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愛奇藝前首席內容官、《奇葩說》出品人馬東正式宣布創業項目——攜手《奇葩說》團隊成立米未傳媒,馬薇薇、肖驍、范湉湉和樊野4位當紅辯手成為首批簽約藝人。馬東宣布,高曉鬆將回歸《奇葩說》第三季,蔡康永也確認繼續加盟,屆時,“馬曉康”將再度合體!除了《奇葩說》,馬東的創業公司還將開發其他互聯網視頻內容,日后與愛奇藝等互聯網視頻平台深度合作,構建互聯網優質視頻內容垂直生態系統。
2012年9月,馬東從央視辭職。在他之前,從著名主持人位置上退下的隻有黃健翔和邱啟明。前者因為2006年“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言論引發爭議辭職,后者因為與制片人理念不合辭職,兩人身上都帶著些許“不得不”的色彩。
相比之下,馬東的離職更為主動。當時的央視如日中天,馬東已完成從主持人到導演到制片人的轉換,2009年,他擔任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此后晉升央視三套頻道總監助理,業務和管理能力得到雙重肯定,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在此情況下辭職,馬東的決定讓所有人意外。當時他解釋原因,“(在央視)一級一級往上升,這沒什麼不好,但我的性格不太適合……如果你問是不是錢的問題,我告訴你,這事對我來說不太是個問題。我做這件事(跳槽愛奇藝),是因為它確實吸引我。”
為什麼受到吸引,當年這個模糊的回答,在不久后開始的傳統媒體人轉型中日漸清晰。即使在央視也是如此。馬東走后,白燕升去了香港衛視,劉建宏加盟樂視,崔永元自由職業,李詠下海自己做節目,張泉靈投身創投基金,李小萌回歸家庭,央視二套總監助理鄭蔚步其后塵加入愛奇藝……他們離開的原因類似馬東,去向也有他的影子。對於這批傳媒人的出走,外界的評價多半透著“惋惜”,因為其中大部分人的角色中,商業、管理的氣息日漸濃烈,與此前傳媒人的形象漸行漸遠。而少數留在傳媒行業中的人,比如崔永元、邱啟明、李詠等,其成就似乎再也達不到從前的高度。
相比之下,馬東的轉型更為平順而且“高光”。2013年,馬東出任愛奇藝首席內容官,他在任的988天中,愛奇藝緊跟市場風向獨播《爸爸去哪兒2》、《康熙來了》、原版《Running Man》 、《Star King》、《無限挑戰》等熱門綜藝以及《來自星星的你》、《花千骨》、《愛情公寓4》、《北平無戰事》等年度大劇。在政策收緊、境外劇受限、真人秀版權費用大漲的逆境中,愛奇藝又憑借《漢字英雄》、《盜墓筆記》、《心理罪》以及現象級互聯網脫口秀節目《奇葩說》等,在自制內容方面佔據上風。其中《奇葩說》,不但將導師組合“馬曉康”(馬東、高曉鬆、蔡康永)打造成“無顏值男神”,更把選手組合“馬肖湉”(馬薇薇、肖驍、范湉湉)捧為“亞洲撕X天團”,而節目足以顛覆話語體系的大尺度和娛樂性卻並不傷害文化和道理的傳達。這檔節目也一舉奠定了馬東創業的根基。
今年股災之前,愛奇藝多次傳出上市在望,馬東卻在價值即將變現之際,宣布離職創業。與他同日做出相同決定的是優酷首席內容官盧梵溪。兩人創業的大背景是視頻行業格局的改變——視頻網站越來越趨於平台化,優質內容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純網綜藝即將迎來黃金時代,馬東等制作者再次站到了風口上。
馬東的轉型,其實更符合人們對自己的期許,不必因名利的牽制而改弦更張,隻做愛做的事——專注、執著!
朋友心中的馬東
蔡康永:我發現馬東是我的靈魂伴侶——就是說馬東死了之后,我才能跟他變成靈魂伴侶!因為他能夠証明,不用靠臉跟身體,也能受到歡迎。
郭德綱:如果馬東當年說相聲——他一定會餓死!我們兩人關系與眾不同,我叫他師哥,因為馬季先生是我的師伯。剛才馬東講自媒體,我特別感動,但是講得太短,我還沒有睡夠就講完了。他現在是米未傳媒的大老板了,“這幾個妖孽(指‘馬肖湉’組合)都是你簽的藝人?他們到你的公司來,非常有聊齋色彩。”我們的交情與眾不同。他那一年到了愛奇藝,給我打了電話,“兄弟我到愛奇藝了,以后有事一起做!”我帶著德雲社400多號兒說相聲的等啊盼啊,結果900多天過去了,他走了。
金星 :《奇葩說》本來跟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今年第二季,另一個姓馬的搶走了馬東的資源——阿裡巴巴的馬雲把高曉鬆拐走了,我就填空了。你們真是找了一個最不會辯論的坐在了導師席上,網友把我罵的啊!但是(參加節目)我收獲巨大,我重新認識了馬東先生。央視人才濟濟,但在這麼多人才中,(能夠)華麗轉身,最准確、最標准、最有范的還是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