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媒体融合时代客观报道问题探析

杨雅芸

2014年06月10日13:4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突破,大众传播呈现出一个强烈的媒体融合新趋势,单一媒体传播及运营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私媒体对官方媒体的监督和关注力度空前加强。在这种新形势下,以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为生命线的新闻采编活动也应作出积极地应对,抓好客观报道中的客观相对性和主观倾向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新闻事实的真实性,还大众以真相,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关键词:数字技术;媒体融合;客观报道;新闻真相;媒体公信力

近十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突破,大众传媒产业打破了此前壁垒森严的行业分割状况,多种信息消费渠道、多样化信息内容、多元性舆论价值冲击着传统新闻业赖以生存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机构。媒体融合或跨媒体传播,迫使新闻业尝试运营模式上的转型,开始与网络媒体、数字化智能媒体进行战略合作,并不同规模地推出各媒体机构的数字化版面和建立网站,甚至在不同的省区设立工作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有效实现了纸媒与数字媒体的同步传播。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看,新闻机构下设工作站,大大节省了“跑新闻”的成本,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捕捉该地区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提高该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造成了一个海量的“信息超市”,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充斥其中。新闻工作者如何完成客观报道,还受众一个真相而不受到质疑,这是媒体融合时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新闻工作要尊重事实,追求真实性,而其前提则是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第一现场的事件逻辑、事件细节、反常事件等细微之处收集有效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文字加工、符号转化和效果制作等方面的编辑工作,力图最大限度地对事件做客观报道。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不同媒体的介质、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不同,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依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来进行信息方面的技术处理,如图片处理、图像剪辑、画外音调制等。采编过程直接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影响力。但是事实上,绝对的客观报道是不可能的,采编人员总是根据具体的新闻现场情形,以自己的报道角度和潜在的价值判断来选择性收集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所追求的客观报道,是一种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客观报道”,是指“记者要保持客观,要实事求是,要用最真实的文字,从各个角度进行报道,告诉人们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记者将信息传达给人们,人们会自己作决定,作出反应。[1]”目前,手机通讯设备的摄影摄像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演化了一种私媒体传播的热潮。尽管它与新闻机构的官方意识传播不存在严重的对立,但往往对官方媒体的客观报道施加了解构性的压力。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重申客观报道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途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客报道观及其相对性

新闻采编中,客观报道强调内容的真实性,注重对所隐藏的事实进行挖掘、对复杂的事实进行分析,以此来完成新闻的制作和报道。也就是说,要做到客观的报道,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做到对事实原貌的还原,为受众展现事实本真。客观报道是新闻的生命线,客观性贯穿于新闻事实的始末,失去客观性的新闻报道也难以告知大众事实真相。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具体来说要做到:“呈现事实,公正,准确的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以事实为主,避免在报道中出现个人偏见,注意要把握平衡原则,展示正确,真实的新闻,对新闻事件作全面,理智,客观的报道,从此保证报道的公正。[2]”可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事实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要重要把握、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失去了客观的新闻报道便失去了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

客观报道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对性。我们知道,客观事实是一种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闻客观报道是对客观事实存在的符号编码和信息处理,它是记者个体主观观念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及反映。所以,在新闻采编中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只有相对的客观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尽最大可能的向受众展现客观事实,将事实的现象与本质进行高度的统一。

在新闻实践中,客观报道往往隐含着新闻采编人员的主观判断,但是二者是存在主次之分,客观报道为主体价值,主观判断是附属价值。因为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记者虽然知道要如实地进行报道,但是每个人对事件的理解不同,所以侧重点就会不同,报道出来的内容也就会不同,未必全部展现事件的本质与完整面貌。比如像车祸现场,杀人现场等,这类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场的保护程度会大大受损,事件的真实原貌受到破坏,那么记者在不同时间段去新闻现场,就会采集出不同的新闻信息。因此,其相对客观性就必然会产生。

所谓客观的相对性,是受外界非信息采集人员等因素影响客观事实的一种情况。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的新闻采编过程中。要克服这种情况,新闻从业者就得不断完善采编的手段和方法。因为事物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什么时候去对客观事实进行采集,其采集到的信息必然就具有某一时间段内的相对客观色彩。因此,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要明白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有相对的客观,相对于当下的客观。也就是说,除开人的主观倾向性的加入,事实会受到时间、背景、自然因素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客观报道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只是相对的客观。记者在从事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各个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事实呈现给受众,做到相对的客观。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