了”。最后點評愛將舒淇,他報了一個料,說他去香港辦事,舒淇請他喝酒,就來了兩個女性朋友,剩下全是男的,但舒淇跟他們就像哥們兒一樣,“這說明她非常自信!”侯孝賢說得斬釘截鐵,隨后補刀:“不過她應該早點嫁人!沒有一個男的敢追,奇怪了。可能有(我也不知道)。可能這就是俠客精神。”
最后,侯孝賢分享了自己欣賞的演員品質,他表示,自己最欣賞的品德是正直,而在他看來,男性肚量要大、剛強,女性要烈,因為女性烈才有能量。“其實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得起自己,懂我意思嗎?所謂對得起自己就是你要很坦蕩的而沒有黑暗的面,就是沒有這種算計,你寧願吃虧都沒關系,你懂我意思嗎?其實我辨識人的能力非常非常強,但是我絕對不會說這個人就是這樣了,不會,然后再慢慢理解他,久一點發現他其實某一部分很動人的,因為我感覺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
對於自己,侯孝賢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干脆,“可以非常堅持一定要做到,也可以一下子就丟掉,丟了,再想別的。”而談到缺點就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了:“我的缺點,就是我老婆罵的,其實也是優點,就是什麼都替別人想,想了別人,所以我太太老是說我,尤其是我對錢又是這手來這手就給了,弄得到最后家裡都沒錢,我又忘了,常常會這樣。”
最后,極其相信星座的侯導又說回“聶隱娘”:“聶隱娘看起來像牡羊座吧,我也是牡羊,她一定就是牡羊,我感覺非常像牡羊。”
態
背對觀眾不理評論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開始,侯孝賢“創作要背對觀眾”的言論被媒體大肆傳播。在騰訊電影沙龍上,侯導再次強調了創作的時候要背對觀眾,不能想觀眾的事,“以前我都是面向觀眾,所有電影都賣錢。后來背向觀眾,更多會想自己怎麼看這個人、怎麼看這個世界,要拍什麼。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拍上來,拍到今天的《聶隱娘》。”
侯導認為,拍攝唐朝的電影“沒准備好就是拍不到,不能像時裝片一樣隨時調整”(編者注:《聶隱娘》主創團隊從考據資料到開拍,超過7年時間)。而“拍戲絕對不排戲,場景、鏡頭、打光、演員都准備好了,感覺對了就OK”。
當被問到《聶隱娘》到底想傳達些什麼時,侯孝賢非常實在地坦言沒有想到傳達什麼,“其實我的目的不是傳達什麼,我感覺很過癮拍這個片子,我非常喜歡聶隱娘這個人物,經過我的創作,其實就是我詮釋對這個人物的一種喜歡跟推崇,喜歡這樣一個人。所以一定會調整到跟小說不一樣,感覺OK。”而進入內地市場,難免就要被問到票房,侯孝賢也不例外。談到此處他頗有些激動:“沒有什麼一定是怎樣,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們一定可以堅持我們要做什麼。這樣做事有一定道理,通過自己,自己無憾,追求這個東西就OK了,不管你們要有什麼評論,跟我毫不相干。”不過隨后,他又十分自信地建議觀眾:“多看幾遍吧,真的,不要想這個電影是什麼電影,根本不需要。好像突然進來,坐在那看,就看吧,不要判斷,不要用經驗判斷,不需要,就是去看。”
像讀詩一樣,讀懂聶隱娘
這是一個武功絕倫的女殺手,最后卻無法殺人的故事。
1《聶隱娘》講了什麼故事?
《聶隱娘》是唐代裴铏所撰的短篇小說集《傳奇》中的一篇,講述女俠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過了13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女刺客,而師傅送她回來的目的竟然是刺殺青梅竹馬的表兄——田季安。師傅對她說“劍道無親,不與聖人同憂”,而劍術已成的聶隱娘,最后能否斬絕人倫之親,得到自己的道?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武功絕倫的女殺手,最后卻無法殺人的故事。《傳奇》這本書已失傳,我們如今看到的版本是從宋人所輯的《太平廣記》中錄出的。
2聶隱娘的名字
雖然書名和影片名皆為《聶隱娘》,但片中人物對舒淇扮演的角色多稱作“窈娘”“窈七”“阿窈”。那麼“隱娘”的稱呼從何而來?原書中提到,聶隱娘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尼姑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故曰“隱娘”。
3魏博
《聶隱娘》的故事發生在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大約在今天的河北南部、山東北部。魏博節度使,又稱天雄節度使,是唐朝設置的節度使,管轄著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六州。魏博鎮的開創者是安祿山的大將田承嗣,相比另外兩鎮節度使李懷仙、李寶臣的胡人血統,出身漢族的他在位時間長達16年(公元763年—公元779年),因而奠定了堅實的統治基礎。從地理位置上看,魏博靠近東都洛陽,可以說華北東部動向的鑰匙實際上就掌握在魏博節度使手裡。唐朝廷對此無可奈何,隻好採取懷柔政策,通過加官晉爵以及聯姻等方式來籠絡田承嗣。唐德宗還把自己的妹妹嘉誠公主嫁給了田承嗣的兒子田緒。
大歷十四年(779年)田承嗣去世,臨終時命侄子田悅為留后,開了藩鎮世襲先例。后來田承嗣的兒子田緒殺死田悅,歸附朝廷,依然享有割據的實權。之后,田緒的兒子田季安接任魏博節度使。片中張震扮演的正是田季安。
4青鸞舞鏡
電影中的“青鸞舞鏡”典故,出自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講國王得到一隻青鸞,三年不鳴,有人告訴國王,青鸞看見自己的同類便會鳴叫,於是國王便“懸鏡照之”,青鸞看到自己的影子后卻悲鳴而死。
“青鸞舞鏡”用以比喻失去伴侶的孤獨和痛苦,或用以比喻夫妻的離別。又因為古時鑄鏡往往在鏡背鑄鸞鳥之形,鏡子也稱為“鸞鏡”。這個典故貫穿影片始終,揭示了電影“一個人,沒有同類”的主旨。“沒有同類”,踽踽獨行的是著於枝頭的聶隱娘,還是深宅宮中的田季安,抑或是銀幕背后的侯孝賢導演,有待觀眾慢慢體會。
5紙術殺人
片方之前曾曝光一個兩分鐘不到的片段:昏黃的古代建筑裡,一名歌姬突然停住腳步,彎腰扶柱。柱子周圍升騰起鼓鼓白煙,歌姬身體竟逐漸消失,這便是“紙術殺人”(一種巫術)。原著小說中並沒有此細節,不過,聶隱娘卻另有奇術——折紙成驢。小說中寫到,聶隱娘夫婦騎來一黑一白兩匹驢,投靠劉昌裔。有一天,兩匹驢突然不見了,劉昌裔派人尋找,不知去向。后來在一個布袋中,看見了兩個紙驢,一黑一白。“紙人殺人”應該是對“折紙成驢”這種異術的推演。
6“磨鏡少年”是誰?
書中“磨鏡少年”是一個隻會磨鏡余無他能的少年,是聶隱娘的丈夫。電影中,妻夫木聰飾演的磨鏡少年是倭國鑄匠,個性質朴爽朗,笑容燦如陽光。數年前隨遣唐船入唐習藝途中,遇船難為採藥老者所救,此后跟隨老者四處採藥磨鏡維生。
7周韻扮演的是一人還是倆人?
此前有報道稱周韻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張震的妻子,另一個是女殺手精精兒。對此,周韻自己也賣起關子:“這是導演的意思,你猜唄。”侯孝賢則揭秘周韻扮演的其實是一個人。(記者聶寬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